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显应普天下 万民感戴上奏疏
第七十五回 威灵显应普天下 万民感戴上奏疏
诗曰:
煌煌恩德众口赞,赫赫勋劳千古传。
感佩敬仰圣母情,表达始祖陈心愿。
话说这年的七月十五,上山还愿的人特别多。有一张信士边叩首边念叨:“娘娘大恩,弟子感激不尽。家母身体已康复,娘娘感应啊!”这张信士的母亲原先身体富态丰腴,面色光泽红润。谁知一年前,突然莫名其妙地开始消瘦。再后来,张母总觉得饥饿,饭量不减反增,整日里不停地吃喝,而身体却已骨瘦如柴。一个多月前,其子请了碧霄娘娘法驾到家医治。娘娘施法赐药,并嘱咐捉来一只公鸡。张母服药后,不一会儿便连连呕吐,待食物呕完再呕时,竟然呕出了一堆虫子。公鸡见是虫子,忙忙地啄食个干净,在场的人无不惊奇。此后,张母将息调养,身体逐渐康复,儿子忙赶上山来还愿。
还愿的信士七嘴八舌,各自陈述娘娘的灵验,纷纷赞颂娘娘恩德。一旁的刘学兵会长听众人感佩赞颂,又想起娘娘为母亲医病的大恩,忽灵机一动,道:“莲花山娘娘感应,我等沐浴神恩,车载斗量,言说不尽。世间的人建了功劳有政府表彰,娘娘勋劳当向三清始祖上奏疏恳请旌表,表达我等心愿。”
众人齐声道:“这主意好!就请会长代万民上这奏疏。”
这个提议主意是好,但如何办却犯了难。之所以难,是因为此事莲花山有史以来第一次,无先例可循。众会长聚在一起商量,觉得事涉娘娘,娘娘多有不便,还是禀奏大王定夺。
大王示谕众会长:“娘娘功高勋著,当应旌表。汝等先做准备,待吾请旨后定夺。”
随后,大王对碧霄道:“众会长拟代万民向始祖升表,恳请旌表娘娘之功德,吾已嘱先预做准备。”
碧霄道:“此事却是不妥。合堂众仙,尽力为民,此功吾不能独揽!”
大王道:“此话过谦!自娘娘主事莲花山,竭尽全力为民,功德处处彰显,众生有目共睹,万仙亦佩服之至。民心民愿,兹事体大,当应顺着这愿心。娘娘勿再谦逊,吾这就禀报玉帝请示法旨。”
碧霄道:“委实难为情!”
大王随即拟就奏章,专程赴灵霄殿禀报。
玉帝闻奏,道:“此事意义重大。汝且先退下,吾自有区处。”
大王奉辞,玉帝即禀报三清始祖,最后道:“人间奏请始祖旌表碧霄,意义非同一般。吾意凡洞天福地、五岳四渎、十洲三岛、正一真君、全真真人、城隍及主十方之仙家齐去,以达到宣扬激励之目的。”
三清始祖法旨允准,吉日定在九月二十九日。这是八月初的事情。
看看升表的日子临近,云霄、琼霄两位娘娘提前两天来到莲花山。三姐妹相见,喜悦自不必说。碧霄陪大姐、二姐拜会诸仙后,一同来到三霄洞。当看到三尊天然色泽的玉石雕像时,云霄问道:“此石可是当年极祖为吾姐妹复原真身之三地灵石?”
碧霄道:“正是。”
数千年前发生的事,恍如昨日,三姐妹不由感慨一番。只听云霄道:“造化应劫,犹如一梦。经了此劫,转入神道,吾姐妹先后临凡,历经百般苦楚,励志修真,却亦未辜负极祖、道祖之期许。此次信众升表,实是人仙两界从未有之事,足证三妹厚积之功果。”
琼霄道:“大姐说得极是,真为三妹骄傲!”
碧霄道:“快别这样说,比起两位姐姐来,小妹还差得远呢!再说,吾姐妹三尊一体,即便有功果,亦多得两位姐姐襄助,故此次信众以三霄之名升表。”
云霄道:“这可使不得,当独以三妹之名!”
琼霄道:“三妹,就依大姐所说,快快更正过来!”
