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水会适逢时 风调雨顺显瑞祥
第七十回 青苗水会适逢时 风调雨顺显瑞祥
诗曰:
黄土高原多有灾,旱魔肆虐最为害。
百年庙会今复兴,祈愿相随雨润来。
话说早在莲花山恢复重建初期,碧霄娘娘即着信士对百年前孟道创立的庙会仪规定制重新进行整理完善,收集失散民间的水会器具,损毁缺失的,派人赴崆峒山、西安等地订购添置。前后几年时间,莲花山庙会仪规在原有基础上更趋完善,内容愈加精彩。娘娘遂将这一传统庙会更名为青苗水会。
圣山第二次重建不久,碧霄娘娘即嘱众信士依总体规划,在山南半坡辟地仿北京天坛祈年殿式样修建文昌阁、武昌阁,迎请安奉文昌、武昌二帝君。在娘娘看来,人间的科举考试虽早已取消,但高等教育考试已经恢复。往昔的科举,现今的高考,统是大考。文昌帝君主管文人士子,安奉文昌帝君法驾显然十分必要。迎请武昌帝君亦即主北方七宿之真武大帝法驾,更显突出和紧迫。别的暂且不说,只仅每岁水会祈雨,何能缺得了真武!近百年来庙会时断时续,其中后三十多年又彻底中断,即使前数十年,因祖师法驾在清嘉庆年的那场火灾中离开莲花山后未再请回,每次祈雨总是不能尽如预期。因而,必是要将祖师法驾请回来,为旱原众生捍患赐福。这两件事俱关乎民生、关乎长远。虽然现时经济仍不宽裕,但再不宽裕,迎请文、武二帝君的事拖延不得,不能因此而苦了众生。
不久,碧霄奏请玉帝后,早将文昌帝君安奉莲花山。对于武昌帝君,在娘娘看来,祖师原先本就在莲花山安奉,因而无须再禀报,届时直接迎请法驾即可。
又过了一段时日,碧霄着信士在峰顶北坡建造了一处长三十六丈、宽十二丈的苑阳园。苑阳园设南北两门,园内上半截为神道,下半截为十二生肖道。园道中央专设长一丈、宽四尺、高一丈余的汉白玉石巨鼎香炉。对于巨鼎香炉,碧霄娘娘的圣意很明确:水会主旨当以香为主,水为贵。水贵为民,香主众仙。办水会是为民祈雨消灾,水贵自然不消说。而祈雨消灾,须得靠众仙。届时,苑阳园巨鼎高香飘摇云天,方显众生虔诚敬道,香火绵远。
还在头年秋,娘娘已派信士赴武当山拜表祝文,恭请祖师法驾重回莲花山安奉。这一天,看看水会日将近,诸事已准备妥帖,娘娘专程赴武当山面圣请旨,确定銮驾行程。
碧霄看这武当山处于华夏腹地,方圆四百余里,高险幽深,飞云荡雾,磅礴处势若飞龙走天际,灵秀处美似玉女下凡来,真正是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娘娘极有兴致,看那群山峰林,自然构成一奇特的莲花形状山系。主峰天柱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七十二峰争雄斗奇、巍峨磅礴,将峨眉山之奇、华山之险、庐山之幽、黄山之雄汇集一身,形成以奇为主,兼有雄、险、幽、秀,绚丽多彩,巍然屹立,难怪永乐皇帝封其为“太岳太和山”,真正意含武当山虽不在五岳其中,但却位于五岳之上了。金顶之上,风和日丽,紫气氤氲。周围群峰,峰峰向金顶倾斜,形成万山来朝之势,组成了一幅玄妙之景。碧霄由衷叹服,真正是天生玄武,玄之又玄啊!娘娘一边观赏一边向紫霄殿行来,映入眼帘的,时而满山滴翠,繁花似锦,彩蝶翩翩飞舞其间,近看如像,远观似画;时而悬崖峭壁,怪石林立,凸显粗犷与阳刚,如巨人,如天神,圣山的气质油然浮现。只有真武大帝才配入主此山!是的,这位道德天尊第八十二次显化之身,武曲显灵之真君,黄帝时转世临凡净乐国为太子,年十五弃王位修道,遇紫虚元君授以无极上道,至均州太和山苦修四十二载功成升天,玉帝敕其镇北方,统摄真武之位,又为护法四圣之佑圣,被尊为玄天上帝,后又与佛结缘,封号无量寿佛。道佛两教,同兼一身,济度群迷,普为众生。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弈使;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
到得紫霄殿前,碧霄仔细看这宫殿,一色的绿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周围的山冈,天然形成了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大殿恰巧坐落在龙椅之上。
正看时,早有桃花奉命前来迎接,娘娘入宫伏拜道:“碧霄拜见祖师!”
