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分灵回娘家 四海信众朝祖庙
第七十七回 五洲分灵回娘家 四海信众朝祖庙
诗曰:
五洲四海遍分灵,湄洲祖庙本为根。
天上人间齐称赞,妈祖英名万古颂。
话说还在圣诞一千零五十周年的前一年九月初九,刚刚举办完妈祖升天盛大祭祀,祖庙有一信众突然来了灵感——妈祖金身走出去巡安,圣德感召何其深远。如果让五洲分灵回祖庙,信众联谊交流,弘扬妈祖大德,必然惠及更多众生。这个灵感一经说出,众人齐声称赞,急请圣示,筶杯落案时,早现一阴一阳吉象——圣意欣然允准。
这是祖庙千百年来的一件盛事,也是因为三霄而又一次惊动人仙两界的大事!
先说人间的忙碌筹备。因为不仅是国内分灵,更涉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祖庙管委会先是呈文莆田市,莆田市又上报福建省,福建省再请示国务院,尽管程序繁多,层层会议,但却一路畅通。待批复下来,祖庙管委会赶忙联系海内外妈祖分灵,将一封封大红套请柬发了出去。随后,围绕一千零五十周年庆典设计了系列项目——红灯千盏祝圣诞、影作千帧贺“世遗”(祖庙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年得以批准)、学子千名吟妈祖、贡品千件敬女神、楹联千幅赞盛典、雅诗千首颂大爱、灯谜千条庆佳节、民俗千人迎嘉宾、书画家制作一千零五十分米和一千零五十厘米的“妈祖礼赞”书画长卷与一千零五十厘米的“妈祖赐福”绘画长轴,真正别开生面,寓意妙绝。
人间的筹备紧锣密鼓,仙界亦随即忙碌起来。尚书的筹划正是祖庙信众的灵感,就在信众掷杯卜问时,承值的尚书当即随杯显应。随后,尚书又挥毫草拟奏疏。
奏请贺天后宝诞疏
玉帝钧鉴:
海神天后临凡宝诞一千零五十年,信众奏请迎五洲分灵回祖庙,察凡间无碍,已允准。
特禀:海神天后千余年,分灵数千,信众兆亿;圣迹昭昭,功果煌煌。天后之功德,乃吾教之功德。天后乃吾辈之楷模。故人仙两界当同贺,弘扬功果,宣示道法。叩祈圣驾莅临,万仙齐聚,共庆盛典。拜表驾前,恭候圣裁。
水部尚书 陈文龙
公元二〇〇八戊子年九月九日
奏疏拟就,尚书即将圣诞庆典之事面奏天后。
待尚书禀奏毕,天后道:“诞辰之庆,凡人每岁亦一回,这倒罢了。只是功德之说却有不妥,一来该为之事,二来众仙协力,还是勿惊动玉帝及万仙为好。”
尚书道:“天后此说,吾不能苟同。同为大道,弘扬道法,自然是为仙者之责。然千余年来,天后功德昭彰日月,已成为一面旗帜、一座丰碑,即是吾等协力,亦统含在旗帜与丰碑中。此旗此碑,乃大道之旗、厚德之碑。从此意义上,远已不只是天后尊身了。”
天后听罢,道:“话虽如此,总觉太过显扬。”
尚书道:“天后勿再谦逊,此事当该大力宣扬,让天下更多苍生知晓天后,遵道体德。况且,此疏以吾之名上奏,请天后勿多虑。”
话说到这一步,天后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尚书即拜表天庭。
御览毕,玉帝点了点头,道:“陈文龙所奏有理,海神诞辰当该大贺。”
一旁的太白金星道:“若圣意允准,吾即知会万仙。”
玉帝道:“且慢!既然大贺,三霄乃极祖灵骨应化,灵宝天尊为其师尊,追根溯源,当该请极祖、道祖一同前去,更显盛隆。”说罢,即起身前往紫霄殿。
恰巧极祖与三位道祖讲法毕,玉帝进殿,行了礼,道:“禀极祖、始祖,海神诞辰,人间邀五洲分灵同庆,水部尚书奏请万仙同贺。吾思虑,海神功德昭彰寰宇,祈请极祖与三位始祖圣驾莅临,借以褒奖,激励万仙,彰显吾道大法!”
