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霄殿雷祖荐碧霄 李大沟信士请尊驾
第五十九回 灵霄殿雷祖荐碧霄 李大沟信士请尊驾
诗曰:
赤诚报国尽忠心,归位不改秉性真。
举荐仙家救苦难,旱原从此耀福星。
话说殷商纣王朝太师闻仲,原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临凡,归位后仍司职雷部。这闻仲在朝时,上不负君,下不负民,乃顶天立地忠良之臣。归位后真性依旧,秉持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中不愧民的操守,勤奋履职,劳碌为民,感应灵验传遍华夏,信众早已竞相供奉。清顺治年间,莲花山下新庄滩信众,将雷祖爷迎请至方神庙,以求风调雨顺,消灾赐福。雷祖有求必应,大显威灵,信众又辟地建庙,将尊驾安奉在十方莲花山,成为镇山赐福尊神。
法驾自到莲花山,雷祖愈加勤勉,为着黎民苍生,终年不得消停。时日久了,雷祖深为两件事所困扰。一是缺雨少水。尽管司职雷部,与雨水关联,但分配在旱原的雨量有限,三年两载,旱魔肆虐,每岁花费在这上头的工夫且不去说,却依然无法保障充沛雨润,当真伤透脑筋。二是瘟疫屡屡流行,隔三差五总要折腾一番,费些工夫自是应该,但信众受病痛折磨甚至丢了性命,实在痛心疾首。不是因为自己功法不深,也不是因为不够尽力,而是在这宁陇旱原,道法因由,自然如是,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彻底改变,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雷祖每思至此,总不免忧心忡忡。
“还得要另外想法子,不能任由长久如此!”雷祖思忖着,“若能有功法相当的得力仙家襄助,或许情形会好转。”雷祖顺着这个念头继续思虑,所熟悉的众仙一一从脑海中闪过。“碧霄!”雷祖不觉脱口而出,“就是她了!”
这年的腊月二十三,众仙依例齐聚天庭述职,商议人间善恶和赏罚功过。
轮到雷祖时,这位耿忠勤奋的雷部主事,即将旱原情形具实陈奏,最后道:“玉帝,宁陇旱原之苦,属职恳请增派一仙家襄助,以图解除。”
玉帝问:“谁可担当此任?”
雷祖道:“属职推举碧霄!”
玉帝道:“为何举荐碧霄?”
雷祖回禀道:“碧霄道法深闳、思虑缜密、果敢作为、勇于担当,又经历红尘磨砺,人世间苦难感受深切。正因此,其归班后体恤苍生,解灾救难,处处彰显仁心大爱。此仙若派遣旱域,众生之苦必能改善。请玉帝恩准!”
玉帝点点头,目光扫视众仙,最后停留在碧霄身上,道:“碧霄,雷祖举荐,汝可愿往?”
碧霄出班一揖道:“一切遵从玉帝调遣!”
玉帝道:“碧霄与终南山众仙,职守勤勉,八百里秦川物阜民安。雷祖所荐,实是不差。只是汝司职送子,又分身秦地,若再兼宁陇旱原,却是十分辛劳。”
对于玉帝的关怀,碧霄很是感动,即道:“谢玉帝挂怀,碧霄定当全力以赴!”
玉帝道:“准雷祖所奏!着碧霄至宁陇旱域,随方设教,弘法济苦。”
碧霄拜道:“遵旨!”
雷祖亦是一揖,道:“谢玉帝恩准!”
雷祖出了灵霄殿,看见碧霄在前等候,紧趋几步上前道:“御前举荐事先未与汝商量,不知汝作何想?旱域众生饱受旱魔、病魔之苦,闻之不忍,观之痛心。吾虽与众仙佛尽力济救,然总亦不能遂愿,故而推举汝襄助。以汝之性情、功法、胆识,定会做出功果。”
“雷祖如此信任,何须事前商量!旱域众生遭受苦劫,碧霄若能襄助解除,自该不遗余力。只怕力有不逮,有负雷祖厚望。”
“不必过谦,足以担当。”雷祖想了想又道,“宁陇一带信众对汝尚不熟悉,明岁麦收时,吾着人先将汝之牌位自秦携至宁地再作安置,却是有些委屈了。”
碧霄道:“万勿言委屈,一切遵从雷祖旨意!”
却说莲花山东向数十里处有一村落,早先有李姓人家居住,故名李大沟。这里山高无树木,沟深无河流,西域旱地的特性却亦明显。
陕西的气候节令比宁夏早些。这年夏天,李永智、李永义兄弟俩因自己家麦收还不到时候,便去陕西赶麦场。
寻得一家需要帮工的大户,吃过饭,户主便领着他们到了麦地边。兄弟俩眼见长势茁壮、穗穗结实、粒粒饱满的麦田,嘴里啧啧有声地直羡慕。看看麦穗还有点青,田主道:“你俩在地头歇片刻,待麦子熟透了再开镰。”
李永智道:“我们家乡麦子眼看黄了,总还要等上三五天才能收。你这麦子还青,怎的片刻工夫就能黄,不是说笑话吧?”
