湋水河龟精作祟 鹫岭峰娘娘伏妖
第三十四回 湋水河龟精作祟 鹫岭峰娘娘伏妖
诗曰:
龟精成妖兴风浪,湋水河上恣意狂。
万邪从来难侵正,莲花山旁相守望。
话说还在敕封的很久以前,娘娘老家青龙村的乡亲们觉得,家乡出了这样一位受世人尊崇的仙姑,那是何等的荣耀!他们商议并相帮着建造新舍,让索家后人搬出来,再将老宅子修葺一新,又装塑金身,成了专供娘娘的祠堂,早晚香火不断。
娘娘敕封后,在老家人看来,这是件天大的事情,更是惊喜得不得了。惊喜之余,他们又觉得祠堂安奉相比庙宇供奉总显得小了些,远没有后者宏阔,既是老家人,就更不能委屈了娘娘。于是,众人商议一番,捐钱出工,大兴土木,在鹫岭修建庙堂供奉娘娘。从此,青龙村便有了大庙与小庙之分,小庙即娘娘原来的祠堂了。
待大庙建成后,老家人极其隆重地到青山迎请法驾——娘娘是坐着老家人的八抬大轿回家的。法驾离了盖顶,一路向北,出车峪口,过官村,经哑柏,涉渭河,循着娘娘出家时的路径迤逦而行。沿途每至村镇,人们争相鸣炮焚表,燃香礼拜,恭迎娘娘过境降福。
到得渭河北岸,在众人歇息的空当,娘娘来到当年哥哥嫂嫂落马处,浓浓的情愫油然涌出。悠悠岁月,幽幽梦幻;渭河依旧,人事已非。娘娘看着流逝的河水,长长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千年解结难化结,再纠结!”
大轿先是在小庙祠堂驻足,娘娘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地方,勾起对历历往事的记忆,心中早已波澜起伏,生发出无尽感慨。随后娘娘又逐一察看庭院,只见虽然历经千余年,房屋不知翻修了多少次,但仍然保持着原先的样式。父亲住的正屋和哥哥嫂嫂住的厢房,门庭屋檐光亮新鲜;自己住过的屋内土炕被拆除,正面砌有供台,供台塑像前立着牌位,炉内的香火正旺。察看至此,圣心不由涌出对老家人的亲近和感激来。
不多时,众人重新起轿去鹫岭大庙。因是接娘娘大驾,老家人在小庙至大庙二里多长的路上,披红挂绿,张灯结彩,极是喜庆张扬。待大轿行至庙门前,花炮声震天,锣鼓声彻地,礼乐声烘托,直把鹫岭峰闹腾得地覆天翻。“娘娘回家了!”一长者扯着嗓子高喊一声,成千上万的人齐跪山顶叩头恭迎,这才将娘娘仙驾安奉妥当。
湋水绕鹫岭,临壑悬青龙。鹫岭风景秀丽,气势雄伟。岭峰东南向地势平缓,下延七八里便川原平坦,一望无际,西北面则是一数百丈深沟。西北至东南的两面沟沿,相距总在千丈之外。站立北沟沿南望,岭峰犹如一只傲然而立的兀鹫,鹫岭之谓由此而来。北南两坡,沟壑峁墚,起伏交错,松、榆、槐、柳,茂密茁壮;李、杏、桃、柿,果实甜美。村里人经常到沟坡伐木采果,多有些农耕之外的收获。娘娘童年便是在这里牧羊。
鹫岭沟底经流湋水河。这湋水河发源祁连山,经凤翔,过扶风,滚滚奔流,滔滔湍急,穿越鹫岭沟底,再融汇于渭河而去。
娘娘回老家后不久,鹫岭脚下的湋水河里,接连发生了几件蹊跷的事情。先是牧羊人赶着羊群到沟底饮水时,河水突然暴涨,不少羊被卷入水中不见了踪影。牧羊人以为上游下了暴雨发洪水,心疼一阵也就过了。后来隔三差五地不断发生这种事,这才警觉起来,将羊群赶往别的地方饮水。
又过了几天,村民们赶着牛、驴到河边饮水,突然间黑雾迷漫,河水骤涨两三丈高,铺天盖地袭来。蹄足灵便的驴慌忙逃走,稳重迟缓的牛来不及走避,早被汹涌浪涛卷了去。
河里接连出事,人们不明所以,便到庙里卜问娘娘。
娘娘掷出一卦,卦师看时,卦象分明昭示河内精怪作祟,龙山脚下有其洞穴。
却说靠鹫岭的这边沟底,因河水由西向东常年冲刷,早将山坡冲刷得笔直陡峭。河水冲流至此,遇着石头才又调了头,拐个弯奔涌而去。人们早就知道这河湾里有一孔显露出半个洞口的石洞,但却想不到竟是精怪的洞穴,经娘娘卜断后,这才明白原委。
众人道:“此怪已伤得许多畜生,弄不好还会出人命,祈请娘娘处置!”
