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倭贼安宁国土 除盗寇靖边海疆

第四十九回 翦倭贼安宁国土 除盗寇靖边海疆

诗曰:

倭贼盗寇如虎狼,屡犯边关生祸殃。

王师战船鼓风帆,灵光辉耀映漭沧。

话说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起初,因京都应天府位于长江南岸,南粮北调的压力虽然减轻,但北方军储仍需漕粮供给。尤其,自洪武三年(1370年)始,太祖经略辽东,需从渤海湾运输大量军粮,天妃一如既往,护佑太祖平定大辽,臣服四夷,藩镇奉朔。太祖感恩,钦封天妃为圣妃。不提。

内陆既定,海疆却又不宁。到了洪武七年(1374年),东南沿海一带海盗与倭寇生衅滋事,掠抢财物,残害生命,搅扰得边关不得安宁。为此,朝廷采取两个办法,一是闭关禁海,片板不许下海。一是修造大型战船,强壮水师,加紧巡逻缉捕,以期让这海疆得以平静。

却说闽地泉州地处沿海,这一带海盗倭寇出没更为频繁,朝廷委派周坐为泉州卫指挥。这周坐惜民如子、勤奋忠勇,上得任来,定了规章,严明军纪,定期带战船出海巡逻,却也有些战果。

这一天,周坐一如往常,率领船队巡哨海上,不料狂风大作,风吹浪涌,早将船队推送滩涂搁浅。这水中之舟,尤其水师战船船体庞大,沉重无比,一旦搁浅,任凭再多人力也无法将这庞然大物推至深水。一来滩涂淤泥无法立足,二来要前伸至海中拖带,更是件无法施行的事情。战船上士卒无计可施,急唤天妃搭救。

周坐被困在指挥船上一筹莫展。当听到士卒呼唤天妃,他顿生祈祷的念头,双膝跪在船板上叩了三个头,默默祈求天妃将搁浅的船队弄到海上去。

接了千里眼、顺风耳禀报,天妃对晏公道:“王师有难,速请大王、吴越王!”

晏公应答一声,即请伍子胥、钱镠至天妃宫。

行罢礼,大王道:“天妃急召,所为何事?”

天妃道:“王师舟船搁浅,请二王加潮解困。”

大王道:“搁浅何地?”

天妃便将周坐战船方位、情形说与二王,最后道:“数艘战船,当会费些工夫。”

大王自然明白天妃话中之意,还未待开口,只听吴越王道:“合吾与大王之力当应解得,还请天妃放心。”

天妃点点头道:“有劳二王!”

待大王与吴越王辞去,天妃心想,“何不将海神、潮神合为一殿,更利济危救难!”这个想法一经涌现,圣心即存了此事。

周坐正在看时,早见海面上涌来一堆巨浪,激荡至战船底,沉沉船体便浮了起来——大王的第一波巨浪已然涌至。紧接着,吴越王的第二波又催发而来——待到第二波巨浪退去时,数艘战船随潮水浮离浅滩,又随着一股强劲力道,不一会便齐至深水处。

周坐站立船艏,转眼间经历了匪夷所思的脱险过程,复趴在船板上叩头道:“天妃救助,大恩大德!弟子除在泉州另辟地立庙,还要重修湄洲祖庙以报恩德!”

从次日起,周坐在泉州选址,筹工备料,不长时间便修建了栋宇巍峨、富丽堂皇的天妃宫。

泉州天妃宫既成,周坐又采购大批木材,准备运往湄洲岛,兑现他的第二个心愿——重修湄洲祖庙。从泉州至湄洲岛,必是水路运输,或是装船运载,或是将木材一排排捆扎漂在水上,再用舟船划桨拖运,比起陆运显然省力许多。

待大批木材堆集港口,这天天妃对毛竹五水仙道:“周门弟子酬恩备料,不日运送湄岛,汝等前去助其一臂之力。”

却说天地造物自然应化,这毛竹五水仙乃应云而生。云者,阳气上行,阴气下沉,逆生之气也,包藏精沥,可为水、为虹、为雨、为气、为雹,亦称五精气,变化万千,上行下沉于乾坤。为雨润滋养利民与随景禁民,元始天尊法化五仙,一生杨羲主水;二生许家主虹;三生王远知主雨;四生潘师正主风;五生司马承祯主雹。五仙既生,千年万载,专司五精气。现时,五水仙奉旨位列水阙仙班。

