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惠王宫廷内丕变 三姐妹金华山救急
第十一回 楚惠王宫廷内丕变 三姐妹金华山救急
诗曰:
楚王宫廷突遭变,仓皇出逃金华山。
困病交迫艰险时,三霄显应化危难。
话说道教是以信奉三清为主神的多神教,构成了庞大的神仙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神和仙两大类。神是指神祇,包括天神、地祇、物灵、地府神灵、人体之神、人鬼之神等。其中天神、地祇、物灵、地府神灵、人体之神等神,属先天神明。而人鬼之神则是原来为人,羽化后,以祖先崇拜或圣贤崇拜,因其有功于国于民于族而奉祀为神。仙是指仙真,包括仙人和真人。仙真实际上是经过修炼而成的具有优异功行的杰出人物。神与仙的区别,实质而言,由天而人的是神(人鬼之神除外),由人而天的是仙。神明多属先天,仙真多属后天。三霄娘娘敕封后,由仙道转入神道,专司送子赐福。这一日,待到敕封毕,三霄复原了真身,辞别极祖,驾云径直来到碧游宫。
进得宫来,三霄行罢礼,灵宝天尊道:“汝等逢此一劫,已敕封归位,专司送子。仙道与神道之不同,在于神道有专门职司,仙道则是逍遥自由身。当然,普世济民,度化众生,同为义不容辞之责任。汝等既司送子,功法法器,必要从头学来。以汝等慧根灵性,倒亦不难,潜心习研,不日便可功成。”
三霄姐妹躬身道:“弟子定当尽心习研,励精功法,恪尽职守!”
经历了残酷劫厄的洗礼,此时三霄已从悲凄的阴影中走出,心身恢复了淡定与从容。
灵宝天尊接着道:“一般而言,凡人进入神道者,功法得要从头研习修炼。因汝等为灵骨育化,又复了真身,故功法基础自在,只需修炼职司所需功法即可。”
随即,天尊将送子司职所需掌握的功法尽皆传授三霄。
接着,天尊又拿出混元金斗、量天尺与金蛟剪道:“原先三件法器,最紧要者为混元金斗,司职用其转劫,以定出生先后。金蛟剪与量天尺虽与司职无关,然济危救难却有功用,仍留予汝等。”天尊停了停接着道,“人类繁衍,万千生命,造化先后尽在混元金斗中。此斗原为降妖伏魔对阵之法器,现在用以众生转劫出生,境况大是不同,每岁每月每日,当要不停转动,且容量必得要广阔,盛得下万千行将出生之生命。”说罢,天尊度化符箓,重新整治一番,又将修炼之真诀,悉数教授三位门徒。
三霄娘娘按着师父教授之法,没用多少时日,已然熟悉要领,参悟透彻,担负起天下苍生出生的司职来。
却说三霄娘娘职司送子,依着师尊教诲,兢兢业业,从不敢丝毫懈怠,匆匆过了数百年。这一日,云霄对两位妹妹道:“极祖曾言,转入神道,另是一种修为。既讲修为,吾思虑,每日里功法修炼与司职自不必说,当应在普度众生上有些作为。”
碧霄道:“大姐说的极是。人仙在于感应。以小妹之见,吾姐妹在尘世寻觅道场,布道弘法,有缘之士自会响应,必能在弘扬道法、济苦救难上做出功果。”
琼霄赞道:“三妹的主意不错!”
云霄点点头,道:“如此甚好。”说罢,三霄娘娘出了殿,驾云向红尘而来。
行不多时,忽见脚下横亘一山,但见,雄山峻峦,茂林秀绿,怪石错列,溪水环流,奇峰拔地而起,直插云天;山势峥嵘峻峭,迥然卓立。三位娘娘即飘临峰顶,收了功,再细看时,又见茂密丛林中,串串山楂红火,簇簇柴胡茁壮,悬崖灵芝凌空,百年人参地沃,数不清珍果异草,道不完秀丽风光。
三姐妹在峰顶行至不远处,又遇一池,池水晶莹,清澈见底。云霄驻足对二位妹妹道:“此山奇秀,有些来历。”
琼霄、碧霄齐道:“是何来历?”
