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风格

民族的风格

民族不同形成不同的风格,著名的《敕勒歌》就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唱的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引《乐府广题》说:“北齐神武(高欢)攻周玉壁,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愤疾发。周王下令曰:‘高欢鼠子,亲犯玉壁。剑弩一发,元凶自毙。’神武闻之,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使斛律金唱《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歌辞: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称:“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对这首歌极为推重,称为“万古英雄气”,反映了敕勒族豪放的风格。

跟这首歌风格不同的翻译的民歌,有《越人歌》,是南方民族的歌。《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章,当时孟子称那里为“南蛮鴂舌之人”。刘向《说苑·善说》称:“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越人拥楫而歌。”“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和《敕勒歌》不同,《敕勒歌》反映敕勒族的游牧生活,具有敕勒族慷慨的民族风格,是刚健的。《越人歌》反映越女对王子的爱慕,显出越女在表达爱情方面比较显露,是柔婉的。这两首歌虽然时代不同,却也反映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