极祖与三位始祖随即允准。
元始天尊道:“既然吾师驾临,务必周密筹划。”
玉帝道:“回禀极祖、道祖,属职初拟定,庆典之地位于海神銮殿殿院,届时天上人间同贺;参加庆典之仙为主十方、名山仙家及各宫阙星宿等,待请旨后即行知会;三月三王母蟠桃会延后至海神诞辰日举行,另采备珍果、香茗、佳酿,以供庆典之需。”
极祖呵呵笑道:“随便些,随便些才好。”
“师父莅临是何等殊荣!”灵宝天尊说着,又对玉帝道,“即以汝之所奏精心筹备。”
玉帝道:“谨遵法旨!”
玉帝回到灵霄殿,即着太白金星知会万仙,并复旨水部尚书,海神诞辰庆典极祖、始祖均莅临。
尚书直到此时,才知道什么叫惊天动地了,急忙禀奏天后,分头准备起来。
圣诞日为湄洲祖庙的庙会。依惯例,这年的庙会也是从三月二十一即开始的。只见湄洲岛上张灯结彩,洋溢喜气;乐鼓齐鸣,响彻四方;礼赞妈祖,歌功颂德;龙狮献瑞,一派吉庆;车鼓迎祥,欢天喜地;妈祖游灯,圣灵光耀;神戏曲艺,惟妙惟肖。湄洲岛已然成了人的海洋、欢乐的海洋。
在湄洲岛庆典活动拉开序幕的同时,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加拿大、法国、挪威、丹麦、南非、毛里求斯、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韩国、朝鲜、日本、文莱等国家与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大陆各地的信众,奉着六百多尊妈祖分灵金身,先在莆田市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当天,莆田市锣鼓喧天,礼炮震耳,全市歇业,万人空巷,全城为之沸腾。数百座分灵安奉就绪,单等次日登岛省亲谒祖。
却说圣诞三月二十三,海神銮殿霓虹闪烁、金霞流泻,早已笼罩在无比的喜庆之中。看看时辰快到,天后率尚书,海、潮两班,金、柳将军(千里眼、顺风耳)等,齐至殿院门外迎接众仙。先是,三山五岳、各名山大川主十方仙家陆续而来;随之雷祖率雷部二十四位天君,广成子、赤精子、道德真君、灵宝大法师、惧留孙、黄龙真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玄都大法师、赤脚大仙、铁拐李等八仙相继而至;后又东斗、西斗、中斗、南斗、北斗五斗群星,随斗部天罡三十六位星君、随斗部地煞七十二位星君、随斗部九曜九名星官,文武财神等诸仙相继而来,见了天后,各依阶位高低,或抱拳一揖,或跪伏叩拜,天后一一还礼罢,尚书即引入殿院就座。
太姥山太姥偕玄通比各十方名山仙家和群星宿稍晚些到达。待太姥向天后施罢礼,玄通忙边跪伏边道:“恭贺天后圣诞!”
还未待双膝跪倒,如同天后当年跪拜玄通时被玄通扶起来那样,这次天后隔空将玄通生生扶了起来,随即道:“与别个仙家不同,传授吾之玄微秘法,师徒有实而无名,万不可行此大礼!”
玄通道:“不敢!当初奉命得与天后习研功法,乃小仙之荣幸,尊卑秩序万万少不得!”仍执意要行大礼。
太姥道:“恭敬不如从命,就依天后旨意吧。”
天后笑着点点头,玄通这才作罢。尚书恭请太姥等入殿院就座。
因大王已在潮班,莲花山碧霄娘娘率大圣、二郎真君比太姥更晚些才到。碧霄见了天后,与大圣、二郎齐跪伏叩拜。天后本已施法阻跪,怎奈碧霄亦施法硬是行跪拜之礼。天后无奈,即侧身还礼。拜罢,天后忙扶起碧霄道:“姐妹何须行此大礼!”
碧霄道:“长幼尊卑,依序行礼。再说,今日可不比吾姐妹私晤,礼数自是少不得!”