五水仙奉旨来到泉州码头,早见大批木材堆放港口,便施法于每根木材上刻“天妃”二字,乘着天黑,一根不落地运至湄洲岛黄螺港。

一夜间漂浮来的大批木材,使湄洲岛的众乡亲十分惊奇,再看每根上面竟赫然写有“天妃”二字,惊叹一番,便动手捞起堆放岸上。虽然知道这些木材用来建庙,却不知谁人运来,也不知怎的建法,众人又不禁纳闷起来。

再说周坐这天夜里入睡后,分明有声音在他耳边道:“天妃念汝虔诚,遣吾等将木材已送往湄洲岛。”

次日一早,属下急忙来报:“存放港口的木材一夜间不翼而飞,甚是古怪!”周坐心里明白,也不言声,只是点了点头。

周坐是在三天后到达湄洲岛的。眼见堆在港口的木材,怀揣无限崇敬,到各殿宇敬香叩头后,这才与众人商定,在圣岛上重修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新建一座朝天阁,又捐些银两作购置砖瓦石材与雇工费用。岛上众人非止一日,早将庙宇修建完工,圣山更显富丽堂皇,气象一新。

说来也巧,重修的一应工程告竣后,尚剩些木材砖瓦。其时,周坐正来湄州岛察看,众人即禀报如何处置。周坐想想,道:“建座中军殿吧,供天妃驱使指挥。”

众人道:“何为中军?”

“行护驾之责,司先锋之职。”显然,行伍出身的周坐是依着军旅编配的套路思考这件事的。

“中军尊驾谁属?”

“依天妃旨意,何敢人为!”

众人掷杯,天妃应允。待中军殿建成,所剩材料刚好用完,众人诧异道:“人力何能计算得如此精确!”再卜问中军金身装塑,无论怎样掷杯,终不得准信。中军坐像之位只好空在那里。

又过些年,周坐辞世。天妃示谕,中军殿中军之金身,依周坐而塑。又示,既有中军将军,当以白马配乘。众人遵旨一一施为。不提。

不说周坐成中军,配享人间香火,单说这一天,天妃圣心一直存着的报恩观音菩萨的念头又涌了出来,思虑一阵,便有了主意。

明朝时兴化设卫,现时镇守将领姓吕名德,忠勇双全,厚德重义,履职极是出色。上任伊始,立下严规,陆岸巡逻日日必按时辰,海上巡视务要连续不断,所辖之域海盗贼寇早已销声匿迹。

这几天,吕德浑身乏力,不思饮食。起初以为偶感风寒,煎得几剂汤药,却不见起色,渐渐地行走不得,只得卧床将息——分明是染上了顽疾重疴。属僚焦急,四处寻找郎中诊治,无非把脉处方,又个个济不得事,眼看一日比一日沉重,直直挺在床上,沉沉酣睡不醒。

属僚看看医治无效,这天午后便到天妃庙里祷告。祷拜回来,又是一个下午,吕德仍然沉睡不醒。属僚在心里头直嘀咕,只怕是吕大人没得救了。

入夜,吕德还在沉睡,却见天妃身着霞帔、头戴凤冠、手持玉圭,随侍女款款移步进屋。只听天妃道:“忠勇两全,乡梓之幸。汝患重疴,红尘郎中何能治得!”说罢,命侍女将一琥珀色丹丸递与吕德,又道,“服此丹,即可痊愈。”

吕德急忙接过,喂进嘴里囫囵吞下,正待言谢,不觉醒了。看看屋内,除了亲兵再无一人。又觉口渴,亲兵端过汤水,吕德喝完,肚内随即一阵响动,张开嘴呕了两呕,竟然呕出两块红色物体来,顿觉神气爽豁,再要些食物,狼吞虎咽一通,哪里还剩得丝毫病根。

吕德宿疾既除,知是天妃搭救,感恩之情骤然涌至,想着能为天妃做点什么。想着想着,体虚疲乏,精力不支,不觉又合眼入睡,却见天妃并未离去。只听天妃道:“观世音慈悲,指示吾来救汝,汝当敬奉观音大士!”言罢,偕侍女隐去。

