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期刊产值大概5个亿,经营状况有喜有忧
从目前所调查的情况来看,各家互联网期刊出版商的经营模式有所不同,大体包括如下方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公共图书馆、党政机关、企业、中小学等专业机构用户按库购买,或远程包库,或在本地服务器安装数据库形成镜像网站,并在自身局域网范围内使用;按流量计费,读者购买专用帐号下载,通过购买专用卡,或银行卡、电信卡等付费;有偿情报提供和分析;广告收入等等。
在经济效益方面,就传统期刊的互联网出版和知识库的互联网出版方面,清华同方知网2005年期刊数据库的销售收入为1.4亿元,利润0.26亿元,海外销售也达到了3200多万元。2005年万方数据的营业额接近2亿元人民币。维普资讯2005年的营业额将近3000万元,利润在100万元左右。龙源期刊2005年的营业收入为800万元,2006年11月已达到2000万元。加上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等单位的收入,整个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行业2005年的产值大概超过4亿元。
从经营情况看,可喜的是,四家出版商经过多年的拼搏积累,产业已初具规模,也不断获得利润。
但总的说来,除清华同方知网和万方数据外,其他几家的经济情况似乎又不是非常的乐观。与产品的内容资源和使用人数相比,产业规模远不成正比,人均产值也不是很理想。四家公司将近2360名员工(清华同方知网1200多人、万方科技800人、维普资讯220人、龙源期刊139人),创造的市场产值仅仅4个亿,并且这是经历了近10年开拓积累的一个行业。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2005年同为出版行业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产值是5亿元,员工人数为700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产值5亿元,员工人数为160人;山东教育出版社的产值是4.5亿元,员工人数仅100多人;电子工业出版社产值4.5亿元,员工人数为500人。这四家出版社分别创造的产值和整个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的产值相当,但他们的平均从业员工数才是365人,不到四家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商总数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的人均产值还不到四家出版社的六分之一。
由于多媒体期刊公司的经营比较复杂,我们现在还无法准确地知道在多媒体期刊互联网的出版方面各家的期刊经营经济情况。但是,据iResearch的调查,认为2005年的产值是2000万,2006年底将达到1亿元。[3]
这样,整个互联网期刊出版2005年的产值接近5个亿,2006年的产值将超过5个亿。
总体上来看,整个互联网期刊出版的产业情况似乎很不理想,更确切地说大多还处于一种播种期,谈不上真正的收获。这是互联网期刊出版令人担忧的一个方面。
另外,尽管互联网期刊出版的经营情况不是很好,但市场需求还是不错,市场存在,说明产业还有前景。我们曾对四家主要的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商的网站点击率和排名做过抽查,情况如下。
下面是2006年11月6日,我们从www.alexa.com网站上了解到的四家单位每百万网民浏览其网站人数,以及该网站日流量在全球的排名曲线和当日排名。












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国内主要的四家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商的互联网站流量,从每百万人访问该网站的情况看,四家的数字基本上是每百万人维持在100~1000人之间。网站的排名也比较靠前,有三家在2000~3000人之间。由于清华同方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等目前的用户主体是通过镜像网站访问,因此实际使用的人数要大大高于中心网站的统计。业内人士反映,实际上网人数起码是中心网站流量统计的2倍。据龙源期刊提供的数据,该公司网站一年的访问量达1亿人次。据维普资讯提供的数据,该公司的网站一天的访问量就达到20万人次。以上情况说明,这些网站和网站提供的服务,还是有大量的读者需求。有读者需求、有大量的读者存在,这应当是互联网期刊出版的忧中有喜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