待碧霄说罢,顺懿、惠烈两夫人及海、潮诸仙拜道:“参见娘娘!”碧霄少不了还礼。
拜罢,只见大王出列,再向碧霄躬身行礼后,又与齐天大圣、二郎真君各自抱拳一揖,更显亲近亲切。
尚书刚要请碧霄入殿时,只听天后道:“请三妹留下,吾姐妹一同迎接师尊和极祖。”
碧霄这才改口道:“谢谢二姐!”
青帝伏羲、赤帝神农、皇帝轩辕、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结伴率了从祀官、星及所属东、南、中、西、北相应三辰、七宿驾云而来,姐妹俩叩拜后,恭请五帝入殿院。
不一时,伴随阵阵仙乐,早见总御日月星辰之北方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灵之南方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神之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类之东方东极青华大帝与西王母娘娘率太白金星、天王李靖、护法四帅及三十六灵官而来,天后、碧霄等伏拜道:“恭迎圣驾!恭颂圣安!”
玉帝道:“尔等平身!”
王母娘娘拉着刚起身的天后的手道:“恭喜宝诞!万仙今朝齐聚,实乃盛事,皆因汝之德厚功高。”说着,又看着一旁的碧霄道,“汝姐妹确实出色!”
“谢娘娘嘉勉!”天后、碧霄说罢,忙请玉帝等进殿。群仙三呼万岁后,四极大帝与王母这才坐了下来。
丝竹声声,八音齐奏,只见张道陵、许逊、葛玄、萨守坚四大天师在左,天蓬、天猷、翊圣、佑圣护法四圣在右,三清道祖和云霄随后,足踏五彩祥云,陪同鹤发童颜、神采奕奕的极祖驾临。天后、碧霄忙跪伏接驾,齐道:“极祖圣安!师伯、师叔、师父万寿无疆!”
极祖呵呵笑道:“快起来吧,讲个什么礼数,倒显得生分。”
姐妹俩起身,又道:“不拘何地,礼数总少不得!”
刚说罢,却见云霄行至天后前欲行大礼,天后急忙上前拉住,道:“千万别折煞二妹!”
极祖见状,又呵呵一笑,道:“既讲长幼尊卑,哪有姐姐给妹妹行礼的道理?免了吧。”
不愿受礼数约束的极祖,此时反倒讲起礼来。三位道祖闻言,相视一笑。
直到此时,天后、碧霄与云霄这才相互躬身一揖,算是行了礼。
正要恭请圣驾进殿院,却见观音菩萨携了济公驾云而来,行至道祖、极祖驾前,跪伏道:“拜见极祖、道祖!”
极祖道:“快起来,汝这观世音,又行个什么礼!”
观音菩萨起身,道:“极祖、道祖驾前,当该行礼!”说罢,又见天后,碧霄与水、潮等众仙跪伏拜道:“拜见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忙道:“快请起来,极祖、道祖在此,何敢受此大礼!”
天后、碧霄等齐道:“谢菩萨!”
道德天尊道:“观世音大德,当该受众仙礼拜。”
观音菩萨道:“吾何敢居功!只是遵道祖法旨而已。”说罢,又向极祖道,“佛祖特遣吾前来贺天后宝诞,恭祝极祖圣安!”
极祖听了,道:“好,好!代吾谢佛祖。”
观音菩萨忙道:“必将圣意转达佛祖!”待观音菩萨说罢,极祖、道祖等这才步入殿院。
极祖、道祖甫一进院,玉帝率万仙齐跪伏道:“恭迎圣驾,愿极祖圣安!道祖万寿无疆!”
元始天尊道:“都起来吧!”
