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大仙指点迷途 白蛇娘子施救饥困
第二十六回 赤脚大仙指点迷途 白蛇娘子施救饥困
诗曰:
光武兴汉多劫难,波折重重又惊险。
仙家顺天应时运,解除灾厄弹指间。
话说佛祖化沙为鸽,救了刘璜、刘秀,出得殿来,却见赤脚大仙在外恭候。
大仙伏拜道:“佛祖慈悲,施救汉主姐弟,小仙奉玉帝旨意前来拜谢!”
佛祖道:“扶正祛邪,该为之事。汝既已来,接引去吧。”
大仙一揖,道:“谨遵法旨!”待直起身时,佛祖已去得远了。
大仙先是在城外,将刘秀、刘璜所乘坐骑,系在一棵树上,又察吴汉所率兵马正在前往赵山一带的路上,身后并无追兵,随即驾临赵山上空。
大仙明白,此处当为汉主转折之地。眼下,务要先将撤出城的兵马安顿妥当,以为数日后大用。大仙四处察看,却见不远处有座峰高岭峻的金鸭山,峰顶平坦宽阔,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去处。
大仙再看脚下的赵山,满山尽是草丛,并无树木,法眼又顺着左面的山坡看去,却有薄雾缓缓飘升。圣心一动,即降临峰顶,来到薄雾飘升处,只见一面数丈高的山壁上有一洞,洞口光滑净洁,薄雾正是从这里飘出来的。
大仙道:“洞内可是千年白蛇?”
大仙言罢,随一阵浓雾,洞内飘出一位身着一袭白纱、足踩一双白鞋、手握一柄白拂尘的姣颜美目的女子来。只听那女子道:“正是!敢问尊姓大名?”
“吾乃赤脚大仙。”
“拜见大仙!”白蛇娘子随即盈盈拜了下去。
“免礼!”
“大仙莅临,所为何事?”
“汝静修千年,论功已是厚实,论德却还薄弱。”
“千年修炼,竭尽全力,却总不得了道,还请大仙指点!”
“修行了道,首为立德,功尚在其次。于汝而言,修真以功始,亦是不得已之事。而现时,功法已成,当重在立德行德。”
“何以立德行德?”
“德即善、即真。心存善念,救难济苦,是为立德行德准则。”
修炼已有千年的白蛇娘子,似有所悟,又似迷惘,道:“立德行德又从何做起?”
“即从一言一行起。”
“吾在此山修炼,又怎样做起?”
“天地广阔,何必拘泥一地?”大仙说罢,忽又觉得白蛇千年修得人身何其艰难,与人修道大是不同,虽是未曾伤害过性命,却哪里通晓这些道理,遂又道:“汝不论在何地,心存善念,见危扶危,遇难救难,累功积德,自有了道之日。”
“谢大仙指点!”
“明日午时,汉主姐弟困顿此山,汝可觅食救困接济,当是功德一件。”
“请大仙放心,吾定会周全。”
却说吴汉、耿弇等率众行至赵山半坡的赵垱村,见天色已晚,即分派号房,安顿歇息。
连日鞍马劳顿,吴汉、耿弇疲惫至极,正在酣睡时,却见赤脚大仙走进屋来。但见:
春夏秋冬赤双脚,五岳三山任逍遥。
宽袖袍衫裹风雷,镇伏魑魅荡魔妖。
浓眉虬髯威严相,头顶发谢无丝毫。
双肩担待众生苦,沧桑人间弘大道。
看官!吴汉乃二十八宿亢金龙,耿弇乃房日兔,自是识得大仙,即伏拜道:“不知大仙驾临,失礼得紧!”
“无须多礼!”大仙道。
“大仙夤夜前来,有何赐教?”
“此处东南向有一金鸭山,汝等明日至此山扎营,两日后汉主姐弟现身时下山接迎,当会大胜。”
“谢大仙指点!”
却说刘秀与刘璜在太和寺大殿内,等到天色黑尽,这才走出殿来。侧耳听四周没什么动静,刘璜低声道:“明日城门定是严查,如何能得出城?”
刘秀道:“只能见机行事,不行就硬闯出去。”
刘璜道:“我们没马,即使闯出去……”
刘璜正在说时,只听得一沉稳浑厚的声音传来:“明日辰时出城,至赵山暂避,两日后去金鸭山。”
两人一惊,即四处查看,黑暗中并无来人。刘秀道:“不知何人,又为何如此说?”
刘璜道:“不仅出城的时辰,还有出了城奔逃的方位,都安顿得如此清楚,定是老天爷眷顾了!”
黑暗中刘秀点点头,道:“但愿明日顺当。”
刘璜道:“眯瞪一会儿吧。”
说罢,两人复回殿内,靠着神台,闭了眼歇息。
次日天亮,挨到约摸卯辰交替时,刘秀与刘璜从小巷子里七拐八弯来到城门,只见守门莽军盘查极严,不仅城墙张贴刘秀画像,且出城之人,男女必要脱帽解巾询问盘查。看看混出城去已无可能,刘秀低声道:“我在前,你在后,硬闯出去!”
刘璜点点头,刚抽出佩剑,忽地一股狂风卷起,城门顿时尘埃弥漫、沙走石飞。刘秀见状,说声走,拉着刘璜随狂风跃出城门。
在城门盘查的是一名莽军偏将。当狂风卷起沙土时,这偏将虽眯了眼,却从眼缝里看见刘秀闪过的身影,大喊道:“刘秀,快捉刘秀!”
