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村娘娘退贼寇 司浪庙大王阻匪患
第五十八回 青龙村娘娘退贼寇 司浪庙大王阻匪患
诗曰:
贼寇汹汹卷地来,杀气腾腾绝尘埃。
付之一炬焚庙宇,换得众生免祸灾。
话说陕西境内的这群贼寇,烧杀掠抢,无恶不作,一路杀戮如入无人之境。这一天,当贼寇逼近周至县时,全贞娘娘法眼观滚滚浓烟,胸中好生悲悯:“这群没有人性的孽障,荼毒万千无辜,王法不在,天理难容!”随即起驾朝离周至不远的豆村司浪庙而来。
却说豆村司浪庙,是豆村人早在明洪武初年建村时便选址修建的,主祀谥号司浪之伍子胥。后来,道、佛、儒三教共同推崇关帝,信众又将关帝爷从村南的庙里请至司浪庙一并供奉。
娘娘到得殿门,早有童儿入内禀报。大王急忙出殿,深深一揖道:“不知娘娘大驾莅临,失礼得紧!”
娘娘道:“大王不必拘礼!事因急促,吾即匆忙赶了来。”
进得殿来,坐定,娘娘再看大王时,只见道发高绾髻,皂鞋踏罡斗。宽袖长袍,遮裹魁梧尊体;英姿勃勃,焕发浩然正气。
娘娘开门见山道:“贼寇猖獗,祸害无辜,至今仍不收手。吾今来与大王商议,总得想法了结。”
大王道:“吾亦正为此事忧虑,想必娘娘已有解救之法?”
娘娘道:“贼匪现绕道长安,分作两路,一路朝扶风,一路朝周至而来。吾意请关帝、大王于豆村阻匪,吾回青龙村退贼。朝廷围剿没得指望,吾等当遏止贼匪,勿使其无尽蔓延。”
大王道:“娘娘所言极是,贼匪涂炭生灵,惨绝人性,不可再任由无尽祸害!”
娘娘道:“随吾觐见关帝。”说罢起身,与大王行至关帝殿前,恰遇关平自殿内出来。关平躬身一揖道:“拜见娘娘、大王!”
娘娘道:“不必多礼!帝君在否?”
关平道:“在。”即礼让娘娘、大王进殿。
娘娘、大王进殿,只见关帝手捧《春秋》,面如重枣,美髯飘逸,忙伏地道:“拜见帝君!”
关帝道:“快快请起,不必多礼!”又让周仓搬过绣墩,赐座。
关帝放下手中的《春秋》,道:“汝此番前来,想必是为着匪患?”
娘娘微微欠了欠身子道:“帝君英明!正是为着此事。”
关帝道:“可筹划得退贼之策?”
娘娘即将与大王商议的法子禀报关帝,最后道:“匪祸汹汹,不得已惊动帝君,实实难为情!”
关帝道:“消弭祸患,自是本分,又情势如此急迫,何言难为情?汝速往青龙村,吾与大王在此,贼匪勿想再进一步!”
娘娘称谢,起身一揖告辞。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朝周至方向来的这股匪徒,早已进入终南山附近的临川寺村。其时,村民虽奋力抵抗,但匪徒众多,又是一群杀红了眼的魔头,全村终被血洗一空。随后,汹汹向豆村扑来。
时值四月初八亥时,月黑风高。匪徒高举松明火把,跃马叫喊着杀进村来。当匪徒扑到村头的司浪庙前时,只见庙内闪出一道如炬红光,照亮豆村的角角落落。随红光闪烁,赤面长髯、手持青龙偃月刀、跨坐赤兔马、怒目圆睁的关帝早凌空站立,左有关平,右有周仓护持。
就在关帝显身的同时,大王跨白马,身着盔甲,手握九节铜鞭从庙门直冲而出。
大王冲至众匪前,用铜鞭指着匪首厉声道:“孽障!朗朗乾坤,哪由尔等肆意猖狂?若不速速退回,尔等定当成吾鞭下之鬼!”