无量祖师道:“碧霄免礼!”
碧霄起身,看这祖师神采一如往昔,赤着双脚,趺坐莲台,二目如炬,黑发随意垂落,自有一番洒脱。
碧霄道:“祖师,碧霄到圣山,未曾觐见,便已感知别样气势!”
祖师道:“却是怎样说?”
碧霄道:“武当圣地,处处玄妙。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三潭、九井、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太极行意与八卦自成体系;一盏油灯,火苗熊熊,永乐至今六百余载,不摇不摆,长明不灭,当是齐天大圣西天取经参拜求助祖师的那颗定风仙珠下的神灯;冈峦成龙椅,宝殿坐其中;南岩龙头,一柱擎天;后世武术,自成一派;奇异药材,药王羡慕。凡此种种,数不胜数,当是祖师道法高深所致,威灵感应而生。”
无量祖师笑道:“汝这碧霄别不是专意前来观赏吾山景致吧?去岁秋汝派信士专程拜表,言及莲花山水会,今可是又特为此事而来?”
碧霄道:“谢祖师!碧霄觐见正是为禀报水会之事。西北旱域,少雨润,多灾劫,芸芸众生祈盼祖师施泽!”
祖师听碧霄说得恳切,不觉动容,道:“难得汝一片苦心!吾自清嘉庆年离开莲花山后,再未回去过。消灾解厄,早该去的。”言语中已有了自责的意思。
碧霄忙回禀道:“这是碧霄禀报得迟了!晚清以来,祸乱不断,难得太平,祖师即使驾临,一来山上简陋,二来人心不稳,碧霄担心反倒失了祖师感应,因而未作禀报。时下太平盛世,恰逢其时,这才恭请圣驾莅临!”
祖师道:“如此亦就罢了。水会起止定在何日何时?”
碧霄道:“每岁四月十五日为正会,加上前后两日共三天。请祖师在十四日驾临。”
祖师点头应道:“好!”
碧霄又道:“还有一事禀奏祖师。祖师威灵感召深远,信众感戴无限。现莲花山重修扩建,碧霄已着信士辟地建造武昌阁安奉法驾,吾等请法旨亦方便些,恳请圣意允准!”
祖师大喜,道:“好!就依汝之意。”
碧霄道:“祖师驾临,万民之福,众仙之幸!吉日移驾,碧霄再前来接引。”
祖师道:“无须接引,恰好水会吉日吾回莲花山。”
碧霄起身一揖,道:“谢祖师,碧霄在莲花山恭迎圣驾!”
首届青苗水会极是隆重热闹。莲花山满山披红挂绿,张灯结彩,装扮着盛世年华,张扬出无限喜庆。五万余信众聚集峰顶,到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朝山庆贺这一盛事。其间,不仅莲花山所辖方社,崆峒山、须弥山、中卫高庙、平罗玉皇阁、海原青龙寺等友坊友教的道友僧尼亦纷纷慕名前来,参禅拜谒,布道诵经。陕西西安、宝鸡、榆林,甘肃兰州、庆阳,宁夏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内蒙古乌海等地香客专程前来进香还愿,西方游客也被吸引夹杂在信众中间。一时间,车流汇聚,人涌如潮,盛况空前。
十四日清晨,碧霄与雷祖、大王、大圣、赵灵官、王灵官、药王、龙王、牛王、马祖以及莲花山所属方社众仙来到苑阳园,着信士敬燃高香,恭候祖师驾临。不一时,只听得半空仙乐嘹亮,无量祖师由周公、桃花侍驾,早临莲花山上空。只见龟将在左,手执长剑、翻天印,蛇将在右,手握小剑、照妖镜,十万天兵盔甲皑皑、剑戟森森,紧随在后护卫。
祖师见雷祖等候迎接,忙趋前躬身一揖,道:“惊动雷祖,实实恐慌!”
雷祖还礼,道:“自亦应该!”
碧霄等众仙拜道:“莲花山众仙恭迎祖师!”
