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铁马横渡海峡 历劫波立志救世

第三十七回 策铁马横渡海峡 历劫波立志救世

诗曰:

赤手接得红铁砂,造就筶杯似月牙。

胞兄海难撒手去,默娘誓言不婚嫁。

话说默娘自得玄通道长和太乙天尊传授,日夜勤奋,苦练不辍,功法逐渐深厚。这一日,岛上来了一位姓尹的师傅,架起炉灶在村东头炼砂铸鼎。

尹师傅的手艺是祖传的,自己又颇有悟性,铸了半辈子鼎,技艺已十分老到,早在东南一带有了名气。可这次到湄洲岛来,也不知什么原因,从早晨至后晌,铸了数尊,奇怪的是每尊总有两只呈月牙形的漏洞分置于鼎的两侧。

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指着月牙形漏洞称奇,有的道师傅的手艺不精,七嘴八舌,说个不停。人们越是议论,尹师傅越是着急,可总是没得办法。“今天着实是邪了!”尹师傅一筹莫展地自言自语道。

默娘从上门的乡亲闲聊中得知此事后,心中一动,即赶到铸鼎的现场。

看见尹师傅的窘境,默娘道:“这位师傅,我来帮您好吗?”

尹师傅见是一位姑娘声言帮自己铸鼎,心里头便有了被奚落的感觉,不由恼怒道:“鄙人手艺再是不济,也不需要一个姑娘指教,作践人不是这样作践法!”

默娘笑道:“师傅,我不是作践您,真的是来帮您补漏洞的。”

尹师傅见默娘说得诚恳,不像是捉弄人的样子,便道:“你没有铸过鼎,怎么就说能补漏洞?”

默娘道:“给我一些鼎砂,替您补好就是。”

尹师傅犹豫一阵,取出些烧红了的鼎砂问道:“拿什么盛放?”

默娘伸出双手,掌心向上,卷成瓢状,道:“就放在手里。”

尹师傅骇然,道:“姑娘不是在闹着玩吧,这可是烧红了的鼎砂啊!”

围观的乡亲也是惊奇,哪敢用手接烧红了的砂?

默娘道:“自然不是闹着玩,师傅快点浇好了!”

尹师傅还在迟疑,只听默娘又催促道:“快浇啊,不然砂要凉了!”

尹师傅这才将烧得通红的鼎砂往默娘两手手心各浇上一点,自个儿的手却禁不住地瑟瑟颤抖。

就在尹师傅浇砂时,却不知默娘早已运动玄微秘法,只见通红的鼎砂一经触手便迅即冷却,变成两块月牙形状的铁块。默娘遂将铁块往地上一甩,说一声:“好了!”

尹师傅再看时,先前所铸的几尊鼎的漏洞早已修复,地上却留下两块月牙形砂铁,一面平整,一面凸出,一只凸面朝上,一只凸面朝下。尹师傅骇异得半天合不拢嘴,乡亲们更是觉得匪夷所思。

默娘捡起地上的两块月牙砂铁,仍微笑着对尹师傅道:“谢谢师傅的鼎砂!”说完,也不待尹师傅再说什么,径直回到家来。

看官!这两块月牙形砂铁不单是为尹师傅补了漏洞,更因默娘此时功法早已精熟,借着铸鼎之砂,制成了两件独门法器,成为日后既能显示信众卜问吉凶之卦,又能作为对阵之利器,这便是后来人们因其形似月牙而取名的筶杯。

不说筶杯神奇,却说这一日,默娘离岛去陆岸贤良港口的集市上给家里添些物用。从湄洲岛到贤良港,少说也隔着五六海里,岛上人出岛,皆靠舟船摆渡。默娘来到码头,左等右等,总是不见渡船。看看时辰,不免焦急起来,抬眼望向宽阔的海面,仍无只船帆影。当她将目光收回时,却见码头前有一富户人家,屋檐高翘,门庭宏阔,大门前铸有一铁马。默娘来到铁马前,念动真诀,瞬间铁马策动而起,遂跃身上马,飞驰于海面,不一时便抵达对岸。港岸上的人,见默娘骑青骢,不闻嘶鸣鞍镫之声,如同天马行空,个个无不惊骇。

