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白居易

《瓯北诗话》卷四《白香山诗》: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试平心论之,诗本性情,当以性情为主。奇警者,犹第在词句间争难斗险,使人荡心骇目,不敢逼视,而意味或少焉。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此元、白较胜于韩、孟。世徒以轻俗訾之,此不知诗者也。……

香山诗名最著……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又有《琵琶行》一首助之。……惟香山诗则七律不甚动人,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惬,得一篇辄爱一篇,几于不忍释手。盖香山主于用意,用意则属对排偶,转不能纵横如意;而出之以古诗,则惟意所之,辨才无碍。且其笔快如并剪,锐如昆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工夫又锻炼至洁,看是平易,其实精纯。……

这里提到白居易“尚坦易”。《旧唐书·白居易传》:“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即他的性格是坦率宏放的,这跟他的作品有关。“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他的性情坦易,那他的诗怎么又得罪人呢?他在《与元九书》里说:“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这又跟他的“襟怀宏放”有关。因为坦易,把心里话说出来,不加隐讳。因为宏放,他的注意力就放在国计民生上。这样,他把人民疾苦坦率地写出来,就要得罪人了。如《宿紫阁山北村》: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这里直接写出太监统率的士兵,在民间进行掠夺的罪行,坦率地写出,不加隐讳,自然引起握军要者切齿了。这里又指出白居易的得名,由于他写了《长恨歌》和《琵琶行》,“有声有情,可歌可泣”。这里含有他写的讽喻诗的影响,不如《长恨歌》等篇。因此《唐诗三百首》里选了《长恨歌》《琵琶行》,没有选他的讽喻诗。从艺术性的角度看,讽喻诗比较浅露直率,缺少含蓄,艺术性较差。《长恨歌》《琵琶行》“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是叙事诗。他工于叙事,描写人物、情节、背景,极为生动传神。又不像讽喻诗那样把他的用意在诗中点明,像《长恨歌》,只要把故事叙述出来,叙述得有声有情,这就够了。至于作者的用意,不用在诗里点明,含蓄在叙述中,这就更符合诗的要求,更富有艺术性。这跟他秉性坦易,富有感情有关。因为坦易而富有感情,把事件叙述得生动而有情味,就能感人,使人爱读。这里指出“盖香山主于用意”“惟意所之”,这个“意”是指情意说的。在写人物和背景时,都富有感情。如《长恨歌》:“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写背景都富有感情。又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写人物善用比喻,也有感情,写得极为动人。再如《琵琶行》,工于描写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是对音乐描写极为精彩的历代传诵的段落。它善于写出琵琶声的种种变化,有大弦小弦的错杂弹的,有声音低沉的,低沉到几乎声渐歇的,有突起高昂的,有曲终的四弦一声的。又工于运用各种各样的比喻,如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银瓶乍破、铁骑突出、裂帛,这是博喻,运用多种多样的比喻把音乐声描绘出来。在描绘中又运用通感的手法,如“间关莺语”是听觉,“花底滑”的“滑”是触觉,“幽咽泉流”是听觉,“冰泉冷涩”是触觉,都是听觉通于触觉了。“幽咽”是感觉,是听觉通于感觉了。“刀枪鸣”是听觉,“铁骑突出”是视觉,是听觉通于视觉了。在这种对音乐的描写里,又富有感情,如“幽咽”“幽愁暗恨”就是。又善于用陪衬,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衬出琵琶所奏音乐的感动人的力量。这样工于描写,显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使《琵琶行》成为传诵的名篇。这也是跟作者的富有感情相结合的。白居易的诗,主要风格在风华明丽、描绘精纯上,在艺术上,他的主要成就不在讽喻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