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霄妙说圣山重望 三清莅临十方泽恩

第七十三回 碧霄妙说圣山重望 三清莅临十方泽恩

诗曰:

紫烟氤氲漫圣山,灵气奔涌万里传。

人间仙境何处觅,莲花山上遂君愿。

话说碧霄娘娘在派大圣迎请佛祖的同时,对迎请三清道祖这一与莲花山关系重大深远的事情,亦反复缜密思虑。之所以说重大深远,一者,莲花山自道仙安奉以来,道祖从未驾临,当然更谈不上供奉了。于圣山而言,道祖若能莅临,仙界的影响且不去说,只就始祖的恩德施泽十方众生,那是何等之幸!二者,若能供奉始祖尊驾,圣山即可升格,进而由政府注册登记并依法保护,从根本上避免人为的损毁。

这是一件至关重要且非得要办成的大事情。而对于怎样子办,娘娘心想,始祖法驾非请不可,但不能依一般程序而行。按着程序升表奏达,中间周转耗时不说,更为要紧的是始祖如果不恩准,以后再请驾安奉就被动了,最好是直接面圣恳请。思虑至此,碧霄娘娘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就是商周更替时,九曲黄河阵冒犯了始祖,后来敕封再未提起过。尽管,始祖大仙大量不会计较,而且造化逢劫,过去的事当亦不会有什么,但若有机会当面赔罪,总是应该的。因而圣心决意当面向始祖请示法旨。

接下来的问题,娘娘继续在心里想,三位始祖又不在一处,分头拜见也似不妥,至少,有些话须得三位始祖全在场时说出来更好。那么,三位始祖齐聚的机会有哪些呢?

碧霄想到了极祖。对,请大姐襄助,在极祖处拜见始祖!想通了这些关节,碧霄书写好信札即着大圣前去紫霄殿,呈送云霄娘娘。

过了一段时日,云霄娘娘着侍女禀告碧霄,三清始祖不日将至紫霄殿聆听极祖讲法。

这一天,碧霄比三位始祖早到了一个时辰,先是由云霄陪着拜见极祖。进得宫来,只见香烟袅袅,紫气霭霭,莲台上端坐着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慈祥和蔼的极祖鸿钧,碧霄急趋步至莲台前跪伏道:“碧霄拜见极祖,叩问圣体安好!”

极祖道:“好,好!快起来,快起来!”

碧霄起身道:“谢极祖!”

待碧霄坐定,极祖询问了些弘法修行的事情,最后道:“汝之所思,云霄已告吾。此等事情,理当好办。弘扬道法,壮大吾教声威,汝之师伯、师父、师叔当会首肯。”极祖停了停又道,“只是,商周之事,早已了了,并非如汝所虑那般。汝既还存念头,当面说说亦是无妨。”

碧霄道:“记着了。”

碧霄辞别极祖,在云霄的居所姐妹俩闲聊。不一会,三清法驾相继到了紫霄殿。云霄引进,行罢礼,三位始祖在极祖对面的蒲团上坐了下来。云霄则侍立莲台旁。

极祖讲法毕,又与徒弟们聊得一阵,这才将话题转到碧霄的事情上来:“碧霄在莲花山弘法济世,今专程前来请汝等法驾安奉,行与不行汝等与碧霄说明白。”

三位道祖多少都有些意外。

极祖对云霄道:“着碧霄进来!”

因三位始祖与极祖相向而坐,碧霄进宫后,便快步走到左边,半向极祖半向三位始祖跪伏叩首道:“碧霄拜见师伯、师叔、师父!”

道德天尊道:“在吾师处,无须行此大礼。”

尽管天尊如此说,但碧霄仍三叩九拜罢才停了下来。

极祖道:“碧霄,汝如何想法细细说来。”

碧霄点点头道:“三位始祖在上,禀告正事前,可容碧霄先禀奏之前发生的一件事?”

元始天尊道:“但说无妨。”

碧霄道:“商周之交,弟子等摆下九曲黄河阵,陷众师兄师弟于阵中,让师伯师叔为难。后来再三反省,弟子深深为所犯罪愆而自责。凭一腔私义为兄报仇,却违拗了王道更替之天理纲常,以一时之愤失了仙家应有之定力。此等教训,虽因出道不久,涉世不深,然不可原宥。事隔数千载,碧霄往事重提,无非借今日拜见师尊之机,将胸中之郁闷如实道出,让忐忑不安之心得以踏实。若在平时,或是别的场合,碧霄未必能说这些话。”

碧霄说到这里,云霄也跪了下来,道:“弟子身为大姐,罪愆比两位妹妹更深!”