无量祖师道:“汝等免礼!”说罢,又着周公,桃花,龟、蛇二将等参见雷祖并与众仙相见,自有一番礼数。碧霄再看祖师时,与日前大不同,只见:足蹬麻鞋,道发高绾,双目如电,容光焕发,金锁甲胄,按剑神威,另有一种威严。
相见毕,雷祖回殿,碧霄与众仙接引祖师至武昌阁。祖师看着建造精美的殿宇,圣心甚是感动,即道:“碧霄,吾今既来,一切听汝吩咐。”
碧霄忙回禀道:“万万使不得!水会还请祖师主持。”
祖师点了点头,又道:“既如此,汝可将仪规顺序说来。”
碧霄即将水会仪规、程序以及众仙司职详禀一遍,最后道:“时辰已到,有劳祖师前往督导压阵!”
随即,祖师由大王、龙王、牛王、马祖、王灵官、二郎真君、杨四将军等陪同取水,十万天兵驻扎峰峦。雷祖、碧霄等众仙则留在莲花山,料理信众祈祷卜问。
话说祖师一行来到日前选好的水井边,只见信士揭了封条,将吊桶顺溜井里汲水。随即,长号、三节号、唢呐齐奏取水曲,悲壮、肃穆的主旋律,声动大地,音传九霄。伴着乐曲旋律,信士诵念取水偈子:
远看南山雾沉沉,近视泉水湛清清。
各禀虔诚修善果,担上名山献诸神。
取水偈子刚诵毕,祈雨词声又起:
说是雨来雨是精,出自五湖四海中。
老天降下太平雨,五谷田苗往上升。
诵毕,取水队员依序将汲上来的井水灌入小木桶,挑在肩上直向莲花山峰顶进发。一路上,香烟袅袅,梵音绵绵,不时传出信众高诵的佛号:“南无佛,阿弥陀佛;南无佛,无量寿佛。”这祖师一身两教,道教为无量祖师,佛教为无量寿佛,因而信众就诵这佛号,显现出莲花山深闳的道、佛、儒兼容的底蕴。
祖师由大王陪同,边行边看全驾执事和仪仗队伍,只见二百余名信士头戴朝天冠,身穿黑道袍,排成两列浩荡前行。队伍中,锣声铿铿,鼓声咚咚,数十面绘画彩旗迎风飘舞,遮天蔽日;十八般兵器金光闪耀,森森凛寒;灵官轿楼八面威风,无量皂旗突兀高耸。伴着仪仗队伍行进,唢呐声呜咽如泣,铜笛音清脆如诉,紫箫韵婉约如说,直将那祈雨歌奏得极其响亮,如黄钟大吕,声震天宇。一时间,合奏齐鸣之音与祷祝吟诵之声交相应和,深谷回荡,山峦应鸣,祈雨人的心、愿、诚,在这交相应和中被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阵势,惊天动地;这声势,撼人心魄。
祖师再看众仙凌空驾云,各就其位,随队伍前行:祥龙昂首,飞虎摆尾,神麟远视,瑞凤翱翔,二郎、杨四将军队前开道,王灵官前后巡察,牛王、马祖俯视禾苗墒情,东海龙王与河神商议着行云播雨。
祖师耳听信众念诵的佛号梵音,眼看汗湿袍衫的祈雨信众,又观神情专注的众仙,圣心涌动起阵阵感慨:在这旱原,信众为求雨泽,竟是如此辛苦虔诚!众仙为保一方风调雨顺,又是如此尽忠职守!
队伍行至莲花山峰顶,引得数万人争相观瞻。仪仗队在震天彻地的礼炮锣鼓声中,先到玉皇楼向玉皇大帝献头水。无量祖师率众仙进得殿来,此时只听得以弦乐胡琴、扬琴为主,辅以笙、笛管乐,齐奏献水歌,一改悲壮肃穆旋律,换成悠扬激越的韵调,音绕殿梁,韵味无穷。只见两名信士随音乐节奏,以舞蹈般的动作,用特制的羹匙分三次从数只小木桶中轮流舀水入献水碟,随后神情庄重、礼貌恭敬地举水碟献于玉帝塑像前。与此同时,跪在殿内的信士齐声唱道:
一供盏供日月祭天祭地,玄武大帝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广法天尊。
二供盏供神灵度化众生,玄武大帝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广法天尊。
三供盏供诸佛白发转黑,玄武大帝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广法天尊。
合会人来供盏都要虔诚,玄武大帝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广法天尊。
众人唱至此处,音乐停顿,一信士诵念道:
香在炉中花在瓶,灯在台前放光明。
茶在杯中翻波浪,果在盘中献天神。
众信士合诵道:
众法虔诚到,大众念佛陀。
合诵罢,一信士又诵献水偈子:
众弟子齐跪在梵刹神门,往上看金岱顶雾气腾腾。
同献上水一盏普度众生,祈神灵显感应五谷丰登。
偈子诵念甫毕,托塔天王李靖一身戎装,快步行至祖师前一揖道:“有劳祖师大驾!玉帝托吾代为收取净水,特嘱致意祖师。”
无量祖师道:“天王不必拘礼。玉帝劳碌操持,亦请天王代为问候!”