默娘到得陆岸,下了马,复念真诀,这青骢自然是飞回岛上主人家去了。港口赶集的人不识得默娘,只言岛上有一女子,骑着天马游海,即将这事传播开来,人们竞相争睹默娘风采,道途为之堵塞。

赶罢集,默娘乘船归岛。东海之岸,浩渺水天,海面上无风三尺浪,若遇刮风,更是波涛起伏,舟船无法行驶。默娘早晨出门,还是风和日丽,此时乘船返回至中途,忽然大风骤起,浪涛汹涌,舟船如同一片浮叶,随波起伏,摇晃颠簸,眼看着要翻覆汪洋。满船的人,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艄公此时也乱了方寸。默娘对众人道:“大家莫要惊慌。”说罢,起身将从集市上买来的草席挂在桅杆上。

艄公不认识默娘,也不知骑马渡海的事,此时看见默娘张挂草席,哭笑不得地说:“姑娘,这是在海上,不是在岸上摆家家,挂草席做什么?”

默娘笑笑,并不作声。

顷刻,只见风鼓草席,竟似满帆,虽仍颠簸,却行驶如箭,不一时便抵达岛岸。满船之人无不惊叹,啧啧称奇。不久,十里八乡早已传遍默娘骑马渡海和张席为帆的事,人们都知道湄洲岛上出了一位神奇女子。

却说默娘诞生林家,这些年四个姐姐先后出嫁,哥哥洪毅虽早已成婚,却一直没有生育。默娘性情善良、文静,极重孝悌,自打懂事起,除了诵经修炼,平日里穿梭织布、浆洗缝补、炊煮洗刷,尽力与嫂嫂一起打理。

两日前,父亲和哥哥已出海捕鱼。这天默娘做完功课,正在穿梭织布时,忽然,铜符警鸣,早已知父兄遇了狂风,处境十分凶险。这一惊非同小可!默娘来不及多想,元神即离了躯体驰援。

母亲王氏进屋,见默娘伏在机上,心里觉得奇怪,便道:“这孩子平日里睡觉少,今日怎的在机上眯瞪起来,许是梦魇了!”忙走到默娘身边,连连呼唤,却没有响应。母亲再细看时,只见默娘一手紧持织梭、一手牢握机杼,神情惊惧,唯恐丢失,汗如雨下,急忙伸手将其推醒。只因这一推,有分教:夫君安然归家来,丧子之痛有谁知。

却说默娘元神驰往出事海域,只见狂风呼啸,惊涛如山,一浪高过一浪。父亲和哥哥各自所驾的渔船,被巨涛时而推至浪峰,时而跌入低谷,眼看是要舟毁人亡了!默娘因是元神赴救,其时尚不能发音呼叫,情急之中,即用一只手把住父亲的船舵,另一只手把住哥哥的船舵,倾力助父兄脱险。危急中,父亲感觉似有人帮助掌舵,力挽即将倾覆的危船,随之哥哥亦有了同样感觉。只可惜,此时母亲急推急唤——

默娘元神复归,即刻惊醒。那只握有机杼的手仍紧攥不松,另一只手中的织梭却坠落于地。默娘随即哀恸哭泣,悲痛不已。

“好端端为何哭泣?”