碧霄道:“信众敬奉吾姐妹,吾弘法亦以三霄之名,何能独书小妹之名?两位姐姐勿再多说。”
碧霄如此胸襟,让云霄、琼霄大为感佩。
却说九月二十九日前一天,大王早在玉帝所赐宫阙殿院搭台布景,准备迎接道祖和万仙。莲花山信众洒扫道途,张灯结彩,圣山气象一新。到了升表的这一天,峰顶丝竹八音和鸣,锣鼓铿锵喜庆,巨鼎香炉早燃起巨香。看看时辰将近,三霄、大王、大圣等至殿门迎接各路诸仙,雷祖率牛王、马祖在殿院照应。不一时,青亘山、太白山、道龙山、马王山、莲云山、青龙山、青凤山、二龙山、黄蒿山等莲花山辐射的一百五十余方之仙家先后到来。众仙相见,稽首问候,互道幸会。看官!这一百五十余方,有的是十方,有的是一方,此次奉玉帝诏命仙家悉数参加。
过不多时,道教正一盟威派自东汉至民国一千九百余年道统承袭相传,经历代敕封的六十二位真君:张衡、张鲁、张盛、张昭成、张椒、张回、张迥、张符、张子祥、张通玄、张恒、张光、张慈正、张高、张应韶、张颐、张士龙、张修、张谌、张秉一、张善、张季文、张正随、张乾曜、张嗣宗、张象忠、张敦复、张景端、张继先、张时修、张守真、张景渊、张庆先、张可大、张宗演、张与棣、张与材、张嗣成、张嗣德、张正言、张正常、张宇初、张宇清、张懋丞、张元吉、张元庆、张谚頨、张永绪、张国祥、张显庸、张应京、张洪任、张继宗、张锡麟、张遇隆、张存义、张起隆、张钰、张培源、张仁晸、张元旭、张恩溥联袂而至,又不免一番礼仪。正说时,又见道教全真派北宗五祖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率北宗七真无为真人马钰、蕴德真人谭处端、长生真人刘处玄、长春真人丘处机、玉阳真人王处一、广宁真人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以及八仙之铁拐李、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蓝采和与全真派南宗五祖紫阳真人张伯端、杏林真人石泰、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真人陈楠、紫清真人白玉蟾及彭鹤林真人、刘永年真人等结伴而至。在三霄等施礼后,全真诸真仙与正一盟威诸真君相互一揖,尽了礼数。这正一与全真两道派,自创立以来,这些教祖真君从未曾如今天这般齐集聚首,只见正一盟威诸真君一色的汉式道袍道冠,穿戴整齐,全真诸真仙宽袍长衫,道发绾髻,个个精神抖擞,道德清高。一阵寒暄后,大王将其恭送殿院,早有雷祖等依次安排就位。
随后,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十洲及昆仑、方丈、蓬莱三岛所派仙家至,三霄等刚才接引罢,又见王屋山洞王真君、委羽山洞青童君、西域山洞上宰王君、西玄山洞无极真君、青城山洞青城丈人、赤城山洞玄州仙伯、罗浮山洞青精先生、句曲山洞紫阳真人、林屋山洞北岳真人、括苍山洞北海公涓子十大洞天之仙真,三十六小洞天之霍桐山洞仙人王纬玄、东岳泰山洞仙人山图公子、南岳衡山洞仙人石长生、西岳华山洞真人惠车子、北岳常山洞真人郑子真、中岳嵩山洞仙人邓云山、峨眉山洞真人唐览、庐山洞真人周正时、四明山洞真人刁道林、会稽山洞仙人郭华、太白山洞仙人张季连、西山洞真人唐公成、小沩山洞仙人花丘林、潜山洞仙人稷丘子、鬼谷山洞真人崔文子、武夷山洞真人刘少公、玉笥山洞真人梁伯鸾、华盖山洞仙人羊公修、盖竹山洞仙人商丘子、都峤山洞仙人刘根、白石山洞白真人、岣嵝山洞钱真人、九疑山洞仙人严真青、洞阳山洞刘真人、幕阜山洞陈真人、大酉山洞尹真人、金庭山洞赵仙伯、麻姑山洞王真人、仙都山洞赵真人、青田山洞傅真人、钟山洞龚真人、良常山洞李真人、紫盖山洞公羽真人、天目山洞姜真人、桃源山洞谢真人、金华山洞戴真人,七十二福地茅山、盖竹山、仙磕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清屿山、郁木洞、丹霞洞、君山、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郁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三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精山、阁皂山、始丰山、逍遥山、东白山、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萝山、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山、商谷山、九公洞、司马悔山、长在山、中条山、茭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瑰山、金城山、九云山、北邙山、卢山、云台山高仙真人,神州主十方之仙家以及兼司阴阳两界的州侯府公诸城隍陆续而至,免不了与三霄娘娘相互施礼道贺,大王一一接引而去。
随后,天官、地官、水官三帝,文昌帝与东岳天齐仁圣帝,西岳金天顺圣帝,南岳司天昭圣帝,北岳安天玄圣帝,中岳中天崇圣帝联袂而来,三霄行礼后,随即接引殿院。
又有四渎之长江江渎广源王、黄河河渎灵源王、淮河淮渎长源王、济水清源汉济王与东海龙王广德、南海龙王广利、西海龙王广润、北海龙王广泽相继又至,行罢礼,大王接引入院。
正在此时,众仙听得璎珞叮当、仙乐阵阵,早见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率太白金星、托塔天王及马灵耀、赵公明、温琼、关羽四护法元帅莅临,碧霄领班道:“三霄等恭迎圣驾!”
