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掠影

俄罗斯掠影

此次赴欧,在北京搭乘俄罗斯航空公司的航班,经莫斯科转机,抵达荷兰阿姆斯特丹。

俄罗斯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说熟悉,是因为年轻时看过不少俄罗斯及苏联的小说和电影,是因为学生时代学过多年俄语、唱过俄语歌曲,是因为曾经响应号召而和古比雪夫的一个俄罗斯姑娘有过通信往来,是因为中苏友好和交恶时期的宣传教育……但毕竟还是陌生的,从未踏足过俄罗斯的土地,从未和俄罗斯人有过实际的接触。这一次,能够从东到西掠过俄罗斯的领空,自然十分期待,甚至有点激动了。

7月27日23时35分,西安至北京的670次高铁,分秒不差地正点到达北京西站,准时得令人惊讶。然后乘出租车穿过夜色中的北京城,于28日凌晨1时许到达首都机场。飞往莫斯科的SU203次航班的起飞时间为5点50分。因此,只好在候机室过夜了。办理登机手续和出关检查倒没有费什么周折,很快就在候机大楼一层找到了登机口,坐下来休息,此刻距起飞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过了一会儿,喇叭里传来不好的消息:“前往莫斯科的旅客朋友注意了,我们抱歉地通知您,您乘坐的SU203次航班不能按时起飞,请您在候机室等候……”播音员的语气虽然柔和,但却是不可改变的命令,服从是唯一的选择。

5时许,天已经大亮。候机室里人越来越多。巨大的玻璃窗外,显现出忙碌的景象,有飞机在滑行……广播里依然是“不能按时起飞”的通告,一些旅客已经有些烦躁不安了。我们静静地坐在靠近电动扶梯的一排椅子上等候,担心着北京的延误会不会影响到莫斯科的下一段航班。

大约6点50分的时候,扶梯上下来三位身着航空公司制服的老外:深蓝色服装,大檐帽,有帽徽和肩章;一位年长者满脸大胡子,两位年纪较轻的潇洒英俊。他们缓缓走向登机口旁边的一扇小门,出门后登上一辆黄色面包车,疾驶而去。我猜测,他们应该是俄罗斯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吧。过了10多分钟,扶梯上站着一排身着红色衣裙、头戴红色船形小帽、肩挎白色提包的空姐,像一面红旗缓缓地飘下来。走下扶梯,脚踩红色高跟鞋的她们,拖着黑色拉杆箱,噔噔噔地迈着小步,敲碎了候机室的宁静,像一簇簇火焰,忽闪忽闪地从旅客们惊讶的目光中走过,最后消失在匆匆离去的黄色面包车里。我想,她们肯定是俄罗斯航空公司的乘务员,我们的飞机快要起飞了……又过了20多分钟,广播通知“飞往莫斯科的SU203次航班现在开始登机,前往莫斯科的旅客请从××登机口登机……”

摆渡车把旅客送到停在离航站楼较远处的一架青灰色的飞机旁。登上旋梯的瞬间,脑子里闪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颜色,如此与众不同?两个空姐站在机舱门口,面带职业笑容,用英语向旅客打招呼,礼貌地迎接旅客。旅客坐定后,舱内扩音器开始用俄语、英语及汉语普通话播放安全须知之类的公告,空姐们忙碌起来了,红色的身影在机舱的过道上匆匆地移动着……

8点刚过,飞机腾空而起,不久进入平飞状态。窗外是灿烂的阳光和望不到边际的云层。

这是一架空客A330中型飞机,有3个舱室、2个通道,每排有8个座位,载客300余人。近距离观察,我才发现乘务员并非个个都是空姐,叫作“空嫂”才比较合适。她们身材高大、壮硕,红色衣裙被撑得圆滚滚的,让我想到印象中的“俄罗斯大妈”。然而她们却轻声细语,笑容可掬,动作轻盈得如同飞燕。刚才候机室扶梯上令人惊艳的一幕,在机舱内再次出现,成为俄罗斯人的一道风景。断断续续能听到几句俄语,尽管听不懂说些什么,但俄语特有的发音和腔调却让我感到既亲切又惭愧,学了那么多年的俄语竟忘得一干二净。于是,闭上眼睛,在记忆的深处搜寻那些遗忘了的单词……