听了这段既诚恳又含悲凄的话语,三位道祖脸上不约而同地闪现出复杂表情,只是一闪即逝。

元始天尊道:“汝等反思己过,言辞恳切,足证大有长进。罪愆之说,其实过重。当时之事,亦是定数,仙道不成,转换神道,一切均归于此。汝还存什么忐忑!”

道德天尊道:“其时汝等在劫应劫,天道如此,现在还提它做什么?说说汝之正事吧。”

碧霄道:“谢始祖宽恕!碧霄此次觐见,实是代方社众仙恳请始祖驾临莲花山!”

灵宝天尊道:“为何做此想?”

碧霄道:“莲花山信众笃信吾教,已具广泛深厚之基础。始祖法力无边,恩养上下,若圣驾莅临,于道法弘扬,显德育民不可限量。若能得圣驾莅临,政府即可登记保护,避免吾山人为损坏。”

灵宝天尊道:“汝只言请驾为众仙之意,民愿又如何?”

碧霄道:“莲花山方社信众正直善良,质朴厚道。尤其,地处旱原,多有灾难,敬奉众仙,虔诚不渝,何况吾道祖,更如久旱望云霓!”

元始天尊看了看左右两位师弟道:“吾意准碧霄所奏。”说着,又对碧霄道,“汝择日派弟子赴西岳度化牒文,届时再定吉日。”

灵宝、道德两天尊点头以示赞同。

道德天尊道:“汝师伯所言西岳度文,意在去要去得明白,人仙共知。”

碧霄道:“弟子今日拜见,只是向师尊们当面陈情,说得具体明白些,如若圣意允准,碧霄定当依规迎请法驾!”

话说至此,事情已算得圆满。

极祖道:“碧霄啊,依汝三位师尊所言,回去速办,早了却汝之心愿。”

碧霄叩首道:“谢极祖!碧霄在莲花山祈盼早日迎接三位师尊法驾!”

碧霄离了紫霄殿,又想今日之事须向玉帝禀明,随即赴灵霄殿觐见。

碧霄行罢礼,向玉帝奏明请始祖法驾经过,最后道:“今日面圣只是为当面恳请,虽得始祖允准,碧霄回去仍当行文报请天庭。”

玉帝何等睿智,早已明白碧霄话中之意,道:“汝面圣请法驾,乃为济世救民,甚好,勿多虑!”玉帝打消碧霄的顾虑后,接着道,“既然始祖法旨华山拜表,汝即依旨而行,报备天庭即可。始祖莅临,非同小可。凡间莲花山殿宇,汝这些年劳心费神,已大具规模。然若始祖布道弘法,万仙聚会,必得另行置措。”说着,玉帝略一沉思,随即将那宽袖一摆,“另赐汝宫阙,方便行事!”

碧霄看时,只见莲花山上空,早已呈现数十座宏阔的玉宇琼楼,座座金碧辉煌,幢幢流光溢彩。

这是万没想到的事!碧霄即边伏拜边道:“玉帝隆恩,碧霄感戴不尽!”

玉帝摆了摆手,道:“迎接法驾,务要妥善准备!”

碧霄道:“碧霄谨遵法旨,精心周密筹备!”说罢,这才起身,辞别玉帝回莲花山。

这年仲秋,碧霄派众弟子专程赴西岳华山,拜表祝文,叩请始祖莅临莲花山。三清当即降法旨,次年九月二十九日接驾。这且按下慢表。

却说碧霄还在紫霄殿时,莲花山来了一位喇嘛。这喇嘛自山门一路行至峰顶,但见殿宇俨然,精美别致,有形似澳门大三巴牌坊的山门牌坊,极似北京九龙壁的九凤壁,状如两盘巨龙的双龙门,犹如司母戍鼎的巨型香炉,仿佛置身南天门的十二灵官道,如临云南大理张家花园之境的仿古式迎宾楼,酷似陕西彬县瑶池的王母宫,又有与北京天坛祈年殿相仿的文昌阁、武昌阁,还有近似重庆忠县石宝寨塔楼的药王楼,借鉴陕西法门寺珍宝馆建筑式样的大雄宝殿、三清殿,以及如同天宫仙阁的玉皇楼,颇具唐风古韵,重檐多角全转式的雷祖殿、三官殿、子孙宫,犹如洞天福地的幽幽洞府三霄洞,仿佛步上“无上法桥”的天桥,等等,造型各异,多彩多姿,犹如南北宫殿建筑的博览园。这些建筑依山傍崖,巧借地势,既与山体原貌自然和谐、大气磅礴,又具道观对称流畅、布局严谨的风格。喇嘛心道,西北之域有此规模者倒是不多见。继而,又睁开法眼,他要弄清如此布局蕴含了什么,随即站立峰顶慢慢地看得明白了——