田主道:“不是说笑话。我们这里敬奉的三霄娘娘十分灵验,保佑得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尤其到麦收季节,龙口夺食,怕的是雷雨冰雹,娘娘施法,地气更热,片刻也就熟了。”
正说话间,随着一阵轻微的咯咯叭叭的响声,只见刚刚还有点泛青的麦穗瞬间变黄。“麦熟了,开镰!”田主对他俩道。
李氏兄弟如听天书,又似梦幻,半晌才回过神来。
兄弟俩挥舞镰刀边割边想,这里敬奉的三霄娘娘真神奇,家乡三年两头旱,时常缺水断粮,若能得娘娘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该多好!兄弟俩这样想着,进而就起了请三霄圣驾的念头。
麦收第四天,午后的太阳依然很毒,兄弟俩觉得十分困乏,便躺在割倒的麦秆上昏昏睡了起来。正睡得香沉,却听得一浑厚声音道:“麦收完,别忘了将三霄神牌请走!”
兄弟俩顿时惊醒,困意全消,看看四周又没人,李永智忙问弟弟道:“永义,刚才可听到有人说话了没有?”
李永义道:“听到了,说是麦收完,别忘了将三霄神牌请走。”
“我也听到了!”李永智惊奇地道。
兄弟俩原本是信士,知道些轻重,起身一边收割剩余的麦子,一边商量怎样将三霄娘娘神牌请回家乡去。
赶罢麦场,兄弟俩来到村头的庙里,只见神台上供奉着一块长方形木牌,四周雕刻水花云边,中间书三霄娘娘神位。二人趴倒在地,祷告道:“弟子这次赶场耳听眼见,敬佩娘娘威灵感应,今祈请移驾到家乡安奉。事因仓促,无法燃香焚表迎请,只能随行囊携带神牌,还请娘娘恕罪!”
祷告毕,二人急忙将神牌包在褡裢里,匆匆上路返回。到得家来,打扫一孔存放杂物的窑洞安置神牌,又用粗碗盛米,插香供奉。
话说雷祖在莲花山早已知李氏兄弟回到了家,当天便来到供奉三霄牌位的窑洞。碧霄见是雷祖,躬身一揖道:“参见雷祖!”
雷祖道:“无须多礼,确实委屈了!随吾去莲花山察看,早日筑宫安置。”
“有劳雷祖!”碧霄说罢,即与雷祖驾云飘临莲花山峰。
“吾择了两处,不知是否如汝之意。”雷祖边走边对碧霄道,“一处在峰顶大殿院内,一处在南坡半山腰。所以两处,一来送子赐福,当在峰顶筑宫,方便信众求拜。二来汝姐妹以往修行多在洞府,自然习惯,今到莲花山亦当如此。”
碧霄听了甚是感动,随之一揖道:“雷祖想得如此周全,碧霄感激之至!”
雷祖道:“自是应该。”
次日,雷祖示谕莲花山信众,主管送子赐福之三霄娘娘,不日将驾临吾山,须速修建洞府宫殿安奉法驾。随后,又将庙址、规模、式样、时限等一一交代明白。
众人奉了雷祖旨意,从即日起,购置材料,紧赶工期,按时限修建完工。
在洞府竣工的前三日,只见每天晚上从李大沟安奉三霄神牌的窑洞内,出现三盏红灯飘临莲花山。信众不明因由,忙卜问雷祖,这才知三霄法驾在峰峦巡察。雷祖择了吉日,嘱信众迎请三霄尊驾。
这一日,莲花山信众抬着大轿来到李大沟,燃香焚表、磕头礼拜后,这才恭请娘娘移驾莲花山。
碧霄法驾至峰顶,只见四处披红挂绿、张灯结彩,又听得礼炮声声、鼓乐阵阵,雷祖早率莲花山及所属方社众仙迎接。娘娘忙边施礼边道:“惊动雷祖与众仙,碧霄委实不安!”
雷祖道:“碧霄法驾来吾山,此乃盛事,理当如此。”说着,又指着跪伏接驾的信众道,“此地虽然贫瘠,人心却古朴。”
娘娘看着这些肤色黝黑、衣着补丁的旱原信士,圣心不由怜悯——必要竭尽全力,让他们能过得好些。
圣心这样子想着,真也是众生的福分。自此,碧霄仁心大爱施泽宁陇,在这里又成就了济世佑民的煌煌功果。
也就在这一天,李永智、李永义兄弟俩跟随迎驾队伍,一直恭送娘娘上了莲花山。待安奉了法驾,只见雷祖写道:“李门弟子迎请三霄尊驾,自有功德!”
兄弟俩突然明白过来,急忙跪伏叩首道:“原来是雷祖爷的指点!”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