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娘悲天悯人 伍子胥铜鞭笞鬼
第七十一回 三娘娘悲天悯人 伍子胥铜鞭笞鬼
诗曰:
阴阳虽然两重天,香火却是一脉传。
坟丘垒起又扒开,安置祖宗非等闲。
话说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神州大地出现两个奇特现象,一是为冤案平反昭雪,一是重新归葬祖宗。被平反昭雪的人,既有健在的,也有故去者,均为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中蒙冤受迫害之人,尤其“文化大革命”持续时间长,受害人数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政者拨乱反正,其中平反昭雪是极其重要的步骤,既是对那段历史一些做法的反思与否定,也是对受害人的一种安抚与肯定——故去的恢复名誉,重新定论;健在者恢复官职,重回岗位。对于普通民众,却又显现出另一种景象——对祖宗先人的重新安葬。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普通民众尤其是西北地区仍沿袭土葬的地方,凡故去的亲人,大都安葬在山沟岭坡,或是不种植庄稼的荒地里,进不得老坟墓地。原因是土地公有前,民众祖先逝去要么葬在自家的农田,要么有风水的宝地,而在合作化、公社化后,土地集体耕种,故去的人就不能再在集体的土地里安葬了。同时,随着大面积开垦荒地,一些有风水的老坟墓地变成农田,自然也不能再葬人。因而,后来故去的人只能在荒山野岭里安葬了。
待到土地由集体种植转为农户承包,也即土地再回到农民个人手中的时候,凡是在这几十年里故去的人,本应在祖坟地与祖宗先人一道安享子孙们的供奉,不违父(母)子、祖(宗)孙的伦理纲常,他们便纷纷到各方神庙讨要说法,祈求重新安葬。一时间,哀怨凄凄,十里八乡,不得安宁。于是,各方神庙连续不断向碧霄禀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
娘娘对各方众仙说了这样一段话:“为人子者,当以尽孝,此为人伦纲常。祖先活着的时候,晨昏定省,孝顺照顾,定然少不得;百年逝后,当思饮水源泉,又该时常缅怀,不忘养育之恩。寒暑往来,逢年遇节,定要祭奠,供奉香火,送衣献食,又万万少不得。而众生之祖先亦当配享,有功尚且不说,只这礼数,古今相传,缺少不得。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天下非乱不可。因而,众生之祖先,凡有重新归葬诉求者,一律妥为归葬,万不可轻视。”众仙得了碧霄旨意,便着手料理起这些事来。一时间,一场大范围重新安葬祖先的风潮就此蔓延开来,所涉户主众多,形成了罕有的奇特景象。
看官!你道活着的人怎就知晓故去的先人们要重新安葬?说起来也是极为奇异。大凡鬼神之事,总脱不了一个玄字。这些事主的祖先有的是给子孙们托梦,无非是些归葬之语,有的虽不托梦言声,却搅闹得举家不宁,先是牛羊牲口得病,继而家人不吉利,总是不得消停。家中不得安宁,事主便奔走庙堂卜问,这才知是祖先的事了。待弄清原委,子孙们也就不敢怠慢,忙将先人搬回祖坟安置。
却说离莲花山不远有一村庄,村上刘姓、陈姓两家族在归葬各自的祖先时,遇上了颇为古怪的事。
先说这刘姓人家一段时间家族不宁,刘家人便到莲花山询问,经娘娘卜断后,这才得知是祖先迁灵的事因。若只是祖先迁灵倒还简单,谁知其中又牵扯出另外一桩颇为棘手的事情——刘家祖先坟地不远处,有一民国年间埋藏的亡灵,因无子嗣祭祀,这些年里,刘家供奉,彼亦享用。这亡魂知刘家祖先搬迁,想着日后不再有供奉,便缠闹不休,竭力阻挠。
刘姓家人道:“我等供奉祖先,这野鬼如何配得享用!还请娘娘主持公道,早日搬回祖先骨殖才是。”
娘娘降法旨,五日后迁灵。
这五天时间里,刘姓人家已在祖坟的墓地挖好坟坑、备妥棺木,单等着将祖先的骨殖拾了回来安葬。到了第五日午时,碧霄娘娘与大王一同来到墓地,刘家后人即开坟拾骨。这时,忽见娘娘的龙轿起在半空,四名轿夫悬悬地离地约尺许高,只听娘娘断喝一声:“这厮不得无礼!”