只见这些建筑依太极八卦方位排列,由山顶雷祖殿、三官殿、子孙宫、玉皇楼与左右大雄宝殿、三清殿组成一横;自峰北中轴线沿山门牌坊、九凤碑、戏楼、苑阳园、五圣宫、龙王殿、大王殿穿越雷祖殿,向左下延武昌阁至三霄洞是为一撇;向右下延文昌阁至王母宫形成一捺;山南矗立的药王楼为一点,呈现一硕大逼真的“太”字。

喇嘛立时记起道教的那句“易有太极,大极者”的话来,光亮的头颅点了几点,即自言自语地叹道:“是了,是了,太极乃道教之根之核,此山建筑呈现如此格局,蕴含了深邃的天道玄机。这碧霄娘娘,确实了得!”

再说碧霄娘娘离了灵霄殿,心愿达成,极是喜悦,驾云刚至莲花山峰顶,不意迎面走来一位身穿袈裟、颈戴念珠的喇嘛。只见喇嘛单手至眼鼻间,躬身道:“老衲这厢有礼了!敢问可是碧霄娘娘?”

娘娘还礼道:“正是。高僧不知所为何事?又在哪里逍遥?”

喇嘛道:“老衲乃藏传佛教喇嘛,四处云游,今至圣地,有一事向娘娘请教!”

娘娘道:“直说无妨。”

喇嘛道:“民国初年,老衲云游至甘肃武威,在当地辨识出一莲茎,甚感奇异,便循着这莲茎而行,逢山过山,遇水蹚水,寻至宁夏,贵地莲花山乃该莲茎上盛开之莲花。老衲寻思,道佛两教共立此山,风水定是灵异,只这莲茎,便是从武威延伸而来。这一发现让老衲惊奇不已,折回头又从武威莲茎处,寻找这莲根的所在。无奈功法有限,不论怎样辨识,却寻找不得,便怀揣这份遗憾与疑窦回了藏地。民国十八年(1929年)圆寂,脱了皮囊自由自在四处云游,仍念记着这莲根的出处,几次折返,仍无法破疑。不得已,今日只好向娘娘请教了。”

碧霄娘娘听完喇嘛述说,得知是位有道高僧,为百年前之事苦苦找寻,不禁心生敬意,道:“难得高僧如此执着!汝听吾道来。吾山最早名卧龙寺,后又为太凤观、九凤观,现时称谓三霄观,乃灵异之山、奇异之地,佛道共生于斯,兴于斯,有赖地望天先。西南有玉溪育莲,东北有青龙护凤。成就灵异,气势磅礴呼之欲出;造化神奇,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喇嘛听碧霄说出两句偈语,即道:“‘西南有玉溪育莲,东北有青龙护凤。’还请娘娘细说分明。”

娘娘道:“西南有玉溪育莲。云南在莲花山西南,玉溪恰在云南境内,莲花之根即在云南玉溪。以此而论,莲花山之莲花,乃一大地域莲花概念。从云南玉溪至宁夏预旺,延绵数千里,纵横数省区,形成了一株硕大无比的巨型莲花。此莲之茎之根横亘千里,硕壮有奇。从西南至西北,千峰万岭,江河交错,吸纳天地之灵气,地脉滚滚汇聚莲峦;采撷日月之精华,瑞气腾腾涌传吾山。吾山有如此灵异,道佛自然择此圣境。”

“老衲眼拙功浅,百年来竟然未能看透其中奥妙!”喇嘛不无感慨,忙又问道,“‘东北有青龙护凤’,这后一句偈语又如何讲?”