天王道:“一定,一定!”
献水毕,碧霄安顿祖师歇息,当晚无话。
十五日正会。全驾执事与仪仗队伍依昨日程序取了二水,祖师仍督导压阵。行至半山坡,只见数万信众头顶表花,神情肃穆,一排排整整齐齐跪伏道途。队伍行进到苑阳园北门时,鼓乐高奏,礼炮震天,八名身着甲士盛装的青年信士,抬着碧霄娘娘八抬轿楼出宫迎水、检水。
碧霄行至祖师前,躬身拜道:“有劳祖师,万民感戴!”
祖师道:“碧霄,这数万信众何以跪伏道途?”
碧霄道:“此乃信众等待过关,以求禳灾赐福。请祖师随碧霄施行。”说罢,娘娘先行,祖师在后,大王、王灵官等众仙紧随——只见娘娘轿楼、无量大旗、诸仙法驾与旗幡法器等逐一从跪于尘埃的万千信众头顶悬过以禳灾赐福。这当中,锣鼓齐鸣,管弦乐合奏过关曲,信士诵念关煞偈语:
消灾消灾又消灾,杨柳净水煞三灾。
神门五方清净遍,十二灵官镇法坛。
三清神号广赞颂,万劫灾殃勾销完。
玉明宫内朝上帝,七宝林中悟妙玄。
香烟缭绕瑞气现,合会弟子来过关。
先过东方青龙关,再过西方白虎关。
过了南方朱雀关,再过北方玄武关。
……
过了一关又一关,层层关隘全过完。
灾难疾病齐过散,国泰民安乐天年。
还在信士诵念当中,无量祖师对周公、桃花道:“天兵尽数遣出,将莲花山十方涤荡澄清!”
周公、桃花齐道:“遵命!”
只见十万天兵,个个精神抖擞,按着莲花山方社区域,各施法器,荡魔除妖,一时间玉宇廓清,涤荡净洁。
信众过完关,仪仗队行至大殿院内,向雷祖献二水。音乐、歌颂、偈语一如前例。雷祖接过水碟放置香案,对祖师道:“有汝主持,必会风调雨顺!”
无量祖师道:“雷祖与众仙勤勉操劳,信众虔诚敬道,旱域苦劫,造化定数,吾当尽力调剂。今岁庙会止,降雨三日!”
雷祖赞许。碧霄与众仙再次拜谢。
下午,全驾执事与仪仗队于山顶窖内取三水,依科仪向三清道祖敬献。
十六日,依前仪程于山顶窖内取四、五、六、七水,分别向碧霄、佛祖、观音菩萨、无量祖师等敬献。随后,众信士搭醮,道士诵经,祭祀毕,仪仗队齐诵消号词:
天神归天足蹬云,地神归地万物成。
水流长江归大海,各赴原位享天尊。
热闹了三天的水会,仪程至此全部结束。众信士跪伏于地,碧霄率众仙恭送祖师起驾回宫。不提。
午后,云雾自东南而起,渐渐布满天空。当夜,这雨便淅淅沥沥地下将起来,后来越下越大,饱润田野禾苗、花草万物。到了第三日上午,停了雨,天放晴。许是下了两天半,差了半日,午后天空又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好一场骤雨!大小沟壑,浊浪滚滚,农舍水窖尽将雨水收储得满满当当。经了这场透雨,今岁肯定是丰年了。
雷雨过后,只见天空出现一道极绚丽的彩虹,一头自南天门,一头在莲花山。碧霄娘娘专程拜谢祖师后,足踏彩虹款款向莲花山行来,神情怡然,光彩焕发。莲花山信士惊呼:“快看啊,娘娘显真身了!”
不止是在山上的信士,方社很多民众也都看到了这一奇景。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