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期刊出版带动了传统纸质期刊的出版

1.互联网期刊出版带动了传统纸质期刊的出版

传统的纸质期刊为互联网期刊的出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说,没有丰富的传统期刊的内容支撑,就形不成现阶段互联网期刊出版的规模和态势。同时,传统期刊的互联网出版,尽管不能说带来了传统期刊出版的革命,但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期刊的出版,改良了传统期刊的出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促进纸质期刊检索信息的规范

我国传统出版的期刊长期以来并不要求对检索、评价所需要信息内容进行规范编辑,如标题、关键词、参考文献、作者等重要信息经常缺失和不规范。

纸质期刊的互联网出版,并非简单的数字化翻版,而需要按互联网传播规律的要求,对文献的内容与形式方面的信息进行规范化加工、标引、分类编辑与集成,并配以恰当的检索系统,方能使其有效传播。互联网期刊出版的这些规范要求,无疑促进了传统纸质期刊检索信息的规范。

(2)组织期刊集约化生产,降低期刊生产成本

传统学术期刊的出版由于印量小、周期短,因此多数是小作坊式的排版印刷。数字期刊的集约化生产,给传统的纸质期刊的单个性生产带来了集约生产的契机。因为,大的数字期刊出版商需要能够比较集中快速地采集原始的数据,来生产数字期刊进行互联网出版,这样,数字出版商就得考虑较为集中的排版,排版的集中也必然带动印刷的相对集中。清华同方知网先后在北京、常州、上海、合肥、武汉、西安、郑州、南宁等地设立了期刊照排中心和定点印刷厂,甚至为传统的纸质期刊出版者提供“免费排版、特价印刷”服务。期刊的集约化生产大大地降低了传统期刊的生产成本。进入清华同方知网集约化生产体系的学术期刊已有1100多家,累计降低纸质期刊成本1.36亿元。

(3)传统期刊的办公自动化大大提高

传统期刊出版在信息化、自动化方面大多比较滞后。互联网期刊出版开始后,为数不多的几家出版商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传统期刊数字化,并在互联网上出版,这势必要求传统期刊的出版和期刊互联网出版在办公系统上对接,使各自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处于同一方阵,以支持录入、采编、文图处理、传输、发行和E-Mail通讯等服务方面的快速有效。两种出版的结合,大大促进了传统期刊出版办公自动化的步伐,未来有可能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学术期刊采编平台。

(4)传统期刊的互联网出版大大加速了审稿的速度,提高了审稿的质量

在传统出版模式下,编辑在审阅稿件,尤其是专业的学术稿件的时候,要翻阅一些资料进行核对时总是很麻烦很费事,因此也更要求编辑要有很高的学术素养,否则就很难做好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随着互联网期刊的出版,建立了一个非常大的数据文献支撑系统。再加上文献的分类统计系统、各类文献引文统计分析系统、文献下载统计分析系统、作者分析系统、科技查新系统和文献查重分析系统的开发,使期刊编辑能更快地找到需要参考的资料,更好地把握稿件的质量。

(5)传统期刊的互联网出版扩大了传统期刊的影响

互联网传播和覆盖面的广泛性,使传统期刊,特别是学术期刊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原来的发行范围。如,一篇生物技术的论文,过去只能在订阅载有该文的少量学者之间传播,而借助网络有可能使包括农村技术人员在内的极为广泛的人群看到,并在科研、生产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

现今,国民的阅读习惯也逐渐向互联网转变,截至2006年6月,我国的网民总数已经达到1.23亿,从互联网上阅读和获取资讯的人已经越来越多。读者的这种习惯的改变也会最终影响到期刊的出版和发行。

下面是龙源期刊提供的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后网上点击的一组数据。

表4:龙源期刊网上国内外点击数前10名的期刊

(统计时间2005年10月1日~2006年10月31日)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一些传统期刊上网后,影响逐渐扩大,有些优秀的杂志,比如《当代》和《北京文学》等,有很好的内在品质,由于各种原因,发行远未达到其潜质。到互联网上后,这类期刊点击率很高,无疑是扩大了这些期刊的影响,最终也会扩大发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传统纸质期刊和互联网出版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当传统纸质期刊的互联网出版商的知名度和产业集中度都达到很高的时候,传统纸质期刊在互联网上的品牌效应将会减弱,内容质量的优劣将对传播与应用的范围和被引用与应用的频率起决定性的作用,对大的出版平台的依赖性将大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