玉帝道:“尔等平身!”
三霄等起身,玉帝道:“始祖法驾即到,吾等在此接驾。”正说时,只见元始天尊乘沉香辇、灵宝天尊乘奎牛、道德天尊乘青牛,由四大天师、护法四圣护驾而来,众仙跪伏齐声道:“拜迎师伯、师父、师叔!”
元始天尊道:“都起来吧。”
众仙起身,三霄等接引始祖进入殿院,雷祖等万仙恭颂圣安后,元始天尊居中,灵宝、道德两天尊居左右,这才坐定。
与始祖座位相对,玉帝与王母娘娘居中,万仙依序排列站立。
少顷,大王伍子胥出班奏曰:“启禀始祖,莲花山三霄观碧霄,长期以来,秉承吾教之宗旨,济世佑民,功德赫赫,民众感戴不尽,陈书始祖恳请旌表。现请法旨,万民奏疏由肖罗晖道长诵读,莲花山及所属方社仙家附议。”
元始道:“准奏。”
肖罗晖道长身穿道袍,头戴道帽,与众信士跪伏在莲花山三清殿香案前,朗朗开读:
三清始祖:
莲花山神恩浩荡,感召深远,万民感恩戴德,众口皆碑,盖因三霄娘娘及宝山合堂诸尊神以普度众生为宗旨,弘扬道法以一贯,广施恩威,感应灵验。众弟子追随敬奉娘娘多年,耳闻目睹,亲身体验,竭诚敬奉不足以报恩,五体投地亦难尽感佩。今代万民谨具疏文,吁求旌表其功德。
普度众生,济民同日月。三霄娘娘秉承为民解厄,普度众生之宗旨,胸怀众生,肩担道义,如慈母护子,殷殷心切;以大爱佑民,悉悉深沉。每岁元旦,必禳星祰斗,消灾送瘟,祷告上天护佑万民。每逢春至,必盛举水会,调风顺雨,祈求甘霖以荫桑梓。民众凡遇疑难,或遭灾祸,或生不测,或求医病,或请解厄,有求必应,应必灵验。阳庄阴宅,民事冥案,亲力亲为,全力解救,消弭灾难。天庭冥府,不辞辛劳;赴汤蹈火,无畏艰难。广施道法,尽竭所能,神恩无以计量,功德不可胜数,一一烙印万民心中。其感应之灵,与日俱增,呼一声三霄,邪祟退避犹恐后;唤一句娘娘,信众顿生主心骨。万民感恩之心,日月当以做证;信众敬仰之情,山河可予为凭。由此,大道恩威,播于途、播于市,深深植根民心。济民普度之功德,与日月同辉,与天地长存!
肖道长诵读至此,殿院众仙齐声喝彩。
王母娘娘道:“这碧霄为民,十分精心,奏疏所言,俱是实情。吾在此山,深感信士对吾教之崇敬,皆缘于碧霄之功!”
无量祖师接过话道:“地处旱原,水为生命之源。碧霄为解旱灾,只这水会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诚心所至,换来风调雨顺、物阜民丰。碧霄之功,堪称彰昭日月。”
下元三品水官帝君道:“除开水会,亏得碧霄心思灵巧,想出个南水北调之方,将闽地台风之豪雨,均匀旱原,惠及两地。天后亦是有功!”
