○陆游


陆游

《瓯北诗话》卷六《陆放翁诗》:

放翁诗凡三变。……《示子遹》诗云:“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此可见其宗尚之正,故虽挫笼万有,穷极工巧,而仍归雅正,不落纤佻,此初境也。后又有《自述》一首云:“……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是放翁诗之宏肆,自从戎巴蜀而境界又一变。及乎晚年,则又造平淡,并从前求工见好之意亦尽消除,所谓“诗到无人爱处工”者,刘后村谓其“皮毛落尽”矣。此又诗之一变也。

放翁以律诗见长,名章俊句,层见叠出,令人应接不暇。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也。……其古体诗才气豪健,议论开辟,引用书卷,皆驱使出之,而非徒以数典为能事。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有丽语而无险语,有艳词而无淫词,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此古体之工力更深于近体也。……

方回《桐江续集》卷八《读张功父〈南湖集〉并序》:

乾淳以来,称尤、杨、范、陆……梁溪(尤袤)之槁淡细润,诚斋(杨万里)之飞动驰掷,石湖(范成大)之典雅标致,放翁之豪宕丰腴,各擅一长。

这里指出陆游诗的风格“豪宕丰腴”,也称“宏肆”,这跟他性格豪迈有关。陆游自己还指出诗歌创作跟生活经历有关,他有了从戎的丰富的生活经历,看到了“诗家三昧”。又跟对诗歌创作的认识有关,所谓“渐若窥宏大”,既指经历的丰富,又归于雅正。在这方面,钱锺书先生《宋诗选注》“陆游”篇又有了说明: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他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声明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在这一场英雄事业里准备有自己的份儿的。……从没有人像陆游那样把它发挥得淋漓酣畅。……

关于陆游的艺术,也有一点应该补充过去的批评。……他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又说:“大抵此业在道途则愈工……愿舟楫鞍马间加意勿辍,他日绝尘迈往之作必得之此时为多。”换句话说,要做好诗,该跟外面的世界接触,不用说,该走出书本的字里行间,跳出蠹鱼蛀孔那种陷人坑。……像他自己那种独开生面的、具有英雄气概的爱国诗歌,也是到西北去参预军机以后开始写的,第一首就是下面选的《山南行》。至于他颇效法晚唐诗人而又痛骂他们,很讲究“组绣”“藻绘”而最推重素朴平淡的梅尧臣,这些都表示他对自己的作品提出更严的要求,悬立更高的理想

这里称陆游的爱国诗,第一首是《山南行》:

……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这首诗正是他从戎后到了前线,有了亲身感受后所作,也写出了恢复失地的设想,是表达他的爱国思想之作。他的闲适细腻之作,似可举《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钱锺书先生在《宋诗选注》里指出小楼“这一联仿佛是引申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的名句‘杏花消息雨声中’”。又指出:“据说草书大家张芝‘下笔必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所以陆游说‘闲作草’。‘分’就是宋徽宗《大观茶论》所谓‘鉴辨’……所以陆游说‘戏分茶’,表示他不过聊以消遣,并非胜任这桩‘难’事的专家。……‘细乳’指煮茶时水面的泡沫。”诗里写这些,正表达作者闲适细腻的生活。他的悲愤激昂的爱国感情和闲适细腻的生活情趣,跟他豪迈的性格与“高明之性”有关。正由于他性格豪迈,所以亲自从戎,要为国雪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历,创作出充满强烈的爱国感情的诗篇。正由于他“高明之性”,所以能体会到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构成豪宕丰腴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