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


高启

《瓯北诗话》卷八《高青丘诗》:

惟高青丘(高启号青丘子)才气超迈,音节响亮,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一涉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亦关有明一代文运。……要其英爽绝人,故学唐而不为唐所囿。……

李青莲(白)诗,从未有能学之者,惟青丘与之相上下,不惟形似,而且神似。青莲乐府及五古,多主叙事,不着议论,盖用古人“意在言外”之法,此古诗正体也。青丘乐府及《拟古十二首》《寓感二十首》《秋怀十首》《咏隐逸十六首》,亦只叙题面,不复于题面内推究意义,发挥议论。……而一种迈往高逸之致,自见于楮墨之外。此正是学青莲处。七古内如《将进酒》《将军行》《赠金华隐者》《题天池石壁图》《登阳山绝顶》《春初来》《忆昨行》等作,置之青莲集中,虽明眼者亦难别择。昔司马子微谓青莲有仙风道骨;而青丘《赠陶篷先生》亦云:“谓予有仙契,泥滓非久沦。”盖二人实皆有出尘之才,故相契在神识间耳。然青丘非专学青莲者,如《游龙门》及《答衍师见赠》等作,骨坚力劲,则竟学杜。……

今姑摘其七律数首于后,观者可识其才力矣。

“重臣分陕去台端,宾从威仪尽汉官。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潼(函)关月落听鸡度,华岳云开立马看。知尔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长安。”(《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

“城苑秋风蔓草深,豪华都向此销沉。赵佗空有称尊意,刘表初无弭乱心。半夜危楼俄纵火,十年高坞漫藏金。废兴一梦谁能问,回首青山落日阴。”(《吴城感旧》,盖咏张士诚也。)

盖其用力全在使事典切,琢句浑成,而神韵又极高朗,此正是细腻风光,看似平易,实则洗炼功深。观唐以来诗家,有力厚而太过者,有气弱而不及者,惟青丘适得诗境中恰好地步,固不必石破天惊,以奇杰取胜也。

①赵佗:原为秦将,秦末大乱时割据岭南,建南越国。

②吴城:此处指苏州,元末至正十六年至二十七年(公元1356—1367年)为张士诚部占据。

这里称他的诗“多主叙事”,“意在言外”,如《忆昨行寄吴中诸故人》:

忆昨结交游侠客,意气相倾无促戚。十年离乱如不知,日费黄金出游剧。狐裘蒙茸欺北风,霹雳应手鸣雕弓,桓王地下衰草白,仿佛地是辽城东。马行雪中四蹄热,流影欲追飞隼灭,归来笑学曹景宗,生击黄獐饮其血。皋桥泰娘双翠蛾,唤来尊前为我歌,白日欲没奈愁何?回潭水绿春始波,此中夜游乐更多。月出东山白云里,照见船中笛声起,惊鸥飞过片片轻,有似梅花落江水。……

这里写游侠客,写他的射箭,“霹雳应手”,有声势;写他的骑马,“流影欲追”,极为神速;用曹景宗来比,极写他的英雄。再写他的听歌夜游,用水绿春波、月出东山来做陪衬;写船中笛声,用鸣鸥飞过来做衬托,写出诗情画意。这样来写人物,既极英俊,又有韵味,都通过叙述写景来透露,所谓意在言外,得李白诗的神情了。

这里再讲他的七律,“使事典切,琢句浑成,而神韵又极高朗”。如“重臣分陕”一首,“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正写出明朝的统一中国,恢复汉代服装。再像“城苑秋风”一首,“赵佗空有称尊意,刘表初无弭乱心”,写张士诚占有吴地,想效法南越王赵佗的称尊而不成,又像刘表的占有荆州,实无弭乱意,用事均极贴切。就整篇看,用意又极完整,一结更有意味。如“西行定回首”,因“江左是长安”,正切明初在南京建都。又如“废兴一梦”,“青山落日阴”,正切张士诚的覆灭。这就是所谓浑成和神韵了。这一切又跟他才气超迈、自出新意结合。这里指出高启诗高逸浑成,英爽超迈,加上博大昌明气象,形成了他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