琼霄向水官帝君微微颔首致谢。
东海龙王道:“是啊,是啊,南雨匀北,又专划接济通道,亏得碧霄、琼霄慧心灵巧,想出这等法子来!”
肖道长接着诵读:
护国佑民,丹心赐福祉。民富康则天下宁。佑民即助国。三霄娘娘碧血丹心,护佑神恩庇荫之地,黎民沐浴福泽,十方祥和,平安盛世。国运盛则民富康,民富康则宝山香火兴旺,神圣事业便具厚实基础。数十年来,宝山随国运盛隆,庙宇等一应设施建设欣欣向荣,规模旷古空前,影响今非昔比。三霄娘娘对宝山建设倾全部神力,呕心沥血,独具慧眼,巧运匠心。庙宇建筑,座座雄壮巍峨;布局严谨,幢幢对称流畅。恢宏壮观,大气磅礴,为历史所仅有,成人间之胜境。为建宝山,多次派弟子赴神州名山参观学习,采古今建筑之精华,集南北宫殿之大成,使宝山庙宇既有本方特色,又兼具各地所长,比之其他地区名山古观,独具雄浑壮美、苍远钟灵之气。尤其,宝山升格具里程碑意义,创神圣伟业宏图,成宝山大兴隆基。三清始祖驾临莲峦之日,为宝山道观升格之时。千禧之年,政府批准登记三霄观,纳入国家保护和管理。始祖驾临,为道观升格之根本;政府登记,由宝山影响所使然,皆三霄娘娘艰苦创业奠基、精心筹划运作之功矣。现时,宝山感召深远,声名广传,东北燕京,东南八闽,西南大理,西北诸省,东岳西岳,崆峒武当,影响广远,颇负盛名。每遇庙会,信士弟子有如潮涌,八方来客摩肩接踵,车流汇聚,道途拥塞,香客累计达数百万众,影响范围已远不限于陕甘宁三省之域,不仅感召许多内地同修,进而其他各门教众,甚而吸引西方游客前来观瞻。宝山香火兴隆,皆由娘娘感应;莲峦盛况空前,盖因三霄威灵。三霄英名,已在万民心中竖起巍巍丰碑。
万仙又是一阵极其响亮的喝彩声!
大王道:“莲花山建设数十年,充满艰辛,极其不易,吾经历其中,感触颇深。成就今日之局面,全赖碧霄主持,堪称勋绩卓著,劳苦功高!”
大王刚说完,大圣出班,前走几步,抓耳挠腮急道:“始祖,这碧霄建山,着实辛勤,吾确实佩服得紧!”说着更是激动起来,忽见始祖座前置有一香案,正欲跃上,却又觉不妥——今日不比平常,此地亦非闲耍之地,当即又退了回来,惹得众仙忍俊不禁,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三位道祖亦相视一笑,只听大圣接着道:“建山前后,吾知晓一切,从选址到设计,从经费筹措到动工建造,大费心思,不辞辛劳,只这份恒心毅力,吾等感佩得紧!”
雷祖道:“大王、大圣所言不虚,佑民富康平安,成就太平盛世,而太平盛世,又促进吾教蓬勃发展。莲花山建设恰印证着这种良性循环。碧霄当居首功。”
众仙点头:“极是,极是!”
肖道长接着诵读道:
宣化大道,慧心化民风。三霄娘娘对道之宣教,重视有加,力倡践行,悉心弘扬道法,劝人向善、行善,夯实修行之基,培育厚道之根。运用教义精髓,诠释约束戒律。三霄娘娘度化育人,着眼根本,端正品行,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为人处世,首先孝、悌、忠、义;品行修为,必要信、礼、廉、和。民风教化,会长率先模范,带动信众而普化万民。情深切,寄望万民向道举善;意深沉,激励信众忠诚道德。日久天长,经年累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化育之恩,无异慈母教子;普度之德,如同师长育人。现时十方,总体民风淳朴,宅心仁厚,盖因娘娘教化之功。宣教信众万民,娘娘更重践行。普度众生,教化育人之功,娘娘不独揽,为道之勋著,诸神之功绩,谦逊之德,为众弟子楷模。为民请命,解厄消灾,棘手为难之事,娘娘虽有法眼洞悉天数,劫、运了然,却常以慈母慈悲之心,克难赴义,救民水火,万千民众之劫倾力承托。解厄时,难免有超越尊身法力所及之事,遇有过失,绝不推诿,全力担当,甘心惩戒,使众弟子感佩。三霄娘娘于道之忠,为民之诚,律己之严,实为众弟子所仅见。
喝彩声毕,关帝奏道:“要说这宣化大道,化育民风之效甚为显著。此地民众信奉吾教,晓得敬道畏天,以致作奸犯科、损人利己者大为减少,当是碧霄宣教之功。”
土地公出班道:“举家和气,邻里和睦,尊老孝顺,为子榜样,在十方亦蔚然成风,此功该当旌表!”
