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龙云飘向东瀛
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一朵美丽的彩云。这朵美丽的彩云正在宇宙间飘散,在空中熠熠生辉,闪现出奇异的光彩。
这片彩云,首先飘到了千里扶桑东瀛之地日本。
《文心雕龙》问世以后,公元八世纪日本最早的一本汉诗选集《怀风藻》,收集了日本自近江朝至奈良朝六十四位诗人的一百二十篇作品。编选者在《序》中引用了两段话:
“加以物色相召,烟霞有奔命之场。山水助仁,风月无息肩之地。”
“夫乃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这样对偶工整的辞藻,一看便知编者明显地受到《文心雕龙》影响。
后来,人们又发现,受《文心雕龙》影响最明显的还是日本一个和尚——弘法大师空海(774—835)的《文镜秘府论》。该书“天卷”所收《四声论》中,引用了《文心雕龙·声律》篇的部分文字,并注明“吴人刘勰著雕龙篇”的话。空海本人写的《文镜秘府论·西卷序》中,一开始就说:“夫文章之兴,与自然起,宫商之律,共二仪生。是故奎星主其文书,日月焕乎其章,天籁自谐,地管冥韵。”他把文章的兴起与天地自然的发生联系起来的文学观,与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篇的观点十分相似。空海本人的文学理论的形成得益于《文心雕龙》的理论观点甚多。空海大师受《文心雕龙》影响毋庸置疑矣!
空海逝世以后的几百年间,《文心雕龙》在日本仍有很大的影响。公元九〇五年成书的日本诗歌选集《古今和歌集》里,编者纪淑望用汉文写的“后序”中,有些论述是直接或间接受到《文心雕龙》里《原道》篇与《物色》篇的影响,有的还引用了原文。
日本从桃山时代到江户时代初期,也就是相当于中国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学者藤原惺窝(1561—1619)收集了中国古代典籍中谈论创作要义的文章,分门别类加以编集,其中引用《文心雕龙》的就有三条,分别引自《指瑕》《定势》和《才略》中的文字。
《文心雕龙》在日本的出版也很早。今存日本刊行的《文心雕龙》最古的版本,是公元十八世纪初享保年间付梓的尚古堂活字本。其次是一七三一年据尚古堂本加以训点的冈白驹(1692—1767)的版本。冈白驹在校注时虽然对难解的字妄加臆断,任意更改,因而谬误不少,但他对《文心雕龙》在日本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明治以后,由于西洋文化的影响,日本学者采取了与历来汉学研究不同的形式,但他们把六朝文学中的《文心雕龙》和《诗品》相提并论,足见他们仍然对中国文论十分重视。
日本研究《文心雕龙》的学脉一直没有中断过。铃木虎雄(1878—1963)在京都大学讲授《文心雕龙》的同时,还著有《敦煌本文心雕龙校勘记》,把这部《文心雕龙》手抄本介绍给日本学界,发生了很大影响。
二十世纪前后,日本近现代的学者把《文心雕龙》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日本汉学家古城贞吉所写的《支那文学史》(1897年出版),曾对《文心雕龙》做简要的介绍,他说:“《文心雕龙》是梁代刘勰所撰……其书凡五十篇,《原道》以下二十五篇则论文章体制,《神思》以下二十四篇则论文章工拙,至《序志》一篇则仅述所以著书。……”他的介绍虽然文字不多,但可看出他对《文心雕龙》很熟悉,也很重视。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日本《文心雕龙》研究又有很大发展。其中最具有贡献的人是京都大学教授铃木虎雄。他著有《敦煌本文心雕龙校勘记》及《黄叔琳本〈文心雕龙〉校勘记》。他基本上把唐写本《文心雕龙》的优点揭示出来,引起人们对唐写本的重视,应该说对推进《文心雕龙》的研究是有很大功劳的。自此之后,铃木虎雄的弟子青木正儿于1943年所写的《中国文学思想史》中,有《魏晋南北朝之文学思想》一章,专门介绍和评价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和钟嵘的《诗品》是“文学评论之双璧”。他还对《文心雕龙》的整体结构、文学起源、文学风格、作家个性、风骨含义和文学修辞方法等做了全面的论述,对许多问题的解释都有相当的理论深度。日本著名汉学家户部浩晓,将自己所写的《文心雕龙》研究论文辑录成书,分为《〈文心雕龙〉成立及其研究史》《〈文心雕龙〉的文学论》《〈文心雕龙〉诸本》《〈文心雕龙〉校勘》诸章节。他这部著作在版本考辨、文本勘校、研究思路等方面都对《文心雕龙》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日本的“龙学”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这主要表现为:广岛大学的斯波六郎、京都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九州大学的目加田诚,都在各自的大学开展了《文心雕龙》的研究。有的翻译出版《文心雕龙》译本;有的撰写有关《文心雕龙》的论文;有的对《文心雕龙》版本进行校勘,形成了一股研究《文心雕龙》的学术浪潮。九州大学目加田诚教授撰写了专论《刘勰的〈风骨〉论》;斯波六郎发表了《〈文心雕龙〉范注补正》;冈村繁发表了《〈文心雕龙〉索引》和研究文章;兴膳宏发表了多篇论文并集结为《兴膳宏〈文心雕龙〉论文集》等等,使《文心雕龙》研究在日本形成了相当的气候。过去有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我们也看到一个“文心雕龙学”正在日本崛起。
将《文心雕龙》翻译成日文,贡献最大的是日本当代学者目加田诚、户部浩晓和兴膳宏。这三位学者把《文心雕龙》翻译成日文,对其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中国和日本、韩国都是近邻。我们在关注日本的“龙学”研究和传播的同时,也不能不涉笔韩国的“龙学”。《文心雕龙》是什么时代传入韩国的,是谁首先介绍《文心雕龙》这部著作的,目前没有明确的答案。学者们发现,早在韩国新罗第四十八代景文王八年,也就是我国唐朝年间吧,有个叫崔志远的韩国学者入唐留学,在他写的两篇文章中引用了《文心雕龙》中的两段文字。一是引自《论说》,一是引自《史传》。引文中明确提到“刘勰《文心》有语云”这样的话。由此可见,早在公元九世纪末前后,《文心雕龙》已受到韩国知识分子的重视了。
韩国当代对《文心雕龙》的正式研究,大概要推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这首先应归功于韩国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专家车柱环,他在一九六六年、一九六七年间撰写的《〈文心雕龙〉疏证》一书,在韩国广泛流传并获得好评。一九七五年,韩国圣心女子大学崔信诰教授评注的《文心雕龙》,是第一部韩文译本。该书克服了文字上的障碍,为《文心雕龙》的韩国初学者提供了方便。
一九八四年,韩国出版了汉学家李民树的《文心雕龙》韩文译本。此书以日本学者兴膳宏的日译本为蓝本。遗憾的是它没有参照中国的重要校注和译著的资料,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缺陷。
一九八〇年以后,韩国学者发表了许多论文,多所大学还开设专门课程,请中国学者到韩国讲学,又派学生到中国专修《文心雕龙》,这对于推动《文心雕龙》研究在韩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