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软件的开发呈集成化、平台化趋势
出版软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出版业中得到应用的,它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管理系统。当时出版软件被称为出版业的“电算化”,主要表现出这样三个特点:一是小型单机版软件,二是应用于出版单位的某一生产环节,三是代替手工劳动。如财务软件、发行软件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北大方正推出了电子照排系统,出版软件开始在排版中应用,取代了沿袭近百年的铅字排版系统,这一技术革命被称为光与电取代了铅与火,我国电子照排技术的创始人王选也被喻为当代的毕昇。2000年前后,随着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升级换代,出版软件也进入到了第一次升级换代的时候。这一次升级换代的特点是,以功能更强大的软件替代早期简单的管理软件,以基于Windows系统的视窗软件代替基于DOS系统的命令式软件。这一时期,虽然国外大型企业已开始实施ERP系统,但国内还不多见,个别国有大型企业抢先的尝试也多以失败告终。至于出版界,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ERP是什么。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出版社斥资2000万元开发ERP系统,以及青岛出版社实施ERP系统以来,出版界对ERP或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逐渐有了认识。而2005~2006年,则是ERP系统、内容管理系统(CM)热议和上马的年代。首先,各出版软件提供商都在向ERP转型。
从表8可以看出,各出版软件提供商,都不再独立从事某一专门的软件开发,而是都在往通用软件和系统集成的道路上走,其特点是编印发一体化、业务财务一体化、书报刊一体化、软件和网站一体化等。
表8:部分出版软件提供商[8]

2005~2006年,B/S系统软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软件,日益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这就是软件平台化的趋势。
除此之外,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也都在向集成化、平台化方向发展,如4大互联网期刊技术提供商、4大数字图书馆(或电子图书)提供商等,它们提供的都是一种集成化的平台技术,这种平台技术能供多家出版单位同时使用,具有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或通过会员、点卡等进行销售的商业模式,有些甚至还集成了多媒体技术、动态交互技术等。方正电子图书解决方案的阅读软件采用跨平台开发技术,除了支持PC阅读以外,还支持手持阅读器和掌上电脑,可以在Windows平台、津科公司Wolf平台、嵌入式Linux平台、WindowsCE掌上电脑平台等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