“谢道祖!”万仙各自坐回原位。
殿院偌大的场地上,一色的翠玉石桌石凳,呈“V”字形排列。三位道祖的座位在“V”字口,高于万仙两尺许,后面摆放一凳一桌,又高于道祖座位二尺许,自然是极祖的法座了。
三霄姐妹的座位在“V”字底部,与道祖、极祖相向,后面是海、潮两班等众仙。“V”形两旁,依次排列数十行桌凳,万仙各依序就座。只这座位设计,尚书很是费了一番心思——采用“V”形排列,为的是万仙都能目睹极祖、道祖天颜。
几乎在与万仙起程聚会的同时,日前抵达莆田市的六百余座分灵的信众也奉妈祖金身起程前往湄洲岛。只见数百辆大巴车浩浩荡荡从莆田市向贤良港行来,数十里长的道路两旁,彩旗招展,锣鼓震天,数不清的信众夹道跪迎分灵。车队抵达贤良港,在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声中,分灵先后迎请下了车,换乘轮渡驶往湄洲岛。一时间,贤良港至黄螺港的海面上,数十艘彩船进发,鼓乐声声,鞭炮阵阵,此起彼伏,直闹腾得倒海翻江。
船队抵达黄螺港,又一阵炮声过后,信众跪拜迎请分灵登岛,拜谒祖庙。
湄洲岛上,早已披红挂绿,彩旗遍岛,浓浓地张扬着喜庆。信众人挤人,亲情激荡;分灵轿连轿,前呼后拥。锣鼓声、鞭炮声,彻传九霄;唢呐声、铜号声,响动海岛。分灵依序缓缓向祖庙行进时,十万信众纷纷抛掷一元面值的硬币,情状如泼洒银雨。众手抛撒,撒的是虔诚;银光辉耀,耀的是人心。这些抛撒的硬币在庙会结束后,祖庙管委会的信士是用铁锹铲拾的,多达数百万元之巨。
分灵相继抵达祖庙,依先远后近的顺序进殿拜谒。
茶神陆羽为万仙备了三种极品——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和太湖碧螺春。茶道讲究观色、闻香、品味。待众仙女分别将精致瓷杯续上香茗,众仙看时,铁观音金黄、大红袍深红、碧螺春碧绿。众仙闻时,郁郁茶香,浓浓四散,提神醒脑,和胃健脾。众仙品时,铁观音淡淡兰香,滑而绵长;大红袍幽幽果香,浓而厚重;碧螺春郁郁清香,甘而鲜醇。虽然品质不同,总归都是余香留口,久久不散。
当从美国回来的分灵第一个进殿时,司仪唱罢名,护驾团将分灵金身安奉香案,燃香焚表,叩首拜谒。尚书得报,即向元始天尊禀道:“五洲分灵开始朝拜祖庙!”
万仙随即齐齐俯视。
元始天尊道:“分灵远涉重洋,立庙五洲,实证海神功德遍泽寰宇,着实不易!”
天后闻言,起立躬身回禀道:“此乃吾教之功、道祖之功,小神只是依旨行事!”
元始天尊道:“话虽如此,然若非汝等尽心尽力,绝无今日之功果。”说罢,示意天后落座。
待东南亚国家分灵依次拜谒时,灵宝天尊道:“南海、东海原属吾中华之岛屿,有的已被异邦侵占,日后必有麻烦。”
天后又起身,道:“护国佑民,吾等职责。请师父宽怀,华夏每一寸海疆吾等必会精心护持!”言毕,天尊点点头,天后复坐。
台湾地区共有近三百座分灵拜谒,持续时间最长。
乘这个空当,酒仙仪狄、杜康等将早已备好的一坛坛香醪佳酿着仙女献送上来。酒坛一经启封,顿时香气四溢,满座欣喜。这些天庭玉液琼浆,仙闻而欲飘,人闻则心醉。万仙今日畅饮,确实大大饱了口福。
台湾最后一座分灵拜谒毕,轮到大陆分灵时,道德天尊道:“两岸三地,本是一家。港澳已回归,台岛仍孤悬海外,时日久了,岛内只怕有人会弄出故事来,却是不得不防。”
天后再起身,道:“两岸一家,血浓于水,合和一统方能复兴强盛。如若岛内有人图谋分裂,吾等定然不会坐视不管,当年郑氏集团之下场必会重现!”
天后身后的海、潮两班众仙齐应道:“郑氏集团之下场必会重现!”
