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虚宫拜谒师伯 三仙岛迎接主人

第六回 玉虚宫拜谒师伯 三仙岛迎接主人

诗曰:

大道深闳蕴至理,但凭机缘与灵犀。

慧心虔诚无旁骛,三仙岛上修法力。

话说三霄姐妹在昆仑山,灵宝天尊教授了量天尺、金蛟剪法器修炼方法,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些时日,倍加勤奋习研。两件法器,量天尺修炼真诀虽已熟记于心,但合三姐妹之功法尚不能运用;金蛟剪首尾并合,符箓仍未打开,怕的是误伤出事。

这一日,天尊对三霄道:“汝等功法已具基础,法器修炼之真诀亦已熟记。吾先前在东海择一岛屿,汝等可随护法灵官前去安身修炼,岛名自取,为师会常去指点。”天尊顿了顿接着道,“去之前,当应拜见师伯师叔,以尽礼节,不可疏忽。”

三霄姐妹道:“遵命!”

三姐妹辞别师父启程时,光景与来时大不一样,功法基础奠定,只这行程自能腾云驾雾,不再是双脚苦行。再者,师父讲经说法,明白了不少道理,此时的三姐妹,内心充满了无限信心。

三姐妹随灵官驾起彩云,不一时便来到麒麟崖前,只见这东昆仑,又别有一番景象:紫霞散彩,瑞气摇光。松柏千株,尽染山色翠绿;劲竹万节,挺拔傲骨含烟。奇花锦绣,瑶草生香。岭上蟠桃红,洞口茸草长。仙鹤声震九霄,瑞鸾五彩光芒。道祖福灵地,煞是好风光。

三霄等按落云头,步行至玉虚宫前。护法灵官见白鹤童儿站立门口,紧趋几步上前道:“相烦禀报师伯,三霄前来求见!”

童儿折身进宫,不一时出来道:“请进!”

三霄与灵官进殿,边伏拜边道:“弟子拜见师伯!”

元始道:“起来吧。”

三霄等起身,再一揖道:“吾等奉师父之命,特来拜见师伯,愿师伯圣寿无疆!”

元始道:“代吾谢汝师!”

三霄抬头看时,只见八卦台上,端端坐着禀自然之气、混沌玄黄未分前即有其身、道行无量、功行无穷、济世救苦、普度众生之始祖,双目如炬,美髯飘逸,顶现三花,天聚五行,庆云团团,毫光隐隐。仰望天尊庄严法相,三霄内心生发出无限感佩与敬意。

元始道:“汝等身世,吾与汝师父、师叔早已知晓。吾师灵骨应化,道根自非寻常。汝等修行想必已安排妥帖了。”

云霄道:“师父业已指教,修行功法、修炼法器俱讲授得明白,又专择修行之地,吾等拜见师伯师叔后,即归岛修炼。”

元始天尊将目光再次从三霄姐妹脸上掠过,缓缓道:“依令师所授,勤加修炼,早日功成。仙家修行,重在三心,亦即济世怀慈心、功法持恒心、行事顺天心。所谓济世怀慈心,神仙之道,在于济世救苦,心怀仁慈,大爱无疆无界无内无外。有慈心,才可见得苦,见得苦方可救苦。济世救苦,至为紧要。所谓功法持恒心,意含两层。一为济世救苦,靠什么?定是功法,有了功法,方可济世救苦。譬如,民之遇瘟疫、灾害,如何禳解,如何消弭,须靠功法,功法愈大,惠民愈大,功德愈大。靠功法禳瘟消灾,还可会商相关专司职守之仙家襄助,功果亦是相同。一为功法修炼深无底、阔无边、高无境,如同道法,永无止境,须抱持恒心,勤奋不懈,孜孜以求。”

“所谓行事顺天心。”元始以更缓而重的语气说道,“吾教崇尚自然,亦即道法自然。既然崇尚,便得依循规律,依照趋势而为,万不可逆势而行,此即天心。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照季添减衣着;日出东方,沉落西边,阴阳轮转,物极必反;有生即有死,有来即有往,世间一切事物,均有其内在规律,包括世事更迭,王朝变迁,天数、气数、运数,早有定数。为仙者当应从中把握,知而后行,替天行道,汝等切记切记!”

三霄齐声道:“谨遵师伯教诲!”

三姐妹与灵官辞别元始天尊,驾起彩云,又前往玄都洞拜谒师叔。

这玄都洞距离昆仑山有些路程,好在是驾云,不一时也就到了。三霄看那大罗宫玄都洞坐落在奇峰峻岭之上,只见:奇峰险岭,巍峨雄峻;满坡生瑞草,高岭献灵芝;榆槐翠绿,松柏常青;碧桃累累,火枣簇簇;紫菊灿烂,红梅吐蕊;银杏壮硕,蕉梨挂垂。群仙读道,怪兽闻经参玄;静讲玄机,灵鸟听法悟真。峰峻红日近,山高流水低,仙家幽境,胜似瑶池。

三霄边行边观赏,行至大罗宫玄都洞,洞内曲径通幽,别有景致。一行来到八景宫前,恰遇玄都大法师从宫内出来。

灵官忙打稽首道:“吾等奉灵宝天尊之命,前来拜谒师叔,相烦道兄通禀。”

玄都大法师边还礼边说声稍等,即入宫禀奏:“有三霄奉师命请求拜见,在宫门外听候法旨。”

道德天尊道:“着他们进来。”

三霄等入宫,跪拜道:“弟子拜见师叔,愿师叔万寿无疆!”

