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一 电子束电磁偏转与电子荷质比测定

实验十一 电子束电磁偏转与电子荷质比测定

19世纪8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逊首先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将阴极射线受强磁场的作用发生偏转,显示射线运行轨迹的曲率半径,并采用静电偏转力与磁场偏转力平衡的方法求得粒子的速度,结果发现了“电子”并测定出电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的荷质比e/m=1.7×1011C/kg(目前公认值e/m=1.759×1011C/kg)。1911年,密立根用油滴法测得了电子的电荷。这样,由电子的荷质比可推算出电子的质量。这两项杰出的成就,不仅证实了电子的客观存在,而且进一步说明原子是具有内在结构的。因此电子荷质比的测定,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的研究,在示波管、显像管、电子显微镜、加速器和质谱仪等许多现代仪器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