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李商隐

《瓯北诗话》里也没有谈李商隐诗。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里谈到了。

《锦瑟》一篇借比兴之绝妙好词,究风骚之甚深密旨,而一唱三叹,遗音远籁,亦吾国此体绝群超伦者也。(《谈艺录·长吉诗境补订》)

“锦瑟”喻诗,犹“玉琴”喻诗,如杜少陵《西阁》第一首:“朱绂犹纱帽,新诗近玉琴。”……锦瑟、玉琴,正堪俪偶。……而《锦瑟》一诗借此器发兴,亦正睹物触绪,偶由瑟之五十弦而感“头颅老大”,亦行将半百。“无端”者,不意相值。所谓“没来由”,犹今语“恰巧碰见”或“不巧碰上”也。首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言景光虽逝,篇什犹留,毕世心力,平生欢戚,“清和适怨”,开卷历历,所谓“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传”。三四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言作诗之法也。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如庄生逸兴之见形于飞蝶,望帝沉哀之结体为啼鹃,均词出比方,无取质言。举事寄意,故曰“托”;深文隐旨,故曰“迷”。……五六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犹司空表圣之形容《诗品》也。……兹不曰“珠是泪”,而曰“珠有泪”,以见虽凝珠圆,仍含泪热,已成珍饰,尚带酸辛,具宝质而不失人气。……“日暖玉生烟”与“月明珠有泪”,此物此志,言不同常玉之冷、常珠之凝。喻诗虽琢磨光致,而须真情流露,生气蓬勃,异于雕绘汩性灵、工巧伤气韵之作。……七八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乃与首二句呼应作结,言前尘回首,怅触万端,顾当年行乐之时,即已觉世事无常,抟沙转烛,黯然于好梦易醒,盛筵必散。登场而预有下场之感,热闹中早含萧索矣。(《谈艺录·说圆补订》)

李义山《柳枝》词云:“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按斯意义山凡两用,《闺情》亦云:“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窃谓盖汉人旧说。《左传》僖公四年:“风马牛不相及。”服虔注:“牝牡相诱谓之风。”《列女传》卷四齐孤逐女传:“夫牛鸣而马不应者,异类故也”……义山一点换而精彩十倍。(《谈艺录·黄山谷诗补注》)

至诗人修辞,奇情幻想,则雪山比象,不妨生长尾牙;满月同面,尽可装成眉目。英国玄学诗派之曲喻,多属此类。……而要以玉溪为最擅此,着墨无多,神韵特远。如《天涯》曰:“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认真“啼”字,双关出“泪湿”也;《病中游曲江》曰:“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坐实“渴”字,双关出沱江水竭也。《春光》曰:“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执着“绪”字,双关出“百尺长”丝也。(《谈艺录·黄山谷诗补注附论比喻》)

李义山学昌谷(李贺),深染此习。如“幽泪欲干残菊露”“湘波如泪色谬谬”“夭桃惟是笑”“蜡烛啼红怨天曙”“蔷薇泣幽素”“幽兰泣露新香死”……夫伟长(徐幹)之“思如水流”,少陵之“忧若山来”……像物宜以拟衷曲,虽情景兼到,而内外仍判。只以山水来就我之性情,非于山水中见其性情;故仅言我正如山水境,而不知山水境亦自有其心,待吾心为映发也。(《谈艺录·长吉用啼泣字》)

(元好问)《鸳鸯扇头》:“双宿双飞百自由,人间无物比风流。若教解语终须问,有底愁来也白头。”……义山则另出心裁,《代赠》:“鸳鸯可羡头俱白,飞去飞来烟雨秋。”以白头为偕老之像而非多愁所致矣。(《谈艺录·遗山论江西派补订》)

钱先生论李商隐诗,称《锦瑟》诗是“借比兴之绝妙好词,究风骚之甚深密旨”,即认为《锦瑟》不是悼亡诗,有像《离骚》那样的甚深密旨。又说:“遗音远籁,亦吾国此体绝群超伦者也。”即认为这首诗的音韵情思富有深远的情味,又认为“此体绝群超伦”,“此体”即指“无题”诗体,因《锦瑟》诗不是咏锦瑟,只是用诗的开头两字作题,也是无题诗,即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是像《离骚》有深远的寄托,不是爱情诗。又认为他的无题诗绝群超伦。对这几点需要加以说明。