因是云霄先前凌空观此山形状奇异,默运法诀,早已知其缘由,此时即向两位妹妹说出它的来历——
此山为楚国之域,名金铧山。金铧者,金犁铧也。早年,武当山真武祖师奉始祖之命,将神农帝冶炼的一张金犁铧搬至凡间,助苍生农田耕作。此地原本为一望无际的平原,就在祖师将犁铧放置离去时,这件天遣神物迅即疯长,待到祖师念动法诀止了长,却是已长成了一座极像犁铧的高山来,周边亦随之群峰隆起,形成拱卫之势。从此,世人便效仿金犁铧的样式,冶炼打造出耕作的犁铧。为了纪念祖师大恩,人们便将此山称作金铧山。后来人们觉得称金铧山尚不能完全达意,又将铧字改为华。华者,蕴含升华之意也。故而,后世代代相传,称为金华山了。
待云霄说完,三姐妹不约而同地朝南向武当山拜了三拜。
拜罢,碧霄道:“吾姐妹寻觅道场,不意此处即为胜境。由此看来,神州之内,有如此山者,与吾姐妹有缘者,定会不少。”
琼霄道:“什么事都讲一个缘字,三妹此说不差。”
云霄道:“正是如此。今日即应一有缘之人。”云霄边说边指着正在匆匆而来的一群人,却是一匹白马上驮了一男一女,后面又跟随数人。这些人到了山顶,先是将那女子从白马上接下来,又搀扶男子下了马躺在地上歇息。
三霄再看时,只见那女子身怀六甲,此时双手抱腹,坐在地上大汗淋漓,呻吟不已,显然是颠簸得动了胎气。那男子自下了马,便直直地挺在地上,胸膛剧烈起伏,呼吸不畅,后来竟昏迷了过去。随从众人个个焦急得手足无措。
三霄自从看到这些人,便已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
来人是楚惠王及其王后。因宫廷突发变故,惠王与王后是逃难出来的。
此次楚廷遇变,是一位叫芈胜的人策动的。芈胜为楚平王之孙,其父建其时为太子。
楚平王既立建为太子,选伍奢为太傅、费无极为少傅。伍奢有二子,长子伍尚,次子伍员,俱仁义贤能,其时在边城效力。费无极奸诈阴险,虽为少傅,却早对太子有了二心。这一天,平王使无极到秦国为太子娶妇。这秦女容颜姣好,无极遂心生一计,先行驰归,对平王道:“秦女绝色无双,王可自取,太子妇另择迎娶。”昏庸无道的楚平王竟纳了秦女,极其宠幸,生子轸,即后来的楚昭王。
子妻父娶,大败伦纲。楚平王既娶儿媳,亦知太子怀恨,即贬太子建守备边城。费无极自秦女媚于平王,此后便离开太子府成为近臣。尽管深得平王宠信,但无极心里总不踏实,忧惧太子有朝一日登位而杀了自己,故屡进谗言,终于说动平王杀太子另立储君。太子建闻知,偕子胜逃往郑国。
还在太子逃亡前,楚平王已囚太傅伍奢。费无极因忌惮伍奢父子,又进谗言道:“伍奢有二子,恐生后患,王可以其父为质,召二人前来除之。”平王即令伍奢,能召二子前来则生,不至则死。
伍奢深知二子秉性,对平王道:“尚仁义,呼之必来;员刚直能忍,可成大事,彼知前来被擒,定会不至。”
平王不信,仍遣人前去道:“你二人若去,你父生;不至,必杀奢。”
兄弟二人听后,伍尚欲往,伍员道:“平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乃恐生后患也,故以父为质,诈召我二人前去。我等到,父子俱死,非能救父。死不足惜,恨不能报此仇。不如投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伍尚道:“我亦知前去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人耻笑。你能报杀父之仇,可投他国,我前去陪父。”
伍员说服不了兄长,只得依哥哥所愿。兄弟二人抱头痛哭一场,真正生离死别!后来,一如伍员所料,父兄俱被平王杀害,并株连三百余口。楚平王又下令缉拿伍员,伍员只身出逃,在郑国与太子建相遇。
君臣在异国相见,免不了恸哭一场。后每见郑定公,都向其哭诉,求借兵伐楚。郑定公是位厚道之君,既同情太子建及伍员,又深感郑国国小力弱,虽有心却无力,便建言太子,求晋国出兵伐楚。太子建从其言,遂只身赴晋求兵。
晋顷公因早有灭郑之心,便对太子建说:“郑阴阳晋楚之间,其心不定。太子若能为内应,晋起兵灭郑,即以郑国封太子,尔后再徐图灭楚。”太子建千不该万不该,竟然允诺了晋顷公。后因事有不密,遂被郑定公杀害。伍员得知后,偕太子之子芈胜逃往吴国。看官切记住这个话头!