一向以护法严厉、疾恶如仇著称的王灵官跨前几步道:“碧霄心系众生,慈心大爱,凡遇危急,不计得失,不顾荣辱,敢当敢为。吾司纠察之职,实为其肝胆品质感佩!”
三清始祖点头赞许。
肖道长接着念奏疏——
送子赐福,神恩浴桑梓。娘娘司出生先后之职,兼普度教化之责。本籍方社,万民沐浴神恩,人丁兴旺,安居乐业,虽地处偏僻,却人杰地灵,盖因娘娘送子赐福,教化有方。民以子嗣为孝首。凡民求子,娘娘均遂其愿,子嗣有继,顺和心安,大道之恩,感戴无限。不仅信众,其他各门教众或求医治病,或求子嗣,娘娘慈悲为怀,亦多显感应,求者顶礼膜拜,感激涕零,神恩浩荡,威力无穷。抱来天上麒麟子,送与人间积善家。方社民众,农、工、学,军、政、商,各行各业,尽显风采。从军从政者,既有文臣,又有武将,道省级七八位,州地衔数十人,七品官众多,一般吏万千,履职尽责,保国为民。数十年高考应试,举人士子不胜数,状元拔箸多所得,海内名校有士,漂洋留学存迹,莘莘学子,留名史册。商贾之士,诚信为本,才智取胜,勤奋者超越省际,贤能者富甲一方,经商致富,贡献多多。此情此景,民喜神悦,全赖三霄庇荫,仰仗娘娘指引,万民称赞,众口诵传。
肖道长诵读刚一停顿,九天娘娘出班奏曰:“莲花山所属各方神庙,吾在几处主事,送子赐福,从政为官,经商致富,多得碧霄指点,民众切身体会,由衷感激。”
文昌帝君道:“碧霄尊儒,自称亦为儒家门生,故十分重视文化,于十方推崇、倡导勤学,已蔚然成风。这些年应试,竞争激烈,本方大考中榜者极多,碧霄做得不错。”
待帝君说完,山神出班道:“莲花山所属方社,大多地处偏僻,山大沟深。然此地却人才辈出,不因偏僻而荒凉,在西北之域亦是有名。有此局面,碧霄功莫大焉!”
众仙频频点头,以示赞同。
肖道长继续诵读:
虚怀若谷,尊儒又礼佛。三霄娘娘以慈母慈悲之心佑民,以礼诚相待道仙诸佛,众弟子感佩至深。道、佛、儒共处宝山,为海内所少有。长期以来,莲花山无教派之分,包容并蓄,和谐共生,相互影响和促进,彰显出雍容大度。有此局面,缘于三霄娘娘虚怀若谷,重儒尊佛。重建初期,时事艰难,经力极度贫弱,娘娘对佛仙奉香之所,不划彼此,不分薄厚,应时重建佛殿。后期,又不惜耗巨资,修建与三清殿相仿之大雄宝殿,气派雄伟,精美壮观。择日专派齐天大圣赴西天大雷音寺请回如来佛祖。香火供奉,特嘱信士用心,常年永续,一如道仙。对佛如是,于道仙更谦。娘娘事事思虑周全,处处以诸尊神为先。重建初期,经费捉襟见肘,娘娘嘱停本尊洞府香火,节资点滴,以助建山。后以娘娘名义布施捐款,当以亿元计,娘娘全部用于宝山。其间,依总体布局,循缓急先后,逐次精心修建。且,不论重修扩建,只有诸神宫殿安置妥当,方才顾其洞府。谦让诸神己为后,一视同仁不奢华,赢得诸仙尊敬,众弟子倍加尊崇。
只听无量祖师道:“佛祖得知莲花山方社民众吁请旌表碧霄功德,甚是欣慰,特嘱吾致意始祖,感念碧霄尊儒礼佛。三教共生,普世济民,唯莲花山独具典型。三教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堪称创举,实属难得!”