道德天尊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
先前,玉桌上已摆放蜜拉圣果、挂绿荔枝、菠萝释迦、黄金苹果、人生果等稀有珍果,待大陆各分灵拜谒时,王母娘娘着仙女又献蟠桃。这仙界千年才得采撷之果,唯在每岁三月三蟠桃会时仙家方得品尝。怎见得那仙果,硕硕壮壮,鲜鲜艳艳,体硕壮而厚实,味鲜美而营养。凡人尝一口,即可长生不老;仙家食一只,功法增厚几许。只听万仙齐道:“谢王母娘娘!”
各分灵拜谒毕,陆续抵达南轴线上的天后广场。随后,司仪唱道:“妈祖圣诞一千零五十周年庆典吉辰已到,请领导、分灵代表向妈祖敬献花篮!”
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和相关部委以及福建省、莆田市及分灵代表先后敬献花篮。
献花毕,祖庙管委会董事长致辞。他走到竖立的麦克风前,声传广场,音达仙界,人仙同闻:
今天,是妈祖圣诞一千零五十周年纪念日。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六百余座分灵回娘家,十万信众朝祖庙,隆重庆贺这一神圣而伟大的日子。如此盛况,昭示着妈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妈祖从诞生到去世,虽然只有二十八年,但却为我们祖祖辈辈守望了千余年。这种守望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仁爱;最核心的价值——立德;最高尚的行为——行善。
妈祖守望的仁爱,是人类最大的母爱。妈祖是天下信众的母亲,呼唤妈祖,如同扑进母亲怀抱那样温暖,其效立应;亲近妈祖,犹如牵着母亲的手那般安全,诸事逆转。
妈祖守望的立德,是人类扶危济世的大德。千百年来,不管在海上还是陆地,不管遇水患还是遭旱灾,不管御敌还是缉盗,凡遇急难而祷,总能逢凶化吉,安度险关。
妈祖守望的行善,是人类与人为善的至善。妈祖用无数行善而得福的圣迹,诠释着一个至理——人而无善根,虽生犹死;人生之幸福,必具善心。
感恩妈祖的千年守望!这种守望为我们奠基了仁爱、立德、行善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成为全球华人文化认同的标志。
感恩妈祖千年守望,唯有秉持诚心,方能代代传承,直至永远!
广场上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殿院传来一阵震天的喝彩声。
接下来,国家和省、市及分灵代表分别致词。
元始天尊对众仙道:“海神诞辰,仙、凡两界举行如此隆重庆典,千年一回,想必众仙各有感悟。”说着,起立躬身请旨道,“今吾师专程前来,非同寻常。吾等恭请法旨圣训!”
极祖点点头,呵呵笑道:“今日海神诞辰之庆典,可谓亘古未有。”说着,炯炯双目扫视一遍万仙,接着道,“常言道,诚能通神。在吾看来,信众之诚,实证灵应。诚与灵乃一事之两面。人诚则神灵,神灵而人诚;无诚不灵,无灵不诚。故而,为人者不诚,难得仙家庇佑;为仙者不灵,不得信众敬奉。有如琼霄者,方有如此隆重庆典。三霄为吾之灵骨应化,道根且不去说,只弘扬道法、济世佑民,做得都是不错。”说着,目光移向三霄姐妹,继续道,“云霄悟道,参研精进,已具厚实底蕴,于吾教之弘法普世,大有助益。碧霄司职,殚精竭虑,信众感佩,西北莲花山万民上奏疏,恳请旌表汝之功德,亦是亘古未有。”
三霄起身,齐道:“吾姐妹所做,无非尽职,能得如此褒奖,实实诚惶诚恐!”
极祖道:“此乃汝等数千年克勤发奋,累积之功德,亦该配享之荣誉。坐下吧。”
待三霄复坐,极祖接着对众仙道:“尔等切记,吾教仙家如三霄般,凡人如此敬奉庆典之日,方是吾教弘扬光大之时!”
三清始祖起身,万仙随之起立,齐躬身道:“谨遵圣训,弘扬道法,显扬道果!”
万仙重新落座。元始天尊示意灵宝天尊,该师弟讲了。
灵宝天尊点点头,道:“吾师圣训,蕴含至理。诚与灵,互为表里,互为依托。吾等当体悟透彻,行而有果。今日海神诞辰,吾师偕万仙齐聚庆贺,是为最大褒奖激励。吾师所言三霄之功德,凡间众口成碑,仙界录记在簿。依吾看,往昔所积功德,褒奖自是应该,而更为紧要的则是今后应做什么,三霄当时时鞭策,莫负吾师之期许,不负苍生之厚望!”