娘娘示谕,明日午时降伏精怪,并嘱众人备好绳索,牵五头牛同往。
次日午时,众人依娘娘所嘱,牵着牛带上绳索至沟底,刚驻足,忽见河湾处冒出团团黑雾,河水随即涌起数丈高的巨浪,咆哮着向下游翻滚而来。众人一时恐慌,正欲奔逃时,只听得一声轰响,娘娘早已腾空而起——
霎时,巨浪忽而翻滚、忽而平息,接连数次,一次比一次弱,渐渐趋于平静。众人看时,只见河水中浮出一只头大如斗、看不清面目的黑色怪物来。
娘娘凌空发数道符箓封住怪物口足,驱赶其爬上岸,蠕动到一块平地上。就在此时,娘娘双掌数道金光齐聚怪物身上,大喝一声:“孽障还不现出原形,更待何时?”
这怪物原地一滚,即现出原形来,却是一只体大如牛的巨龟!只见巨龟连连喘着粗气,口中冒出白沫,眼见已精疲力竭了。
众人依照娘娘吩咐,牵来牛,将五根绳索一头拴在龟精的头部和四肢,另一头分别系在五头牛身上,拖着四仰八叉的龟精往鹫岭峰行来——娘娘慈悲,让龟壳着地自是为了拉扯时少受疼痛。
到得岭峰,众人解了索,复将龟身翻转过来,等候娘娘发落。
娘娘对龟精道:“汝这孽障,不思修行正道,只知祸害生灵,枉有数百年寿龄!今日吾虽不杀汝,然汝不可再留此地。”
这龟精因已通晓人言,听娘娘这般说,即点了点头。
娘娘略一计较,道:“汝在水中作恶,必得离水而去。宁陇旱原有座灵山,汝到此山脚下,护山卫川,既是汝之造化,亦是与吾之缘分。”说罢,娘娘偕巨龟腾身凌空,往西北方向去了。
至莲花山上空,娘娘说声去吧,龟精即沉落而下。
龟精沉落山下,由东到南再西,接连滚了三滚这才止住。
之所以将龟精归置莲花山下,因娘娘早已知晓,道佛两教将在此山兴起并存,千年之后更有一番景象。遣巨龟至此,一作惩戒,二为护山,实实一举两得。
至今,环莲花山东、南、西三面,多有龟形山岭且极有灵气——龟首皆朝圣山,龟壳纹理清晰,龟躯静伏瞻望。不论寒暑冬夏,不论岁月变迁,这些灵龟日日夜夜拱卫着莲花圣山。
却说道德天尊在太清境,法眼观大洋溟渤,四海九江,五湖水泽,蛟蜃鱼龙,出没变化,精妖鬼怪,千状万端。其时,众生兴商买卖,采宝求珍;捕捞作业,维持生计;外邦进贡,上国颁恩;输运钱粮,缴纳贡赋,俱以舟船往返,却因风水不便,或是潮势汹涌,惊涛骇浪,或是雷电震击,雨雹滂沱。乘此阴阳变化之际,鬼祟精怪兴风作浪,翻覆舟船,损人性命,伤及无辜。以致,捉生代死,怨怒上冲,不免使天尊圣心起伏,早动了恻隐。这日在紫霄殿,道德天尊对师父和两位师兄道:“长期以来,吾教尚无司海之神,此情此景,大大有违道理,却是疏忽不得!”
极祖道:“当应设海神之职。仙家谁属?”
元始、灵宝二位天尊同时想到一仙家,竟与道德天尊所言完全相同:“琼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