无量祖师说这番话时,三位始祖频频点头,一向不苟言笑,面部表情凝重的元始、灵宝两天尊,也颔首露出微笑。
眼光菩萨出班,轻启朱唇道:“碧霄处世,极具慧心、细心,只这三教融合,普度众生,极有创造性、实用性,前景当是无量。平时之礼尊,细心周到,于细微处见真诚,吾等甚是感佩!”
众仙佛称赞的空当,肖道长又诵念奏疏之结尾——
三清始祖!沧海为墨,写不完无量恩德;大地作帛,难书尽赫赫功勋。三霄娘娘普度众生——人心竖碑,众口立传,慈母心恩养十方,悲悯情济救万民;重建宝山——费神劳顿,不遗余力,道法弘扬具庄严之地,众仙修行有奉香之所;宣教大道——惠及当代,泽被后世,功高足以盖天,勋著更可覆地;送子赐福——厚德载物,恩深无量,国运永祚,因济济人才辈出,吾道常盛,有芸芸信士后继;谦逊之德——着眼大道,注重细微,品德可贵实为楷模,情操高尚堪称良师。十方有三霄娘娘,十方之运;万民有三霄娘娘,万民之福;道教有三霄娘娘,道教之幸。道法愈大,神威愈大,恩惠众生愈大!众弟子感恩感佩之余,简述其功,奏达始祖,恳请旌表,以圆民愿。祖恩浩荡,神恩永存。驾前拜奏,祈盼佳音!
这段发自肺腑、掷地有声、简洁凝练的结束语,又赢得众仙阵阵喝彩。
元始天尊看着玉帝道:“此奏疏所言碧霄之功,吾闻众仙很是赞同,亦感受民愿之诚之真。玉帝统领万仙,想必深有感触。”
玉帝道:“以万民之名吁请旌表道仙,千年万载,仅此一回,可谓史无前例,足证碧霄普世济民,感召至深。至于旌表与否暂且不论,只这碧霄所作所为,民之心愿如此强烈,本就非同一般,堪称万仙之表率。当然,信众为三霄吁请升表,云霄、琼霄亦襄助有功。万仙有如三霄般,吾道何愁不发扬光大!”玉帝话语中既有激励,又有鞭策。
元始天尊微笑着向灵宝天尊点了点头,灵宝天尊会意,微微欠了欠身子,道:“今日之事,感慨良多。碧霄所为,竭诚尽力,深得民心,才有此升表一说。弘扬道法,普度众生,非一时之功,任重道远,须持之以恒。为师期望,珍惜民心,发奋克勤,莫负仙、凡对汝之厚望!”
碧霄今日本就十分感动,听了师父诫勉,随即道:“弟子昔日所做,全赖莲花山及方社众仙鼎力襄助。若以碧霄一己之力,何能成就如此局面!弟子谨记师尊教诲,继续与众仙一道,克勤发奋,弘扬道法,不负民愿,不负道祖期许!”
对于碧霄的回答,三位道祖极是赞赏。
道德天尊道:“依道行德,济世佑民,乃吾教之根。悟得出悟得深只为知,另一层却才是根本,也即行。为仙者,知与行统一,方为上境。碧霄悟真谛,重践行,又谦逊大度,实属难能可贵!”
元始天尊道:“今日之事,如玉帝所言,为吾教头一回,民愿热而炽、炽而诚,足证碧霄宣道弘法,普世济民之功果。至于旌表,容后再作区处。”天尊扫视殿院万仙,继续道,“身为神仙,各有执掌,望尔等忠于职守,竭诚为民,不遗余力,造福苍生,让吾教焕发光彩!”
众仙齐声道:“谨遵师尊教诲!”
万仙恭送三清始祖后陆续离去。
送别两位姐姐和万仙,碧霄凝眸远眺,映入眼帘的是平时眺望无数次,再熟悉不过的崇山峻岭,圣心里感触却是异样——民心如山岳般沉重。
不说碧霄此刻感触,却说随着天后圣德感召愈来愈深远,不仅神州大地庙堂遍布,海外分灵也已累达数千余座,分布二十九个国家和地区。每座庙堂都有许多感人的圣迹,每座分灵都是一座丰碑,昭示着天后在异国他乡的煌煌功德。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