这匪首带众匪一路烧杀劫掠,从未遇到这等奇异之事,此时心里不由惊惧,哪还敢再向前半步,急忙勒转马头,仓皇而逃——豆村免遭了一场血灾。
豆村人为酬谢浩荡神恩,从这一年四月初八开始,除了唱大戏,还专门用百余斤上等菜油和数十斤蜂蜡,制作成塔形巨蜡,抬着自村头游行至巷尾后,安放在司浪庙内点燃。大蜡一经点燃,日日夜夜不熄不灭,直至来年换上新蜡。周而复始,年复一年,豆村大蜡已燃近二百年,至今火苗熊熊,光耀着关帝、大王的不朽功德,燃烧着豆村人无比虔诚的感恩之心。
不说豆村人的大蜡虔诚,再说娘娘回到老家青龙村,因匪情紧急,众人慌忙奔至鹫岭大庙,跪满庙院齐齐诵念娘娘大名,祈求护佑避过灾殃。娘娘掷一吉卦,又写出六个字来:“勿惊慌,早安睡。”
明知匪情汹汹,娘娘还嘱早安睡,众人不解,复叩问,娘娘再掷一吉卦。两回掷卦俱呈吉象,而且没有丝毫含糊,人们心下安稳——有娘娘在,哪会任由贼匪张狂?
却说几乎在豆村遭遇贼匪的同时,另一路匪徒也逼近了青龙村,而且这路匪徒较之到豆村的匪徒更狡猾——进村前专门派人摸了底,将村落庄户分布、村民及有无乡团等等,侦查得清清楚楚。
当晚戌时许,匪徒人衔枚,马摘铃,偷偷摸进青龙村时,却不见一栋房舍,没有一个人影,鸡不叫,犬不吠,空旷静寂得瘆人,唯鹫岭峰顶大庙卓立!
匪首唤来侦查匪兵询问,这匪兵亦是诧异,明明白日里有房有舍、有人有户,还绘了草图,到了晚上怎就没有了呢?匪首纳闷了一阵子,终不得明白,抬头看一眼鹫岭峰,即带领众匪直向大庙扑来。
匪徒撞开庙门,只见各殿堂油灯不灭,香烛齐燃,飘出阵阵檀香,并不见半个人影。包括匪首在内的所有匪徒都觉得,今晚上的事何止蹊跷,简直是邪了!
蹊跷归蹊跷,邪归邪,这哪能是匪徒能明白的。
匪首尽管疑惑,但仍心有不甘地指着庙宇吼道:“将这庙给老子烧了!”
匪兵闻言,燃起火把,即将十数间庙宇点燃。霎时,火光熊熊,浓烟滚滚,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直把鹫岭峰烧得通红通红。可怜千年古观,被无情付之一炬。
火势极是猛烈,烤炙得贼匪无法在院内站立。众匪刚退出庙院,却见一道金光从前殿射出。伴随金光闪耀,娘娘着一袭紫色斗篷,早已飘临庙门上空。贼匪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僵立在原地。
只听娘娘斥道:“孽障!一路杀人放火,本就罪深孽重,今到吾山竟烧庙舍,实实可恨!”
众匪徒本就惊惧,现又听得娘娘呵斥,不自觉战栗起来,随即竟无意识地跪伏在地。
看官!这帮匪徒天不怕,地不怕,现屈膝跪伏,可见娘娘震慑力何等巨大!
见众匪跪伏,娘娘缓和了口气道:“孽障!进村不见一人一畜可是蹊跷?”说着,用手指着西南方向喝道,“抬起头来,看看那是什么!”
众匪抬头,只见半空悬着一只硕大法袋,全村的人、畜俱在袋内,正在沉沉睡个踏实——这法袋自然是娘娘用混元金斗法化而成的。
匪徒见状,个个惊异得合不拢嘴来。娘娘换了平和的语气道:“吾保一村人免除灾祸,专意留金殿让尔等焚毁,以应烧杀之劫。孽障!当该迷途知返,不得再向前一步。否则——”娘娘看着庙门侧竖立的一块石碑,二指并拢射出一束金光,随着一声巨响,半尺多厚的石碑即被击成两截,“如此碑一般!”
众匪徒哪里见过如此阵势,早已唬得瘫软在地。
娘娘又断喝一声:“还不快快退去!”
这帮贼匪如得了赦令一般,忙从地上爬起来,抱头鼠窜而去。
娘娘看着仍在熊熊燃烧的大火,心道:“劫数,劫数啊!”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