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司举荐外任

六、老上司举荐外任

刘勰“失业”期间待在建康,他仍然没有家眷,无天伦之乐可言,只好在落脚之地看书写字打发日子。

刘勰是个书生。在做夏侯详僚属时,同上司没有建立“个人关系”。离开夏侯详之后,同他也没有什么来往。闲暇之余,也就想起了老上司萧宏。

萧宏是皇亲国戚。这种特殊关系八辈子都受用不完。梁武帝虽然因其伐魏失利罢了统帅萧宏的官,但他实行保护亲属的政策,亲自查看萧宏官邸,没有发现萧宏私藏武器和“谋反”之心。对萧宏搜刮民财非但不加惩处,反而大加赞扬,仍然信任如初,继续让他享尽荣华富贵。

刘勰失业在家闲居,闲得无聊,也想走动走动。他想起去拜访他的老上司萧宏。

建康城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刘勰雇了马车,穿街过巷,不急不慢地到了萧府。

萧府因主人倒霉而格外冷清。和往日相比,萧府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刘勰敲开朱门。萧府家丁看来者是刘记室刘大人,自然也就没有阻拦,让他进入萧府。

萧宏无官一身轻。刘勰看到正在喝茶的萧宏,便作揖施礼道:“萧大人万福!”

萧宏转身一看,见是刘勰,甚为高兴,说:“彦和,好久不见了,近来可安好?”说着便起身把刘勰让进客厅就座,并招呼家人斟茶。

萧宏知道刘勰的性格,很少主动与人来往。这次突然到访可能有事相求,便说道:“彦和,先喝茶,有事慢慢谈!”

刘勰平时不求人,这次主动拜访萧宏,真是有事相求。便说:“萧大人,扬州回来之后,我已经在家赋闲了。”

萧宏“哦,哦”地听刘勰诉说。

萧宏虽然官气十足,但对像刘勰这样的下属还是乐意帮忙的。萧宏暂时失去官职,没有了军权。但他是皇帝的弟弟,树大根深,办点儿不大的事,还是有把握的。

萧宏感叹道:“熟人好办事,无钱官难当呀!”刘勰对老上司这阴阳怪气的话很不理解。其实萧宏是在暗示刘勰太傻了。在他手下当“记室”时没有捞到什么钱财,还是穷书生一个。萧宏没有了权,不能提拔他。这一次想让刘勰出京当一个有实权能捞钱的官,不知刘勰干不干。

萧宏是大官,可心理上是“小人”。他想到,刘勰是个穷书生,穷得连老婆都娶不上,这次荐他一个美差,让他去捞点儿钱吧!萧宏从吏部得知,东阳郡当时有个“太末令”的空缺,等着朝廷差遣。

萧宏想:对,这是个美差呀。

自东晋以来,建康一直是长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皇室及各级官吏在各地搜刮财物都集中到建康纵情耗费。梁武帝时建康已成为南北各四十里、拥有二十八万户的大都市了。官员们穷奢极欲,挥霍浪费。地方官也不例外,甚至更加厉害。地方官所以贪婪,是由于风俗太奢靡。做一任地方官可得银万两。地方官捞到钱财之后就回京享受。有人一次宴会费超过百金,家中蓄妓无数,极声色之乐趣。过了几年,这些贪官们钱财用完,又再出去做官捞钱。

萧宏问刘勰:“彦和,你在我身边多年,鞍前马后一直跟着我,如今我赋闲在家,你的‘记室’也当不成了,是不是可以考虑到外地去做事呀?”

刘勰说:“外地本地都无妨,只要有事做就好。”

萧宏说:“吏部说有个空缺太末令,你愿不愿意去呀?”

刘勰没有贪财之欲,却有“奉时骋绩”之志。听说萧大人有意荐他去当“太末令”,心有所动,便应承说:“彦和一贯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奉时骋绩’的处世原则。我从定林寺出来,走上了仕途,只好往这条路上走下去了。如果萧大人荐我出任太末令,那就万谢了。”

刘勰又在萧宏官邸坐了一会儿,说了一会儿话。他告别萧宏回到馆舍,独自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沉思:“太末令”“太末令”。他不知道他的命运将会如何!

过了一些日子,刘勰果然接到吏部官书,要他出任“太末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