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礼部请修《学政全书》奏折二

清礼部请修《学政全书》奏折二

理藩院尚书署礼部尚书臣素尔讷等谨奏:

为奏闻请旨事:先经臣部议复陕西学政吴绶诏条奏续增《学政全书》颁行一折,查臣部现在纂辑则例,俟告成后,将有关学校事宜续入《全书》,刊刻颁发等因。嗣于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内臣部则例告成,臣等遵照原议,正在筹酌妥办。间接据湖南学政褚廷璋咨送原奏,请于校试之暇,将原颁《全书》应增条例次第编入。并声明档案不全,分别咨查汇纂。当经臣部奏明各省学制、员额情形不同,若由该学政编纂,恐多挂漏,势难通行各省画一遵办。请仍由臣部拣派司员详加增辑,缮册进呈御览,恭候钦定。至所需供事,拟于经制书吏内酌选十名,敷缮写供役等因。荷蒙俞允,钦遵办理在案。

伏查原颁《学政全书》,载至乾隆五年止。彼时因条例尚简,未经博分门类,其近似者多合载一处。嗣虽续有增入之案,亦系沿照旧本编纂。惟是条例日增而门类未能详细分晰。颁行外省,未免艰于翻阅。或事案参差,各学臣img3因检查纷烦,往往于现行事例不能循照办理,经臣部指驳者不一而足。兹臣等督率提调、纂修各员,将原书门类详加分别、增改。所有积年钦奉谕旨及臣工条奏经部议复各案,凡有关于学校者,俱按门编入。共成八十卷,装为六函,进呈御览。伏候钦定,发下臣部另缮副本,移送武英殿img4刊刻印刷,交部颁发直省,一体遵照。

其未经刊发以前,如有钦奉谕旨暨臣工条奏应行载入者,仍随时添辑所有。臣等及提调、纂修各员,均毋庸置议外,至在馆供事刘日照等十名,系由臣部书吏内拣选承充,所需纸张、笔墨及饭食等项,俱自行备办,并不开销公项。查吏部奏准议叙img5供事役满五年者,注册候选。其未役满五年者,留办副本,俟扣足年限,再行铨选。今臣部遵修《学政全书》,该供事在馆效力,尚属奋勉,可否照例议叙之处,出自圣恩。如蒙俞允,臣部分别等第,咨送吏部办理。

为此谨奏请旨。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奏。二十二日奉旨:知道了,准其议叙。钦此。

礼部堂官

理藩院尚书署礼部尚书臣素尔讷

礼部尚书署户部尚书臣永贵

礼部尚书今任户部尚书臣王际华

礼部尚书臣蔡新

原任礼部左侍郎臣德福

内阁学士原署礼部左侍郎臣索琳

正蓝旗汉军都统仍兼吏部左侍郎兼署礼部左侍郎臣迈拉逊

原任礼部左侍郎臣金繰

礼部左侍郎臣李宗文

原署礼部左侍郎今任吏部右侍郎臣袁守侗

原署礼部左侍郎今任户部左侍郎臣梁国治

礼部右侍郎臣德明

礼部右侍郎河南学政臣庄存与

提调官

礼部仪制司郎中臣施朝干

原任礼部仪制司员外郎臣卢img6

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工部宝源局监督臣郑源焘

礼部精膳司主事臣五英

纂修官

礼部祠祭司主事臣魏晋锡

礼部精膳司主事臣陆苍霖

礼部仪制司额外主事臣李翮

注释:

①本奏折原无标题,此为标点校注者所加。奏折内分段亦由标点校注者所分。下奏折二同。

②理藩院,据《清史稿·职官二》载,有“管理院务大臣,满洲一人”,“尚书,左、右侍郎,俱各满洲一人”。“尚书掌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番部,制爵禄,定朝会,正刑罚,控驭抚绥,以固邦翰。”

③礼部,据《清史稿·职官一》载,有“尚书,左、右侍郎,俱满、汉一人”。“尚书掌五礼秩叙,典领学校贡举,以布邦教。”

④素尔讷,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钦定学政全书》封面作素尔纳,实误。按,《清史稿·艺文二》“政书类铨选科举之属”中载:“《学政全书》八十卷。乾隆三十九年,素尔纳等奉敕撰。”或即为此误所本。据《清史稿·部院大臣年表四》载:乾隆三十六年至乾隆四十一年,迁素尔讷理藩院尚书。

⑤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之简称,又叫督学使者。据《清史稿·职官三》载:“提督学政,省各一人。以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属等官进士出身人员内简用。各带原衔品级。掌学校政令,岁、科两试。巡历所至,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升其贤者能者,斥其不帅教者。凡有兴革,会督、抚行之。”其每一任期为三年。

⑥原影印本为“巳”,径行改出,下同。

⑦臣工,谓群臣百官。《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毛传:“工,官也。”

⑧蒇,音阐,完成。《左传·文公十七年》:“寡君又朝,以蒇陈事。”寡君,指郑穆公。朝,指朝见晋国。陈,陈国。后称事情办妥为“蒇事”。

⑨挂漏,挂一漏万之略语。

⑩俞允,允诺。本指帝王允可。语本《书·尧典》:“帝曰:‘俞。’”俞,应诺之词。

img7此处“学臣”中之“臣”字漫漶不清,据前奏折一内文意相同之处补出。

img8武英殿,清宫殿名,原址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清乾隆时,曾在此专事校刻。

img9议叙,清制,朝廷在考核官吏后,对成绩优良者给以议叙,以示奖励。议叙之法有二:一为加级,二为纪录。又由保举而任用之官亦称议叙,如议叙知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