大约5个半小时之后,飞机在莫斯科上空盘旋,这让我有机会鸟瞰神秘的莫斯科。从飞机舷窗望下去,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森林、弯曲的河流、广袤的土地,几乎看不到什么建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飞机已经稳稳地降落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此刻是莫斯科时间11点,比原计划晚点2个多小时,距飞往阿姆斯特丹的航班起飞还有3个小时。这样,转机的事就不用担心了。

透过舷窗,看到机场空旷而辽阔,正像俄罗斯辽阔的国土。远处的候机楼低矮、灰暗,与我们首都机场相比较显得老旧很多。摆渡车把乘客送到F航站楼的一个入口,在这里转机的旅客按照指示牌的引导,从一个狭窄的楼梯口,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了三层楼,然后在一个狭窄的通道处排队,等候办理过境手续。我们四个人提着三个拉杆箱和两个行李包,吭哧吭哧地向上、向前挪动,累得满头大汗,心里琢磨着:怎么会没有电梯?这是莫斯科机场吗?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踏进海关大门。其实这只是一个小房间,小到一张海关柜台就占去了房间的一多半,剩下的是一条窄窄的过道,刚好容得下一个人通过。过了边检,走出小房间,就到了候机室。

F航站楼的国际航班候机室分两层,面积不大,留给旅客的空间更小,大部分地方被一家一家售卖化妆品及酒类商品的商铺和餐饮店占据着,好像一个大超市。登机口附近摆放着几排座椅,早已人满为患,等到有航班登机时才能找到一个座位。饮水处有一只细细的水管,旅客趴在那里,嘴对着水龙头,可以喝到一点儿凉水。洗手间卫生相当差,好像没有人清扫。重要部位的指示牌上有汉字标识,餐饮店可以刷银联卡,这为中国旅客提供了不少方便。喇叭里用汉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胶囊旅馆招揽旅客的广告,虽然普通话很是标准,却让人感到莫名的厌烦。莫斯科机场让我失望了。

14:35,前往阿姆斯特丹的SU2694次航班正点起飞。还是俄罗斯航空公司的班机,还是同一型号的飞机,还是一样的俄罗斯空姐、“空嫂”,并且于当地时间17:05正点降落在阿姆斯特丹机场。俄罗斯又亲切起来了……

8月27日0:30,在阿姆斯特丹机场再次登上俄罗斯航空公司的航班,启程回国。SU2193次航班于当地时间27日凌晨4点飞临莫斯科上空,使我有机会目睹了夜色中的莫斯科。从空中看下去,无数星星点点的灯光勾勒出莫斯科的轮廓,几乎望不到边际。不愧是国际大都市啊!从灯光的分布上,可以想象哪里是街道,哪里是楼宇。那缓缓移动的灯火不就是穿行在公路上的汽车吗?那长长的、宽宽的、弯弯的两排灯光,应该是莫斯科河吧?深夜的莫斯科依然躁动着它的活力。看着看着,耳畔隐约响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悠扬歌声,沉浸在诗意的想象之中……

再次在谢列梅捷沃机场狭窄的国际航班候机室待了整整8个小时后,乘坐俄罗斯航空公司SU200次航班于12:30起飞前往北京。28日0:50,飞机提前10分钟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在飞机着陆的那一刻,客舱里突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是200多名中外乘客在表达对俄罗斯飞行员和空姐、“空嫂”的赞赏与感谢,这也是他们应得的回报。乘客离开机舱时,一位空姐站在舱门口,和乘客一个一个地道别。她微笑着用英语对我说“good-bye”,我不自然地用俄语对她说“ ”(再见)。她改用汉语说“你好”,我用俄语说“”(谢谢)。我竖起大拇指,说了句“”(很好),她用汉语说“谢谢”。我终于对着俄罗斯人说出了几个俄语单词,学过几年的俄语算是唯一一次派上了用场。

欧洲之行,两次从俄罗斯上空飞过,两次在莫斯科机场逗留,两次与俄罗斯人近距离接触。空中掠影,神秘的俄罗斯依然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