过得几天,复原了体力,吕德来到湄洲岛,捐重金言明要在圣岛上修建观音堂,酬谢菩萨救命之恩。不久,观音堂落成,天妃亲赴普陀山,恭请观世音菩萨移驾湄洲岛。观音知天妃重情,欣然允诺。自此,观音菩萨在湄洲岛受奉香火,与天妃诸神普救众生。不提。

却说到了永乐年,海域边疆倭寇滋事,祸患不断。这倭寇本为日本人,世代居住几座岛上,资源匮乏,又多灾害,为求生存,生来便具凶残的侵略性和攻击性。因个头矮小,又行抢掠,国人将其称之为倭寇。

倭寇侵扰始于明初。起先,一些日本武士、浪人和不法商人,勾结大明国作奸犯科的亡命之徒与富豪奸商,以沿海岛屿为巢穴,武装走私,趁机抢劫,逐渐成了气候,江浙闽粤从此不得安宁。到了后来,倭寇愈发猖獗,不仅在沿海攻城略地,进而进犯内陆,侵扰到徽州、应天府等地。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嗜血成性,仅江浙军民被杀害者达数十万人。

却说这倭寇屡剿屡犯,愈剿愈是猖獗,延续长达两百年。到了明嘉靖末至隆庆年间,倭寇势力遍布东南沿海,已然成了足以与明军抗衡的巨寇。其时,世宗帝诏令时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参将戚继光等征剿。俞大猷、戚继光苦战十多年,将倭寇主力聚歼于闽地,随后又征讨与倭寇勾结的海盗,东南沿海一带情形这才好转。

俞大猷身为总兵,信奉天妃极是虔诚,每与贼对垒,多是元冥效灵,其所乘楼船之上,若有天妃拥护其门,三光景从,五云旋绕。王师所向披靡,贼寇望风而逃;国之阴霾为之荡涤,边之疆土为之廓清。天妃天恩浩荡,名将名留史册。这是后话,不提。

倭寇主力虽被歼,但剩余残部继续在沿海滋扰不停。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朝廷调沈有容至闽地,镇守浯屿、铜山。

沈有容身躯伟岸,自幼走马击剑,研习兵略,曾是万历七年(1579年)武乡试举人。自调任以来,沈有容与铜山把总张万纪一道,屡次击败前来犯关的倭寇,后又主动出击,于彭山洋大败倭贼。倭寇屡战屡败,不得已退守东番。沈有容移师至石湖,谋划着如何端掉寇穴,永绝了祸患。

沈有容对天妃极是尊崇,自调任东南剿寇,屡屡得天妃佑助取捷。为报天妃厚恩,沈有容早已捐巨资在浯屿岛重建天妃宫,并撰记功德,勒石永志。

却说沈有容谋划妥帖,便到天妃宫卜断行止。天妃给了准行的筶杯,随即又写出六个字来:“风推。火助。十载。”

六字既出,沈有容揣度起来,风推当是指风助我讨贼,这不难理解;火攻也能明白,倭贼所驾木质舟船,只要投掷出火信之物,准会将其焚烧;十载自然是指十年了。继而又在心里嘀咕,这群落败的倭寇,难不成要用十年工夫才能荡平?

沈有容——征战杀伐的赫赫名将偏偏肚里少了点墨汁——琢磨一通,全凭着自己猜测,却是对六字的含义一样没能透彻。既然天妃给了准行的筶杯,沈有容心里踏实,遂磕头离去。

沈有容总共带领二十一舟向澎湖列屿进发。行至中途,突遇强风,惊天巨浪腾上翻下,船队猝不及防,早已翻沉了七舟,还好无人溺亡。看官!你道为何天妃既知沈有容出征,却又任由七船翻沉而不救?造化如是,沈有容当有此一劫,若是避劫反倒危害更大。

沈有容未战先损船,这才醒悟天妃“风推”的含义,急忙跪伏道:“弟子愚钝,不能领悟天妃旨意,乞请天妃佑我船队!”拜罢起身,霎时浪静风平。沈有容忙打捞起落水兵士,这才带领战船继续进发。

船队刚过澎湖,却与数十艘倭船相遇。沈有容忙调整队阵向倭船接近。倭寇眼见明军十数艘船,自己数倍于敌,哪能放过聚歼的机会,即鼓棹汹汹扑来。待到贼我船队靠近,沈有容下令攻击。明军人人奋勇,争先迎敌,先是击杀数贼,又搬出浸了油的麻绳结团之物,燃火向贼船投掷。哪知这结团之物投掷倭船后,被倭寇悉数拎起抛回。明军再掷,倭贼又抛——火攻显然无法奏效。