天尊道:“汝等起来说话。”

待三霄等站起身来,道德天尊将三姐妹仔细打量了一番,颔首曰:“不错,不错,道根仙骨,自是不同。”接着道,“师兄有心,回去谢过汝师。”

三霄躬身道:“弟子理当如此!”

三霄姐妹看先天地而生、经历千难万劫、无量度人的道德天尊,只见白发、白眉、白髯,额头纹理整齐,两门牙稀而外露,微笑中慈眉善目,谈论间道理精奥,头顶毫光隐现玲珑塔,手中阴阳扇撼动乾坤。

道德天尊道:“入吾道门,自应参悟道理,践行道德,想必汝等师尊已讲说明白。”

云霄道:“不仅师父,师伯亦有教导。”

道德天尊点点头接着道:“上天有好生之德。为仙者替天行道,首当体会通晓天德。太极一元,生成两仪,亦即阴阳,天与地、雄与雌、火与水、刚与柔等等,万物万类尽含其中。反过来,阴阳又平衡统一于一元。所谓满则盈,亏则损,必要讲求平衡。自然,此平衡归根结底是为阴阳平衡。唯有阴阳平衡万物才得和谐。”

天尊顿了顿接着道:“阴阳化育人类万物,天地人并称三才。人之生命极其宝贵,尊重、保护生命是为最大天德。然汝等为灵骨育化,不明生命之物孕育成长。欲通达大道玄奥,理当知其本源。”

碧霄道:“弟子等无从知晓,恳请师叔教导!”

天尊道:“天地生人和万物鸟兽昆虫,各有奇偶气分不同。天为一,曰阳,地为二,曰阴,人生于天地,是为三,三三为九,九九八十一,一为阳之天主管为阳之天干,天干数为十,又主管人类,故人怀胎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二为偶数之首,偶数为阴而不能自主,须承阳亦即须承奇数为主,奇数主管十二辰,十二辰主管月,月主管马,故马怀胎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管北斗,北斗主管犬,故犬怀胎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管春夏秋冬四季,四季主管猪,故猪怀胎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主管五音,五音主管猿猴,故猿猴怀胎五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管六律,六律主管麋鹿,故麋鹿怀胎六月而生。三九二十七,七主管星宿,星宿主管虎,故虎怀胎七月而生。二九一十八,八主管八风,八风主管虫类,故虫类八天孵化出幼虫。其余的动物各从其类属。比如鸟生于阴湿处,而又离不开阳光,故皆为卵生。至于蚕食桑叶而不饮水,蝉饮露水树汁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介鳞者夏食而冬藏,四足之动物没有羽翼,带角之动物无上门齿而反刍,昼生者类父,夜生者似母,等等,这些都是至阳至牡、至阴至牝的道理。”

对于人类生命的形成,道德天尊又讲得更为详尽:“人生本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即先有气,后有精,再后才有神。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和,相与共为一。故人之生命形成过程,在于天地媾精,阴阳布化,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天尊看了看正在全神贯注聆听的三霄,接着道,“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因缘运会,积精聚气,乘业降神,和合受生。法天象地,含阴吐阳,分错五行,以应四时,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总括而言,人禀道生,性命合于道,守道长生,逆道短命。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归者,道也。汝等既入仙道,当应知其本源。”

云霄道:“聆听师叔教诲,方知生命生育之道理。弟子日后定依循本源,以人为本,替天行道。”

看看时辰已不早,道德天尊道:“汝等慧根聪颖,自会感悟透彻。速去修行之地,勤加修为,早日建功。”

三霄等再拜道:“弟子告辞!”

辞别师叔,三霄等驾起彩云,朝着东南方而来。行至东海之滨,但见碧波万顷,浩瀚无垠,海面软滑如缎,海水清澈透明。万里晴空,碧波微微荡漾;和风习习,卷出粼粼波光,与中土情景大是不同。

正行间,早见一岛屿兀立海面,灵官说声即是此处,遂与三霄按下云头降落岛峰。这岛屿虽不似内陆高山雄峻,却自有它的奇美灵秀。但见:

沧海淼淼环岛屏,溪水潺潺应谷鸣。

紫气腾腾复氤氲,百鸟声声齐朝凤。

松柏涛涛参天巨,走兽生生有灵性。

宝岛处处蕴生机,仙境幽幽天然成。

说话间,三姐妹与灵官由岛峰缓缓而下,却见不远处赫然出现三个天然洞。三姐妹行至洞前,细细察看这洞内情状,只见清新净洁,一尘不染,更奇的是三个洞内一样放置着石床、石凳、石几,玲珑剔透,别致淡雅。这地造天设的秀美宝岛,奇异别样的仙居洞府,令三姐妹早已满心欢喜。

云霄道:“这岛这洞,如此奇妙,师父选此地让吾等修行,想必是格外关顾了。”

琼霄、碧霄回应道:“极是,极是。”

待两个妹妹说完,云霄又道:“景致如此美妙,日后在此修行,自是愉悦。师父交代,岛名自取,现就为它取个名吧。”

碧霄道:“四面沧海环抱,独立水面,故而为岛;岛上不多不少有三个洞府,应着吾姐妹三人。师父曾说三数与吾姐妹有缘,依小妹之意,就叫三仙岛吧。”

琼霄接口道:“三妹说的正是,就叫三仙岛。日后修行,大姐居中洞,三妹在右,吾居左,如此可好?”

云霄道:“两位妹妹说的极是。请灵官禀报师父,吾等叩谢师恩!”

灵官道:“定当禀告师尊。告辞!”说完,驾起彩云,离三仙岛而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