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图书(E-Book)发展规模
电子图书产业,在历经了几年的跌宕起伏和灰色日子后,2005年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表现在:
第一,电子图书市场呈规模增长。由于出版社的积极参与,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电子图书出版数量已达21万余种,这个数据已经超过美国电子图书品种数总和,中国电子图书出版数量达全球第一。以北京大学出版社为例,该社2005年出版的电子图书相当于7年来出版纸书的总和。再如高等教育出版社,该社电子图书出版是当年纸书出版的1.64倍,这个增长比例是出版社进入电子图书业务力度的一个表现。目前,中国规模很大的出版社和出版集团,都已经开始深度介入网络出版。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一些出版社开始实行电子图书与纸质书的同步出版,目前,大概有160多家出版社同步出版电子图书。四川大学出版社采用方正阿帕比技术在2003~2004年共出版电子图书441种,出版的纸质书大概是450种,电子图书出版的比例达98%。
第二,图书馆普遍使用电子图书。目前,图书馆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1900家。电子图书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电子图书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需求非常强烈;在电子图书应用方面,英文电子图书已经走在我们的前列。
第三,移动阅读初具规模。2004年,中国电子图书阅读器的销量突破5万台。其中两款主要型号,一个是天津津科的翰林M型手持阅读器,一个是方正科技的E312阅读器。同时E-Ink的神话逐渐成为现实,就是通过屏幕阅读的清晰度和舒适度能够达到纸质阅读的视觉效果,阅读器还可以做得跟纸一样薄。
第四,网络读书开始流行。从2003年开始的网络读书在2004年达到高峰,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非常火爆。据不完全统计,新浪、搜狐的读书频道以及阿帕比读书网、中文电子图书网站免费的电子图书下载服务,已经培养了近千万的电子图书读者,这为电子图书的发展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第五,经济上有了明显的回报。截至2006年底,中国电子图书收入将达1.5亿元,其中北大方正电子图书收入将达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