三霄姐妹起身齐道:“弟子当铭记在心,励志发奋,不负厚望!”
仙界的庆典结束后,极祖出乎意料地留了下来,要与三霄一起观赏当晚人间的庆典活动。三位道祖与万仙即告退,不提。
当晚,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湄洲岛进行专场演出。“心连心”本是央视艺术团每隔一段时间到地方的慰问演出,特别是每逢当地重大庆典活动,必搭台庆贺,已经成为惯例。“心连心”寓意中华各族人民心连心,今晚更赋予了新的含义,而且很贴切——妈祖与天下人心连心!整台晚会以和平颂、民族根、同胞爱、华夏情、走向复兴五个篇章,贯穿妈祖文化,演绎全球华人的共同认知,体现妈祖文化强大向心力、凝聚力,借助现代传媒,传遍五洲四海。极祖由三霄姐妹陪同,兴致盎然地观看了全过程。
演出结束,便是盛大的焰火燃放。只见数十尊礼炮,将颗颗烟花送入数十丈高的夜空,伴随声声巨响,绚丽多彩的焰火将海天尽染,光耀夺目,撼人心魄。湄洲岛上,十万信众群情高亢,他们代表着五洲四海的人们敬献圣母,将愿心虔心连同焰火的光彩一同散发,把感佩感恩融化在光焰之中。
极祖眼观焰火,意味深长地道:“当初为汝等起名时吾曾言,三者,道之吉数,一曰应三星,二曰三姊妹;星者,仙之应宿,凌空九天,高于九霄,故三霄为汝等共同名号。数千年之后,今日确实实至名归呵!”
三霄同时一惊,这才意识到极祖七千年前所起之名,还含有如此深意,遂齐声道:“不论何时,吾等当铭记极祖期许!”
礼炮声渐渐停息,湄洲岛恢复了平静。静谧的夜空挂满繁星,当空的三星更是熠熠生辉。一阵和煦的微风掠过,海面上卷起一层层细浪,涌至岛边岩石,发出轻轻的叩击声,与春日的温馨夜晚极是和谐。有分教:煌煌功果千秋颂,殷殷大爱万代传。赞曰:
玄妙灵骨化三仙,道法深闳应三缘。
济苦救难游三界,高功厚德重三山。
高望国梦盛世展 佛道圣地民顺心
——写在《三霄传》付梓之际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建设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的家乡尽管属于世界级干旱、贫困地区,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滋润的日子,人们对千年盛世的赞叹颂扬,透析和诠释了党和政府政策的英明。自古以来农业税的第一次减免,治理干旱、风沙的退耕还林,严重缺水山区大批农民的迁移,畜牧养殖业的扶持补贴,教育、医疗、养老的社会保障……惠及千千万万人家。在外地工作的我,每回乡一次,总会发现新的变化,引发新的感触和感叹。我从电灯照明取代昏暗煤油灯后的光亮里,从四通八达宽敞延伸的或混凝土或柏油马路里,从充沛雨水润泽后沉甸甸的麦穗谷穗里,从退耕还林所换来的蓝天白云绿草红花里,从男女老幼鲜亮衣着打扮的风景线里,从人们锅里碗里油肉飘香的殷实生活里,从家家户户砖瓦砌成的宽敞宅院里,从农人出行时以车代步里,从越来越多的八九十岁高龄的老寿星们微笑的皱纹里,等等,不禁感叹,农民生活愈来愈富裕幸福了。
感叹之余,我又发现另一个有趣现象,就是人们的日子越是红火,越是要到家乡的莲花山拜神礼佛。这座千年古刹,先后耗资数亿元,早已成为殿宇俨然、闻名遐迩的佛道圣地。每月的初一、十五且不去说,单说那每年四月十五青苗水会,其场面令人目不暇接。陕、甘、宁三省(区)毗连的数县市,甚至陕西、青海、内蒙古等地的香客专程前来赶会,多达数万之众,满山人流摩肩接踵,道途往往堵塞,可谓盛况空前。干旱山区水比油贵,祈雨滋润自然是主基调,祈的是好收成、好年景。此外,庙会还有禳瘟治病、祈愿还愿、祈求子嗣的,等等,总归是很热闹的。
我从这一现象中,慢慢品味出这样一个道理——党的政策在于为民、惠民,而这些政策要达成预想结果,还得要天地人和顺应。这是相辅相成的一件事情。