“阿妈,为何要唤醒默娘!父亲和哥哥遭遇暴风危在须臾,我正在援救,只因阿妈急推,父得保全,哥哥却是殁了!”说罢,握着机杼捶胸顿足地痛哭。

父亲的船虽在巨浪里穿行,船体倒还平稳,心里却又担忧儿子,回过头来看见洪毅双手抓着舵把,正在吃力地摇动。就在此时,狂风又掀涌起一堆更大的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劈来,当他惊恐地用力喊出“小心”时,洪毅与船已被巨浪无情吞噬……

父亲的神志已经麻木,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驾船归来的。其实,即便他神志清醒,如若没了默娘相助,也万难逃脱葬身大海的厄运。

默娘惊醒,织梭坠地,正是松开了抓着哥哥舵把的那只手,虽是在悲痛哭泣中向母亲诉说,另一只手却仍紧握不放。许是父女心性相通,许是海神心力所至,父亲就是这样在神志麻木的状态下安然驾船回到了港口。

父亲回来已是傍晚。乡亲们闻讯后,纷纷赶至林府探询。母亲、嫂嫂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在撕心裂肺的哀嚎中几度晕厥。祖辈在海里谋生,曾经遭遇过无数次风浪劫难的乡亲们,面对林家的变故,内心的悲痛感同身受,一同流淌着恓惶的泪水。

默娘抱着晕厥的母亲,泪水如同决了堤般流泻不停。

待到母亲转醒,默娘擦干泪水,毅然道:“阿婆、阿伯、阿叔,请回家歇息吧。明日一早,我去寻回哥哥的尸身。”

众人闻言,忙劝道:“风浪恁大,到哪里寻找?”

“如此凶险,别再有什么意外!”

默娘道:“谢谢叔伯阿婆,我自有道理。”当夜无话。

次日早晨,默娘正要驾船去寻找哥哥尸身,乡亲们闻讯赶来,看到海面依旧浪涛连天,哪里能出得了海!纷纷劝说默娘莫要行险。默娘内心积压的悲痛,直到此时才随着一声天恸地悲海惊的哭喊释放出来:“我要找回我的哥哥啊!”

只因这一声哭喊,却已惊动天庭。赤脚大仙急向玉帝禀报。玉帝沉默了一阵子,道:“丧兄之痛,其情何堪!着东海龙王襄助找寻。”

只因这一声哭喊,乡亲们的心灵被默娘的孝悌所震撼。人伦之亲,手足之情,足以让人因悲而生义,因义而生力,只见十数人不言声地登上船,解了缆跟随默娘出海。

只因这一声哭喊,早已惊动了东海龙王。还未待赤脚大仙至,龙王略一合计,便对值日虾将道:“传旨水族众生,速查海神之兄尸身,午时前完整奉送,不得有误!”

默娘带领四只船,在波山浪谷间行驶了约摸两个时辰,忽见鲸鱼列队、龟蚌成伍、虾蟹排行,齐涌而至。随船出寻的这些渔民,平日里撒网捕捞,只是一网一兜的量,今天海面聚涌而来的大片水族,让他们个个惊异得不知所措。

默娘躬身一揖,又挥了挥手,水中灵物便沉潜不见,哥哥的尸身随即浮出水面——随行出海的人都在心里道,林家的这位姑娘,只怕不是凡人!

寻得哥哥尸身,归岛择地安葬。父母与嫂嫂哀嚎痛哭,默娘却将泪水倒着往心里流——她看到双亲的突然苍老,天下父母,有谁愿意白发人送黑发人?她看到嫂嫂的凄惨悲痛,天下伴侣,有谁愿意中途撒手?她失去情同手足的哥哥,切肤之痛,唯有自己感受!许是泪水朝着心里流得多了,她反倒决绝起来,面不悲伤,异常镇静。

只这一刻,她想得更多更远——天下渔家,有多少人曾经遭遇或者今后还会继续遭遇这丧子之痛、丧夫之疼与断手足之悲?她对仍在痛哭的父母、嫂嫂,对哥哥的亡魂,亦是对前来送葬的乡亲们,更是对天对地对海大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为渔家拔苦救难,消弭祸灾,此生默娘誓不嫁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