“东北有青龙护凤。”娘娘接着道:“此青龙,乃吾中华龙龙首燕京,身出京畿,穿冀越晋,跨蒙入宁,山脉相通,地气相连,逶迤宁地牛首山与罗山,直向秦陇蜿蜒。巍巍巨龙,护佑三霄观,九凤鸣莲峦,鸣的是盛世中华龙凤呈祥,鸣的是神州大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正可谓西南有千里之妙,东北有千年之政!”

娘娘出口成章,一气呵成,直将喇嘛说得目瞪口呆,不停地道:“娘娘功法了得,圣山灵异了得,老衲佩服之至!”

“高僧,以上两说,乃外围周延。汝再细看吾山——不晓得其中奥妙者以为,莲花山专指此主峰,因状似莲花而得名,其实不然。莲花山之莲花,由五座山峰组成,五峰由南向北依次为架子山、花豹山、莲花山、花堡山和莲云山。莲花山居于五峰中心,南北各两峰犹如莲花之瓣。唯五峰呈莲,才可与硕大无比之莲根、莲茎相匹配,方可称谓莲花山,此为其一。其二,汝再看这莲花山主峰及其四周自然形成的景观——莲花山主峰居中,远山近岭,皆呈趋奔仰望之状。起伏连绵之群山,涌动着浑厚气韵,洋溢着生生灵气,每一峰尽蕴含玄妙,每一岭均吐露生机。那峰那岭那墚那岗,似鱼似龟似豚似象。细观其中,金龟徜徉祥和,神象踩踏大道;群鱼争跃龙门,海豚尽戏波浪……凡此种种,乃大自然为吾山专意雕琢。千山万壑,川原河流,萦环护拥,殷勤拱仪,皆因吾山乃天造地设之道教灵山、佛家兰若。吾山虽地处旱原,不似别的名山古观灵秀奇峻,却独具雄浑壮美、苍远钟灵之气!”

这一通说辞,让喇嘛极其折服:“娘娘独具慧眼,老衲万不及一。佩服,佩服!此番赐教,将老衲百年之疑尽数解开,了却心愿。圣山如此灵异,成为道佛名山时日不远。再次感谢娘娘,过些时日,老衲还会登山造访。告辞!”说着,深深一揖。

娘娘还礼:“恕不远送!”

却说第二年的九月二十九日,莲花山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一派喜庆。道途庭院洒扫清洁,巨鼎香烟连接云天,玉帝及莲花山所属各方众仙,齐聚莲峦等候迎接三清始祖法驾。近午时,只听八音齐奏,仙乐响亮,只见元始天尊乘沉香辇、灵宝天尊乘奎牛、道德天尊乘青牛,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佑圣真武灵应真君等护法四圣侍驾两旁,张道陵、许逊、葛玄、萨守坚四大天师陪同左右,早已莅临莲花山上空。作为镇山尊神,雷祖是专程前去接引始祖法驾的。

始祖法驾临峰顶上空,莲峦胜境尽收眼底,雷祖在旁一一指点,解说详尽。元始心道:“碧霄所言不差,莲花山已有些气势!”

三位道祖至三清殿,只见殿门前有块三丈宽、九丈长的平台,离地约一丈高,平台上置一尊醮炉,信士焚表燃香,众仙跪伏殿门前,齐声道:“弟子恭迎圣驾,祝吾祖圣寿无疆!”

三清始祖入殿,元始天尊居中,灵宝、道德两天尊居左右,在莲台坐定。碧霄进殿奏曰:“启禀始祖,莲花山及各方众仙等候朝觐,未得钧旨,不敢擅入。”

元始天尊道:“着众仙逐一进殿,自报仙名。”

碧霄复出殿外道:“依序觐见,自报仙名!”

于是,自玉皇大帝开始至山神土地,莲花山周边共计一百五十二方诸尊神,依次朝觐。

朝拜毕,众仙列班站立。元始天尊道:“初至莲峦,甚是欣慰。宫观之所,壮丽辉煌,香火兴隆,足见信众虔敬吾道,足证汝等勤勉。碧霄专程邀吾等驾临莲峦,是为弘法布道,尔等当更加努力,忠勤职守,造福苍生,彰显吾道法力!”

碧霄出班曰:“吾祖莅临,乃苍生之福,吾辈之幸,人神共喜,普天同庆!仰仗始祖指引,吾等定当全力以赴,使始祖恩德泽被十方!”

众仙齐声道:“定当全力以赴,使始祖恩德泽被十方!”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