于是,我开始留心观察和思考:人们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仍要对着铜塑石雕的佛道神像虔诚膜拜,为什么那么多人慷慨布施、倾力相助,建造辉煌无比的庙宇殿堂,尤其,为什么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恢复重建以来,那么多人舍家弃业,义无反顾地投身莲花山宗教事业。譬如,有参与恢复重建初期的胡学新、张世英、赵焕让、苏希全、段继武、丁文全、赵新民、赵焕祥、刘汉斌、拓广钰、陈连元、赵兴权、扈永玉、武汉富、刘万吉、赵世平、张国彦、倪文瑞、瞿俊仁、陈仲琳、杜启云、张世祥、张耀乾、靳正科、陈仲田、张世杰、陈连龙、郭世德、寇正良、张兆风、陈仲玉、陈宗侠、陈仲礼、韩富升、赵世宝、陈宗正、张鸿笔、陈宗贤、王守礼、毛守剑、刘学仁、刘正先、王玉乾、贾廷西、陈仲生、马士雄、张汉西等,他们在尚未拨乱反正和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无畏艰难,甘冒风险,走千家,进万户,不辞辛劳,托簿募化,使莲花山庙宇在瓦砾之地得以恢复。有第二次重建以来的历届会长刘金钊、刘金龙、万文、任宝堂、张富贵、刘汉生、苏致杰、张广福、胡彦龙、王志正、张鸿福、张庆贤、刘仲锋、陈仲义、唐连智、刘仲谦、赵亚国等,他们有的捐献巨资,共襄盛举;有的日无暇晷,常年建山;有的修路建桥,拉电通水;有的栽花种树,美化环境,使莲花山宗教事业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有长期从事莲花山日常宗教事务的拓佰俊、丁成吉、胡彦虎、段凤林、陆玉忠、赵廷杰、胡志平、李正成、张鸿春、倪秉湖、张东升、杨福德、武成安、靳占寿、张庆明、李秉海、刘汉举、刘汉诗、扈贵章、刘宗杰、郭强等,他们热忱服务信众,精心组织水会,不计报酬,任劳任怨,使莲花山声威不断迅速扩展。还有无以计数的曾经为莲花山建设无偿奉献的人们,他们有的看庙护院,默默无闻;有的义务献工,不计得失;有的三代传承,虔敬不渝;等等。他们以无比虔诚和坚韧毅力,用心血汗水甚至毕生精力构筑名山宝刹。巍巍莲峦,镌刻着他们的名字;座座丰碑,映照着不朽的功绩。每当听到和看到这些感人的事迹,自己的心灵总被深深震撼,进而透过这些人和事,渐渐发现,这种虔诚敬奉,是源于人们心中无论什么力量都无法搬移的全身心的对佛道的信仰,而且是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传承不变根深蒂固的始终坚守——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力量是如此强大,如此具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不借助这种看似无形实则有如排山倒海的气势。天时顺民心,而民心则要合天理,方能达到天时地利人和,才会成就国梦和盛世。天理在哪里?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在传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将儒释道所阐释的宇宙人生的经典要义,根植于骨髓,融化于血液,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天之间恪守的准则。民心合天理,即达到儒家经典所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民心合天理,即深深地明白道家经典所说的“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无妄定律;民心合天理,即深刻感悟并遵循佛家所揭示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真谛。总括而言,民心合天理,是成就国梦和盛世的社会基础,是人们追求“仁”“和”“善”进而到达“极乐”彼岸的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天时顺民心,民心合天理,二者高度契合的最终目的是社会安定、人们的生活富裕幸福,从而达到民顺心。
