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刘勰大事年表
南朝宋明帝泰始元年(465)一岁
刘勰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是年,宋明帝刘彧即位,改元泰始。
泰始二年(466)二岁
刘勰父刘尚在南朝宋代任越骑校尉。
泰始七年(471)七岁
刘勰梦“彩云若锦,攀而采之”。父母带其回山东“寻根问祖”。
泰豫元年(472)八岁
父刘尚战死。是年,宋明帝刘彧卒。立太子萧昱。桂阳王刘休范举兵反于寻阳。
宋后废帝元徽元年(473)九岁
刘勰随其寡母居京口,“笃志好学”。
元徽二年(474)十岁
刘勰随母居京口,就学私塾。
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十九岁
刘勰母病丧,丁母忧。是年,齐改元永明。萧子良集名僧于京畿法云精庐,谈玄音于六霄。
永明四年(486)二十二岁
刘勰丁忧毕,到建康,投僧祐居定林寺。
永明五年(487)二十三岁
刘勰依僧祐居定林寺。是年,“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号曰八友”。萧子良集学士抄《五经》,依《皇览》,编《四部要略》。
永明六年(488)二十四岁
刘勰依僧祐居定林寺。是年,沈约撰成《宋书》七十卷。沈约首次提出“声律论”。名儒臧荣绪卒。
永明七年(489)二十五岁
刘勰依僧祐居定林寺。是年,萧子良召集京师硕学名僧五百余人,请僧柔法师在定林寺讲经。
永明八年(490)二十六岁
刘勰依僧祐居定林寺。是年,著名高僧僧远、僧柔、法通、智称、道嵩、超辩、慧弥、法愿,名士何点、周颙、明僧绍、吴苞、张融、袁昂、何胤,王侯萧子良、萧宏、萧伟等来定林寺听内典、咨戒范,盛极一时,“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刘勰同他们均有接触往来,攻读经史群籍,研阅释典。
永明九年(491)二十七岁
刘勰居定林寺,助僧祐整理佛教经典。开始《释迦谱》的编纂。与高僧僧柔、法通、道嵩、超辩、慧弥、法令等交往。
永明十年(492)二十八岁
刘勰居定林寺,佐僧祐整理佛教经典。是年,僧祐奉敕赴三吴讲律,刘勰陪同前往。高僧超辩卒,刘勰为其撰写碑文。
永明十一年(493)二十九岁
刘勰居定林寺,佐僧祐整理佛教经典。是年,文惠太子萧长懋卒。齐武帝萧赜卒。太孙萧昭业嗣立(后贬号为郁林王)。
齐郁林王隆昌元年,齐恭王延兴元年,齐明帝建武元年(494)三十岁
刘勰继续佐僧祐整理佛教经典。是年,萧鸾杀萧昭业,迎立萧昭文,改元延兴元年。萧子良卒。高僧僧柔卒,刘勰为僧柔之墓撰写碑文。
建武二年(495)三十一岁
刘勰居定林寺,继续佐僧祐整理佛教经典。用时五年至七年左右,完成《释迦谱》《世界记》《出三藏记集》《萨婆多部相承传》《法苑记》《弘明集》《十诵义记》《法集杂记传铭》等佛教典籍。代拟《法集总目序》。
建武三年(496)三十二岁
刘勰完成僧祐整理佛教经典之业。逾立之年,刘勰感梦,立志撰书,“摛文必在纬军国”。
建武四年(497)三十三岁
刘勰开始《文心雕龙》写作。
永元三年,齐和帝中兴元年(501)三十七岁
刘勰完成《文心雕龙》写作。全书三万七千余字,历时五年。是年,南康王萧宝融即位,为齐和帝。萧衍进军建康。萧统出生。
中兴二年,梁武帝天监元年(502)三十八岁
刘勰把《文心雕龙》一书献沈约,求他审定推荐。是年,萧衍即帝位,改年号天监元年。萧统被立为太子。
天监二年(503)三十九岁
是年,宋武帝任沈约为尚书左仆射,沈约解读《文心雕龙》,赞该书“深得文理”。
天监三年(504)四十岁
刘勰离开定林寺,“起家奉朝请”,开始仕途。是年,梁武帝敕舍道事佛。
天监四年(505)四十一岁
刘勰任临川王萧宏记室。是年,梁武帝置五经博士,广开馆宇,招内后进。负笈者云会京师。
天监五年(506)四十二岁
刘勰仍为临川王萧宏记室。任车骑仓曹参军。是年萧统太子出居东宫。
天监六年(507)四十三岁
刘勰仍任临川王萧宏记室。是年,随萧宏伐魏,继续任“车骑仓曹参军”。
天监七年(508)四十四岁
刘勰仍住建康,参与释宝唱编撰《众经要抄》。
天监八年(509)四十五岁
刘勰被荐,赴东阳郡为“太末令”。是年,僧祐奉敕助释法悦铸丈八铜像。
天监十一年(512)四十八岁
刘勰“为太末令,政有清绩”,被召回建康。是年,梁武帝下诏任刘勰为仁威南康王萧绩的“记室”。
天监十二年(513)四十九岁
萧统开始视政事,刘勰兼任“东宫通事舍人”。作《灭惑论》参与佛道之争。
天监十三年(514)五十岁
是年,继续担任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
天监十六年(517)五十三岁
刘勰仍为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僧祐奉敕建剡山石城寺佛像。建成后,刘勰奉请作《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石像碑》文。
天监十七年(518)五十四岁
刘勰仍为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是年,僧祐卒,安葬于定林寺旧墓,刘勰为其作“墓志铭”。
天监十八年(519)五十五岁
刘勰上表梁武帝,表言祭祀“二郊宜于七庙同改为蔬果事”,得武帝钦准。刘勰不再担任东宫通事舍人,被提升为步兵校尉,掌管东宫警卫工作,位列六品。是年,梁武帝敕刘勰回定林寺,与慧震整理佛教经典。
普通元年(520)五十六岁
刘勰在定林寺与慧震整理佛教经典。是年,梁武帝因入佛改年号为普通元年。
普通二年(521)五十七岁
刘勰与慧震继续撰写佛教经典,功毕,燔鬓要求出家。梁武帝敕许刘勰皈佛,易服,并改名慧地。不到一年刘勰逝世。有文集行于世。
(本大事表系笔者参考《梁书·刘勰传》、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牟世金《刘勰年谱汇考》等研究著作编撰而成,在此对学界先贤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