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进程

1.发展进程

2005~2006年全球数码印刷市场呈现出突飞猛进之势。2004年全球印刷产值达7610亿美元,其中数码印刷的市场价值由2002年的200亿美元,上涨到2004年的400亿美元。2005年仅美国的数码印刷零售额就达到480亿美元,2006年美国数码印刷的零售额将增加到505亿美元。同时,在数码印刷所占市场比例方面,数码印刷市场占全球印刷市场的比例呈不断增长趋势。与此相对的,胶版印刷市场所占比例在不断下降。Pira International于近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目前世界上有将近15%的印刷品是由数码印刷机印刷的,到2015年,全球数码印刷将占总印刷量的30%左右。与此同时,近年来数码印刷在出版业的经营收入获得了一定的提高。据报道,美国按需出书提供商Lightning Source早在2003年已经实现赢利。美国专业市场调查机构福里斯特研究公司一份研究报告还指出,应读者要求订制印刷书籍和数码化教材的市场在未来几年会急剧膨胀,形势将迫使出版商全面而深刻地改革经营方式和革新印刷技术。报告预计,今后5年内,全球数码订制印刷书籍、教材的销售收入将达76亿美元,约占出版业总收入的17%。

在我国,2005~2006年传统印刷市场增长放缓,而短版、可变、按需、个性化的数码印刷市场却高速成长,不仅在我国的商业快印、机关文印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出版印刷、包装印刷等传统印刷领域发展也非常迅猛。这使得众多打印复印设备厂商和传统印刷设备厂商纷纷转向数码印刷设备,许多传统印刷企业也积极购买数码印刷设备,开展数码印刷业务应对市场需求。众多的喷绘公司、中小印厂、输出中心、快印店等也越来越重视对数码印刷的投入,包括业界知名的印刷厂和出版社也都已投身其中。2005年我国共有各类印刷企业182717家,年印刷营业额约1500亿元,其中数码印刷大约占整个市场份额的7%左右,数码印刷增长率约为5%。与2004年相比,2005~2006年中国数码印刷市场更注重质量提升,数码印刷机装机量持续增长,数码印刷企业开始实现赢利,数码印刷应用领域日趋多元化。

与欧洲按需印刷市场的良好形势相比,2004年以来也是我国按需出版迈向生产型操作的标志性时期。2004年4月,知识产权出版社引进富士施乐DocuTech6180、DocuColor2060等数码印刷系统,率先启动国内的按需出版工程。之后,石油工业出版社引进中国首台NexPress2100彩色数码印刷机和DM 9110黑白数码印刷机,也开始尝试按需印刷。而上海同昆数码图文有限公司在上海书展上现场印制的《F1狂飙》,成为国内首本按需出版的书籍。与传统的出版过程相比,按需出版具有周期短、可变性、个性化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一些定向较窄、专业性强、可变性强、批量较小的印刷,譬如:短版、绝版书的印刷,个人出版,各种行业标准、教科书、学术专著等的出版。同时,它不仅可以解决网络出版所面临的阅读习惯问题,为市场潜力不大的学术性图书出版带来出版机会(出版社对起印量的要求将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出版社的经营风险),也为解决多年来困扰出版社的库存问题带来了希望。一时间,人们对按需出版的期望很高。但事隔两年,按需出版在我国并没有取得很大的发展,仍然处在萌芽阶段。2005年全国共有中央级出版社220家,采用按需印刷技术开展按需出版业务的单位尚不足10家,所占比例不超过5%。2005~2006年我国期刊、标准、专利等方面的按需出版业务继续顺利开展,而作为出版领域的主角——图书的按需出版却由于受到书号等出版资源的制约步伐放缓,以知识产权出版社为代表的一些出版社开始由按需出版向按需印刷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