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功毕彦和燔鬓
萧衍在接受刘勰、慧震沙门献经以后,回宫继续当皇帝。
刘勰的脑子里又布满了疑云:“撰经完了,我又该干什么呢?”
刘勰又没有了归宿。说官,他不是官了,他已经被解除了东宫通事舍人和步兵校尉的职务。说“佛”,他又不是佛徒。他虽然在定林寺住了十几年,始终没有入佛,按照佛教的规矩,他还是个“白衣”。
刘勰何去何从?他几十年在“僧”与“俗”的人生道路上飘泊。他想,五十多岁的人应该有归宿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决定入佛了。
刘勰当时是个人物了,随随便便就“削发为僧”?自己也觉得不妥。他想,无论如何他也是在朝廷里工作过的人。这些年当皇亲的“记室”,当皇太子的“舍人”,后来还当上了步兵校尉。皇帝是知道他的。他虽然被解除了通事舍人、步兵校尉的职务,但他曾是皇帝身边的人。他想要削发为僧,也得向皇上报告一下呀!
刘勰想要亲自见一次皇上,向皇上禀报。
刘勰决计这样做。他坐着一顶红色的大轿来到皇宫前。这回同他先前见沈约不同,他不用装成小贩,而是坐着八抬大轿来到这里。他走下坐轿,气宇不凡地对内侍说:“我有要事要见皇上。”
皇室内侍知道刘勰是步兵校尉,管过东宫的保卫工作,并不知道他已被解职,因而不敢怠慢,把刘勰求见的事报告了皇上。
萧衍听说当过东宫步兵校尉又是知名文士的刘勰求见,觉得必有要事。他知道,刘勰是个忠厚老实的下属,最近两年又受命撰经,任务完成得很好,前几天刚刚接受他们撰写的经书,心中很是满意。如今刘勰求见,何不满足他的这点要求呢!萧衍准备接见。
萧衍有个习惯,凡要接见客人都要衣着整齐。即使来见者是一般臣僚,他也不怠慢,不像有些人做了皇帝就不修边幅。那天,萧衍穿上了皇帝的龙袍,像平日接见大臣一样接见了刘勰。
刘勰被召入紫云殿见梁武帝。
刘勰上前行君臣跪拜之礼。萧衍随即言道:“爱卿免礼,佛门不主张佛徒之间行跪拜之礼。朕为佛门弟子,你我同是佛徒信众,没有君臣之别,就请免礼吧。”
萧衍此言并非假意。梁武帝佞佛之后,在京城宫殿旁修建富丽堂皇的同泰寺,专供自己诵经拜佛之用。还在宫中设佛堂,建斋室,每日戒斋沐浴,整日与高僧法师在后宫讲佛论经。萧衍年事愈高,好佛之心愈重,自己每日一斋,三日一戒,每月一次法会,几乎无心过问朝政。有一次朝廷大臣升朝后,萧衍不谈一句国事,大讲佛法无边、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之类佛语。有位大臣把广建佛寺的表言念了一通,他便下令朝廷拨出巨款在全国大修佛寺。后来,萧衍又选了个吉日良辰,舍身同泰寺,闹出举国掏腰包为皇帝赎身的笑话……
刘勰很了解萧衍近年的变化,听到此言,也就遵命平身,站着听皇上训示。
萧衍问道:“彦和,你今天入宫有什么事要向朕禀报呀?”
刘勰低着头,回答萧衍:“我已下了决心入佛,前几天我已自动燔鬓了!”
萧衍看了看刘勰的头脸,果然没有了鬓须,俨然是一个出家人了。
萧衍自从下诏要王公贵宦都信佛,全国已经有五万多官员信佛入佛了。如今听到刘勰的表态,正中下怀,不假思索就说:“好,好,你下了决心就好。朕支持你入佛,成为佛徒。”
刘勰躬身再拜:“谢谢圣主隆恩,阿弥陀佛!”
刘勰这次拜见皇上,亲自听到皇上的话,也就觉得自己的入佛已得到皇上的敕准,只等回定林寺行“剃度”之仪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