沈有容心里纳闷,天妃明明示谕火攻,却怎的无法奏效?忙再默祝一番,命兵士重新投掷。第二波投掷与前次大不相同,但见:漫空飘飘荡荡,火球曲曲弯弯。飘飘荡荡,直向贼船后队绕去;曲曲弯弯,飞行时没了直进规则。火球飞至第二排贼船时,即绕着船帆上下跃动,霎时燃起熊熊大火。这火先是烧断船帆,接着燃烧船板,六艘寇船顿时被火海吞没。明军乘势冲击,斩首数十,俘贼数百,夺还被掳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其余寇船见此阵势,早已魂飞魄散,惶惶如漏网之鱼,慌忙逃遁东泽岛国。

战罢,沈有容这才彻悟天妃“火攻”的真意,那份敬仰之情再深一层。只是“十载”二字,沈有容是在十年后才悟得。因此战后,海上靖宁,待倭寇重再生衅,已过十年。沈有容除了感叹还是感叹。

光阴荏苒,不觉又过十数年,东南沿海不仅倭寇滋事骚扰,更有海盗作乱。尤其,聚集在闽粤分界沿海岛屿的海匪最为猖獗。这群海匪以袁进为首,匪众数千,舟船数十艘,于漳州、潮州一带占岛为王,专做打家劫舍、抢掠过往商船的勾当。

边境不宁,州府报请平贼的奏章接连不断,万历帝诏令南粤总兵何斌臣率师征剿。

何总兵统水师移至汕头,整备了进剿计划,即身着戎装,带领属僚至放鸡山天妃宫叩祷:“神含光慈悲,著迹显英,岂其凭空跨险是怡,而不以陆沉拯溺是视?夺小丑之鉴以张皇我师,余敢徼大造于神而拓新堂构,以妥侑厥灵。”

祝罢,宫内异香袭鼻,天妃座前的一只铜铸灵鸡,此时竟双翼齐鼓,振翅欲飞。何总兵眼见灵鸡鼓翼振翅,心里一动,早已知天妃圣意,复叩首道:“天妃仁慈,灵鸡示意。弟子领悟此次征剿,首恶必惩,胁从宽贷,当以一个‘放’字为宗旨。”言罢,又见灵鸡双翅恢复如旧。

拜了天妃,次日何斌臣传谕各营,必要少杀,务要多捉,随即提舟师进至白沙湖,早已与海匪船队相遇。明军战船严整,盔甲分明,气势上已占了先声。初战,即夺得匪船两艘,活捉匪兵百十余,当日各自收兵。

当晚,何斌臣置酒席款待匪俘,席间又好言相劝,言明只要改过从新,必定恢复原籍,一概既往不咎,最后道:“各位回袁营做些解说,务使同伴放弃刀戈回家安稳生活。”这些匪俘原为破产流民,因迫于生计而走上匪途,现见何总兵如此仁义,便纷纷应诺回去劝说。次日,何斌臣派船送匪俘回营。

第二次对阵,袁营匪兵个个交头接耳,窃窃议论,督军匪将喝令几声,仍禁而不止。还未待开战,只听那匪阵里发出一声喊:“快跑啊!”匪营早乱,匪兵驾船四处逃窜。那匪首袁进想要制止,却力不从心,忙调转船头撤退而去。

却说袁进边撤边收容逃散船只,到得漳州彭山驻泊,清点人数,十成里早已去了三成。何斌臣挥舟师围了彭山,复用前番计策,众匪多被瓦解。袁进困竭计穷,眼看大势已去,率所剩海匪驾船齐至何营投降。何斌臣安抚一番,除了袁进,其余人等当即恢复原籍,尽数释放回家。

处置完毕,何斌臣伫立船艏,眼望平静的海面,回忆此次征剿历程,内心波澜起伏,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天妃终始垂慈,彰天讨于不刃血,佐我师以称无敌,不曰杀而曰放,放鸡之意感召当今,启迪后世!”

却说成祖登基不久,便改了太祖“片板不许下海”的禁令,遣使者频繁出使东西洋。就东洋而言,无非朝鲜、琉球与日本。其间曲折历程,尽显天妃圣德。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