随着喊声,风即静止。守城莽军看时,奔出城门的正是刘秀和刘璜!遂齐声发喊,随了偏将急追。
刘秀出了城门,不敢片刻停顿,拖着刘璜拼命狂奔。奔不过里许,早听得背后喊声震天,心里正在焦急,却见迎面奔来两匹马,分明是自己与姐姐的坐骑!
刘秀上了马,让刘璜在前,自己在后,扬鞭朝赵山疾驰。
莽军紧追不舍,相距不足半里。
刘秀在赵山一带曾招募过兵丁,路途倒也熟悉,纵马一路狂奔,约摸一个时辰,早已到了峰顶,回头看时,莽军也已追到半山腰。
却说赵山峰顶,尽是灌木草丛。刘秀与刘璜正要寻找藏身的地方,四周忽然密密麻麻蹿出一丈多高的刺杉来。怎见得这刺杉:浑身叶刺,密密匝匝全伸展;刺似针锋,人畜碰时血直流。
再说纵马狂追到半山腰的莽兵来不及收缰,坐骑被满山忽然冒出的刺杉刺伤,又惊又疼直尥蹶子,早被抛滚山坡。莽兵爬起来细看时,才知被此物所伤,又挥刀扬剑,费些力气,只砍得针叶,枝干仍挺在那里,却是一筹莫展。
严尤见此情状,心想,若是用兵尽行砍伐,这满山遍野的刺杉,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决然不是办法。他又向山顶望去,除了刺杉什么也看不见,遂狠狠地道:“将山围了,山上无处觅食,围困几日刘秀自会走出。”说罢,将数万兵马分拨,严严实实地将赵山四面包围起来。
几乎是在刘秀上赵山的同时,吴汉、耿弇等率众亦抵达金鸭山,即在峰顶扎营。
却说刘璜、刘秀在赵山顶,虽说四周已被围困,但有刺杉隔阻,莽军一时还上不来,倒也不是十分急迫。两人坐下来歇息,顿觉饥肠辘辘,这才想起,自头日午时到现在,水米不曾沾牙。
刘璜起身,四处寻找野菜果实充饥,但山顶除了刺杉,并无可食之物,心里不免嘀咕:“饥渴却是如何解决?”
却说山顶的刺杉东、西、北三面极密,独南面稀疏。刘璜顺着稀疏空间一路寻找,不觉来到白蛇娘子修炼的那处山壁前,却见洞口下方摆放了一碗一碟一壶,碗里菜肴,碟里馒头,飘出阵阵香味。
刘璜也不多想,道:“我与弟弟饥渴难忍,这些饭菜今日借用,日后定重重还报!”说罢,端起碗碟、挽了壶回到山顶,两人饱餐一顿。
到了傍晚,刘璜又为吃食发愁,便拿了碗碟复至山壁前,却见早有一只篮子盛些米饭,一只盘子装些菜蔬放在洞口下方。刘璜很是奇怪,道:“洞内何人?济救我姐弟,实在感激不尽!”说罢,四周静悄悄并没有回音。刘璜便将食物又搬上山顶。
次日三餐,如昨日一般,刘璜至时,总有现成的食物整齐摆放在那里。
因明日要离开,食得五餐却不知何人接济,刘璜站在洞前道:“洞内是何高人,慈心善举,济困救难,刘璜在此拜谢了!”躬身拜罢,洞内仍静寂无声。
刘璜又道:“还请高人留个姓名,待日后还报!”
仍无回音。刘璜继续道:“受人济困之恩,若是不晓得何人所为,刘璜与弟弟日后如何补报大恩?若是高人不便现身,万望说与姓名!”
还是没有回音。刘璜无奈,再拜罢,返回山顶。
第三天一早,刘秀与刘璜牵了马,沿峰顶七拐八弯,从刺杉稀疏处艰难穿行。好不容易出了刺杉林,早遇着围山的莽军,姐弟俩一前一后疾驰而去。莽军见是刘秀,高喊着:“刘秀出来了,快来啊!”围山的其他莽兵闻得喊声,一起迅速追赶过来。
刘秀与刘璜在前翻岭跃沟,急慌奔逃,莽军紧随在后,穷追不舍,不觉已至金鸭山下。
刘秀抬头看时,只见金鸭山山势陡峭,雄峻挺拔,正要下马徒步攀登,忽见吴汉、耿弇等人带领众军,挥舞旗帜呼喊着冲下山来。多少回艰难困顿,多少次危难险境,使这位立志开创宏图大业的一代明君濒临绝地,此时一桩桩一件件全涌上心头。刘秀直觉得浑身血脉贲张,内心随即涌动起难以按捺的巨涛狂潮,眼里不禁泛出了莹莹泪光!刘秀勒转马头——就在马头勒转的这一刻他的帝业亦从此有了转折——望去,却见莽军个个如泥塑般呆立不动。
却说莽军追至金鸭山下,忽听得杀声震天,忙抬头向上望去,只见峰顶兵戈耀目,旌旗漫舞,数不清的神兵天将足踏彩云,呼喊着冲下山来,早惊得魂不附体,僵立在原地。刘秀率将士冲至近前,放开手脚砍杀,顿时鲜血溅起一道道红光。莽军闻到血腥,这才回过神来,丢了盔甲慌忙逃命。
莽军瞬间溃败。刘秀率将士随后掩杀,直追至离滚河不远处的狮子山,这才停了下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