先说《锦瑟》诗不是悼亡诗。说《锦瑟》是悼亡的理由:一,锦瑟二十五弦,断为五十弦,断弦即悼亡。二,讲庄生,用庄生妻死鼓盆而歌,即悼亡。三,“玉生烟”指化为异物,即悼亡。这三个理由结合诗来看都不能成立。“锦瑟无端五十弦”:《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是把五十弦破为二十五弦,减少了一半的弦,不是断弦,与断弦无关。“庄生晓梦迷胡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栩栩是自得貌,讲自得。庄子鼓盆是《至乐》篇中的事,与《齐物论》里讲的“梦为胡蝶”是两回事,谈不上悼亡。“玉生烟”是玉还在,比喻玉的蓬勃有生气,不是“玉化烟”,化烟是玉消失了,才可比悼亡,“玉生烟”也不是悼亡。悼亡说既不能成立,所以这首诗还是感慨生平,像钱先生讲的,是有“甚深密旨”的。

再说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是有寄托的,不都是爱情诗,虽然其中也有爱情诗。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春蚕到死”一联极为有名,有的读者作为爱情诗看。这首诗是不是爱情诗,关键在“蓬山”这个词上。倘把蓬山作为女方居处,即为爱情诗。蓬山究作何解,在《无题四首》中可证,今引其中之一、三、四首如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这里引了《无题四首》中的一、三、四首,意在说明“蓬山”指什么。倘作为爱情诗,蓬山指女方住处。那么这里引的第二首,说“暂见夜阑干”,即在“北斗阑干”时相见,约指五更时相见。又说“楼响将登怯”,写他登楼相见,因楼上有人在侍候,所以称“楼响”;“帘烘欲过难”,因为楼上灯烛辉煌,所以感到帘内烘暖,要过帘去见不觉步子慢了。倘蓬山指女方住处,那他已登楼暂见,怎么说“更隔蓬山一万重”呢?倘蓬山指女方住处,他登楼去见女,女方住处怎么会“楼响”“帘烘”呢?都讲不通了。按旧注:《后汉书·窦章传》:“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那么蓬山指后汉的东观,唐人用来指翰林院。又上引第三首,点明《无题四首》的主旨是“东家老女嫁不售”,他自比老女,嫁不出去,即比作自己不能进入翰林院,好比老女嫁不售。上引的一首“蓬山此去无多路”,认为进入翰林院有希望,望令狐绹推荐。这里说“更隔蓬山一万重”,认为令狐绹不肯推荐,已经没有希望了。诗里说的登楼暂见,即登令狐绹的楼得以暂见,那是在令狐绹五更入朝前,所以写得那样气派。这样看来,上引的四首《无题》诗,都不是爱情诗,都是有所寄托的诗。别的《无题》诗也一样,以有寄托为主,所以钱先生称为“究风骚之甚深密旨”了。再看李商隐《无题》诗的“绝群超伦”。吴乔《西昆发微序》:“夫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义山始虽取法少陵,而晚能规模屈、宋,优柔敦厚,为此道之瑶草琪花。”指出商隐诗在李、杜外能独辟一种新的境界。这种风格是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韩愈、李贺等所不曾开创过的,它的特点是思深意远、情致缠绵,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使读者回肠荡气,不能自已。它在唐诗中开辟了一种新境界,丰富了唐诗的艺术成就,这就是钱先生指出的商隐诗的艺术风格:“借比兴之绝妙好词,究风骚之甚深密旨。”又指出商隐诗的比兴手法,有“一点换而精彩十倍”的,有运用曲喻而“神韵特远”的,有能“于山水中见其性情”“待吾心为映发”的,有特出新意的,成了诗国中的瑶草琪花。

商隐的风格是风骚比兴,绮丽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