进而,我又从乡亲们如此执着的信仰中,深入思考宗教特别是道教为什么会有如此广泛深刻的影响,努力从其宗旨、理念以及其普世价值中寻找答案。恰在此时,我承接了一项重托——写作一部神话小说,并融入道教的理念、常识以及其价值,让人们在敬奉中学习道德、体悟道德,并以道德的标准规范行为,达到宣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莲花山信众敬奉的道教主要神灵为三霄娘娘,其灵应圣迹传播久远,圣德在当地民众中享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威望。因此,我便以尤如殷殷慈母的三霄娘娘为主要线索,整理和记述她们的煌煌功果,挖掘出感召世人、永垂天地的伟大品质的本源。传说中,三霄娘娘距今约有七千年道行。在搜集三霄娘娘在莲花山的圣迹时,从传说中得知三位仙姑曾先后转世临凡,又引起了我更大的兴趣。自此之后的数年时间里,我利用黄金周长假和每年公休,先到陕西周至、扶风,后到福建湄洲岛,再到豫鄂相邻的南阳、淅川、方城、湖阳、枣阳以及浙江天台山、海宁盐官等地,沿着传说中三霄娘娘的足迹,搭车乘舟,跋山涉水,古庙青灯,清茶斋饭,搜寻民间的传说故事,听那些素不相识却又极为热心的人娓娓道出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以及逸闻趣事。这些人既有与我同辈的,也有晚辈,还有更多是长辈,我甚至无法完整地叫出他们的名字,是他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素材和资料,才使我的写作有了丰富源泉。我很感激他们。
采访和写作期间,我先后查阅大量史料,包括商、周、汉、唐、宋、元、明、清等朝史书的相关记载,阅览《湄洲妈祖志》以及道教相关书籍,力求以史实为依据,同时阅读道教相关经典,以期把握精义、融会贯通,并与有道高士共同探讨,探索人们敬仰的神圣们为什么济苦救难,又用什么办法济苦救难的本源。
道教的每一座宫观,往往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流传。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上华人聚集生活的地方,三霄娘娘庙堂遍布,信众数以亿计。在寻访圣迹以及后来写作的过程中,深感漫漫七千年,史料、传说、逸闻之多,拾之不尽,搜而无穷,仅凭数十万字,何能完整记述那些煌煌功果!自己所搜集记述的只不过是沧海中的几滴水,仅仅是在历史长河中拾零而已。
为高质量地将本书奉献给读者,书稿初成后,遂请莲花山管委会,邀请张耀、张廷杰、王克林、王志强四位老先生,参与其中协助修改。这四位老先生堪称名士,同是学识渊博而且大半生笔耕不辍、著作传世的学者。他们在接到邀请后,怀着对莲花山文化建设的满腔热情,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为书稿把脉,为作者建言,为水会鸣锣。一句话,他们为打造精品倾情奉献。随后,密切关注本书的王笙颖先生,也热情地给予指点。郭龙先生多次与本人探讨交流宗教方面的问题以及弘扬道教文化的现实意义。我从这些先生的身上学到了不少文学写作知识和宗教文化知识,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和帮助。除了感动,特此忱谢!
书稿定稿后,呈请中国道教学会李光富会长审阅作序。王志强、汪作勤先生审校。在书稿的多次研讨会上,莲花山管委会的万文、苏致杰、张广福等每会必到,忙于后勤服务,积极募集出版资金,并与鲍永杰、张国琴等多方奔走联系出版工作。宁夏道教协会等有关机构竭诚服务,鼎力支持,为本书的付梓做出了辛勤努力。在此一并感谢!
本书原名《萱堂》,因感到文雅有余、通俗不足而改为现名。本书在成书过程中,虽几经打磨,数易其稿,但限于本人对道教的认识,限于写作水平,难免存有瑕疵甚至谬误,希望读者给予指教。写作的初衷,感恩三霄娘娘,希冀用三霄娘娘的大爱厚德,进而以道教的道德普世价值来感召、感化、宣化大众。但是,仅凭一己之力,谈何容易,应该是包括广大读者特别是致力于研究、弘扬宗教文化的有识之士在内共同面对的话题。
2017年10月8日于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