楚惠王登基后,召芈胜回国,封白公。芈胜欲报杀父之仇,却又顾及伍员——在吴国时伍员已赦免郑国,因而隐忍不发。伍员被吴王夫差杀害后,芈胜屡次游说楚令尹子西、司马子期伐郑而无果,便让家臣石乞筑城练兵,盛制战具,等待时机报杀父之仇。
待到兵马练成,芈胜终于说动子西,以石乞所练卒伍为先锋伐郑。
尚未出兵,晋又伐郑。郑遣使贿赂子西,子西率师救郑,晋兵退去,子西与郑国定盟后班师回国。
本来是伐郑,现却成了救郑。芈胜深感受到了愚弄,恨意何止是对令尹、司马,自然亦包括惠王,遂心生一计,令石乞率兵袭吴边境,颇有所掠,便大加渲染,只说:“大败吴师,得其铠仗、兵器若干,欲亲至楚廷献捷,以张国威。”子西、楚王不知是计,遂予允准。芈胜率千余壮士,齐执兵器,蜂拥而入,子西、子期战死,楚惠王被捉,囚于高墙深院。后有石乞一姓屈名固的偏将,将那高墙掘了小洞,乘夜潜入背负楚惠王,至惠王之母昭夫人处,接了已有身孕的王后逃难。
一行人仓皇出逃,王后一来受了惊吓,二来路途颠簸,已然动了胎气;楚惠王自囚后,惊恐交加,怒气攻心,不思茶饭,已是患病在身。到得金华山,楚惠王与王后实在无法行走,只得下马歇息。
云霄道:“楚惠王与吾姐妹有缘,现时遇难当施以援手。二位妹妹即行施救,吾去寻人平乱护驾。”
琼霄、碧霄答应一声,忙分头为楚惠王和王后施救。
碧霄至王后身边,将那胎儿正了位,继之调顺胎气,王后即止了疼痛、住了呻吟。
琼霄观那楚惠王脸上气色,知其怒气心结,凝而不化,瘀滞脏腑经脉,随即采些灵芝、红果等粉碎成末,又取些池水搅匀,正要撬开嘴灌下去。处在昏迷之中的楚惠王,起先看到三位女子,不知在说什么,此时忽见其中一女子要给自己灌那汤水,惊道:“尔等何人,莫不是要加害本王?”
琼霄道:“惠王莫惧,吾等乃三霄,特采药救汝。”
惠王念叨一句“三霄”,却又昏迷过去。
却说楚国有一元老姓沈名渚梁,封叶公,在国内极有威望。云霄驾云至沈府门前,即化作一银发婆婆,拄了龙头拐杖,指名要见沈渚梁。接到家臣禀报,沈渚梁走出府门,见了云霄道:“你是何人,见我所为何事?”
云霄道:“吾是何人不当紧,当紧的是汝君王宫廷遇变,现逃难至金华山。汝当速平祸乱,接驾回宫。”说罢,还未待沈渚梁开口,即化一道清风去了。
再说楚惠王服了药,不一时,只听得肚内咕噜咕噜一阵响动,结气尽散,随即响屁连连,放个不停,继而悠悠转醒,睁眼看王后已去了痛苦之状,即翻身坐起问屈固道:“刚才救我之人何在?”
屈固道:“没有人啊,刚才我王沉睡,自己转醒过来,并无人施救。”自然将那震山的响屁一节隐了不说。
“胡说!”楚惠王喝道,“明明有三位女子,自称三霄,其中一位采了灵药为本王灌下,怎说没有?”
屈固等不由一惊,道:“三霄?莫不是遇了神仙搭救我王?”
楚惠王知是屈固不晓得,便不再多说,又看看王后道:“想必好些了?”
王后点点头,道:“贱妾在昏迷中亦有位姑娘帮助顺胎气,又喂药,立时止了痛,醒来后再没看见那姑娘。”
楚惠王将目光从王后脸上移开,自言自语道:“三霄,三霄……”
却说叶公沈渚梁得了宫廷遇变的讯息,急忙收拾一番,带了叶家兵将,星夜赶往楚都,又联络别处兵马,败石乞,斩芈胜,平内乱,急至金华山迎惠王回宫,不在话下。
楚惠王遇此丕变,惊惧倒在其次,而让他最感念的则是三霄的救命之恩,遂拨了库银,召能工巧匠,在金华山顶大兴土木,建盖庙宇,又着人找来画师,依着自己所见三位仙姑的容貌绘了宝相,送至山上装塑金身。一时间,统是木质结构的庙堂多达十数座,极是宏伟壮观。楚惠王在殿宇竣工之日,亲赴金华山叩拜谢恩,并广谕军民,举国敬奉。
从那以后,三霄娘娘又广采道场,每至一地,显灵感应,庙宇不断增扩,香火随之兴旺。三霄之名,亦随即不断传播。不提。
却说这一日,灵宝天尊召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至碧游宫,说出一段话来。有分教:临凡红尘经苦难,方显三霄道性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