你道娘娘为何断喝?原来,这野鬼本是外地人,在民国九年(1920年)那场大地震中遇难,村里活下来的人将其裹了草席掩埋。后来,刘姓人家的祖先也葬在了这里。刘家子孙每遇节令祭祀,这孤魂便抢夺些冥币食物享用。现在,眼看着刘姓人家将祖先要搬走了,因而死死缠着不放。待娘娘、大王法驾到来,这孤魂知道不妙,便弃了刘姓人家的祖先,跪伏在地乞求娘娘怜悯。
娘娘对孤魂道:“万流有源,认祖归宗,总离不开亲情。人家搬回祖先,以尽孝道,不可缠着不放。吾山每岁为无人祭祀之孤魂设坛,汝自亦能沾得雨露。”
这孤魂听娘娘这等说,知是没得指望了,便索性上前拉扯娘娘的纱裙撒泼,娘娘这才断喝。
站立一旁的大王,将这一切尽看在眼里,待娘娘喝声甫毕,迅即抽出九节铜鞭,就势连抽三鞭,将这孤魂生生抽得跪在地上。随后,大王着信士将一只做法事盛水用的瓶子揭开盖,驱使孤魂钻了进去。
待刘姓人家捡拾了祖先的骨殖,大王指着敞开的坟坑示谕:“将此鬼仍葬此地。”那只装有孤魂的瓶子,离坟坑三丈多远。此时,只见大王法驾在前行,装着孤魂的瓶子自行跟着骨碌碌地在后面滚,到得坑边,便不再滚动。大王知其不情愿葬在这里,即用铜鞭指着道:“还不下去,更待何时!”这孤魂才又缓慢地滚落坑底。众人忙挥动铁锹填土掩埋,一堆新土垒起了一座坟丘——那瓶口自然没有密封,这是娘娘特意嘱咐过的。
再说这陈姓人家,其祖父在公社化初期过世后,被埋藏在一个较为避风的山坳里。这山坳靠北面有几孔坍塌的窑洞,记不清多少年前曾有人居住过。后来父辈们相继故去,原是分别安葬的,这一年,也闹腾着要儿孙们将其重新归葬祖坟。父辈要进祖坟,必是先要将祖辈搬进去。不然,断了辈分等于断了层,儿子辈想进也进不了。陈姓人家不明原因,上山来祈祷卜问。
碧霄娘娘卜断:“父辈等祖辈,祖辈不迁,父辈难搬。”随即,嘱陈姓家人明日申时,或三人或五人,在祖父坟前顺走三圈、逆行三转,后各自回家,百日内务要迁移妥当。
陈姓家人叩了头,返回分头准备去了。
一百天匆匆过去,陈姓人家的祖父并未搬迁进茔地。原来,按照家族分工,有的已就绪,有的还没做,人心不齐,自然拖沓,再加上后来豆、麦收割,时间就被耽误了。好在这一百天里,倒也平安无事。
三个半月后,陈姓家族中莫名其妙的凶事迭出,有六神迷乱的,有神经错乱的,有折胳膊断腿的,一时间人心大乱,急忙再上山询问根由。
娘娘有些责备地道出了原因:“百日之限,祖父未搬,祸事迭出,盖因此缘。”
陈姓家人磕头如捣蒜,祈求娘娘禳解。
娘娘这才道出了一段奇异曲折的经过来——
清末,河南一朱姓人氏到这一带贩卖些布匹等,再在当地收购牛羊皮返回,从中赚些薄利。谁知世事难测,遇上土匪不单掠了货、抢了钱,还结果了他的性命,出事地点就在这避风山坳的窑洞里。古窑少有人进,土匪杀了他后,便用这窑内塌下来的土将尸体草草掩埋。这一带民众,并不知道这里还埋有这么个人。几十年后,陈姓人家的祖父去世,恰也埋在这山坳里。
朱姓人本是个冤死鬼,加上商贩天性,既凶狠又精于计算,待陈姓人家的祖父葬于此地后,便开始奴役蹂躏。陈姓人家的祖父性格懦弱,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受欺。朱姓之鬼得了势,言明不仅现时节令,而且要同享祭奠至其托生,原因是陈姓人家的祖父占了他的地盘,总得要有个补偿。这本该陈姓人家祖父的供享,着实让朱姓之鬼占去了一半。
陈姓家人第一次上山求问搬迁祖父,娘娘限百天内务必迁妥,这其中又有一层道理——
当时,让陈姓孙辈们绕着祖父坟丘顺、逆各行三圈,是要让陈姓家人惊动朱姓之鬼——要搬迁祖父了。既然是惊动,朱姓之鬼自然会闹腾——娘娘嘱侍女玉梅携带一百枚银针,跟随陈姓孙辈们来到坟前,一俟朱姓之鬼施威发横,即将银针钉于朱姓之鬼周身,并使其晓得,百枚银针只能一天拔除一根,如若多拔几根,不仅痛楚按根数翻倍,甚至阴魂飘散不拢,再也不能超生。朱姓之鬼惧这银针,只能一天拔去一根,待全部拔完,这陈姓人家的祖父并未搬迁。于是,欺侮蹂躏更甚,祖父只得向儿子们诉苦,儿子们又闹腾孙子们,这才有了陈姓家人急匆匆二次上山之事。
看官!碧霄娘娘功法深厚,心地却极是柔慈,千年万载,秉持道义,从未伤及生灵。安置刘姓祖先遇到孤魂,娘娘不忍出手,大王代为管束;此次陈姓人家搬迁祖父,遇上这朱姓之鬼,便又让玉梅代为施法。当真悲天悯人,慈母心肠。
待明白了事情的原委,陈姓家人再次祈求重新归葬祖父。娘娘嘱咐陈姓家人:“十日之内搬迁妥当。朱姓之鬼骨殖,重葬汝等祖父之墓穴,诵经超度,方可无虞。”
随后,陈姓家人按娘娘所嘱,一一妥当处置。不提。
前后几年时间,这场大范围重新归葬祖先的风潮,随着妥善安置渐渐平息。方社民众,一如刘姓、陈姓家族般,一切又归于平静。
人们通过这场风潮,悟出了孝道之至理——家和万事兴。此和,不论阴阳,不分人鬼。也正是经历了这场风潮,方社一带民众才真正迎来了太平祥和。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