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六 名宦乡贤
卷七十六 名宦乡贤
顺治元年定:名宦乡贤,风教所关。提学官遇有呈请,务须核实确据。若有受人请求妄举者,师生人等,即以行止有亏论!其从前冒滥混杂者,径自革除。
康熙七年奏准:嗣后,各直省学政,遇有乡贤,务须核实,年终造册报部,勿得徇情冒滥。如有私给衣顶奉祀者,尽行黜革。
又奉旨:据奏,乡贤自汉朝至今,共四百八十二人。从古以来,贤者诚为难得。今王三年内,准过乡贤六百五十八名,又私给与乡贤子孙顶带一千一百余名,有玷于真贤清行,廉耻过丧,殊为可恶。理应革职,从重治罪。但在赦前,著以现在品级致仕①,永不叙用。地方官员,亦应行查,从重处分。因系赦前宽免,著严饬行。又尔部所议限定贤数不合,著交与该抚,将果有善迹者确察开报。其无善迹者,亦确查革除。
雍正二年议准:名宦乡贤,风教攸关。相沿岁久,冒滥实多。行令各省督、抚、学臣,秉公详查。如果功绩不愧名宦,学行允协乡评者,将姓名、事实造册具结,送部核准,仍许留祀。若无实迹,报部革除②。嗣后,有呈请入祀者,督、抚、学臣照例报部核明。如私自批行入祀,事觉,将请托与受托人等治罪。出结具详地方官,一并议处。
雍正三年议准:名宦乡贤,若止造册报部,日久玩生,恐致冒滥。嗣后,凡有呈请入祀者,照旌表节义岁终汇题例,令该省督、抚、学臣秉公确查。每年俱于八月以前汇题,并将事实册结送部详核,庶免冒滥入祀之弊。
雍正六年奉上谕:各省所举名宦乡贤,该部奏请下九卿,会同本省部、院官员详慎核定等语。朕思既系本省之人,伊等瞻顾乡曲之情,或有难于直言之处。且同在一省,而隔越府、县,即未能深知确实,所言何可为据?著仍交与原举报之地方官,令其再行确查。倘从前所举不实,准其检举,不加处分。若所举确实,著出结保送。日后倘查出冒滥,将出结之员从重议处。
雍正九年奉上谕:名宦乡贤,关系国家崇祀大典。朕屡降谕旨,令该督、抚等秉公详慎,以彰激劝。该督、抚自当仰体朕心,不应尚有瞻徇冒滥者。江西学道高璜,昔年曾教朕读书。其在江西学政任内,亦非一尘不染,人所共知者,此乃朕所深知。今谢题请崇祀名宦,不知高璜之视学江西,果有教泽及人,士子实心感颂乎?抑谢以高璜昔曾教朕读书,是以列于名宦之内,而非出于舆论之公乎?著行文该督、抚,将高璜应否崇祀名宦之处,询问江西通省绅士,令其据实陈奏。俟奏到之日,再降谕旨。以朕所知之高璜如此,则其他可知。朕屡经教导,而督、抚等身受封疆之重,尚不能鉴别公当!返之于心,能无愧乎?(嗣经江西巡抚查据通省绅士合词保结,仍行题请,复准入祀名宦。)
乾隆十三年奉上谕:乡贤崇祀,所谓祭于瞽宗,必有功德可称,方足膺兹巨典。近来,率以仕宦通显者当之,已非核实之道。今云南巡抚图尔炳阿,题请原任侍郎许希孔崇祀乡贤,本内则更有过甚其辞者。许希孔本一自守、谨厚小心之人,在朝未有所建立。但曾为卿贰,或者居家孝友,滇省人物寥寥,节取充数,自无不可。本内乃有“文堪华国”、“品足型方”二语,朕则知实非许希孔所能当。案呈内又以汤斌、陆龙其为比,许希孔何如人,岂可方之汤斌、陆龙?其拟人既不于其伦,且本朝臣工不书其名,而称为陆当湖、汤潜庵,尤非章奏之体。此等幕宾③沿袭套语,明季已成滥觞。彼时即军国重务,人君尚概不经目,何论寻常章奏。至我朝家法,则通本部复,无不详悉披览。督、抚题奏事件,岂可剿袭陈言,任意草率?今后有似此者,必加处分。
乾隆十四年遵旨议准:名宦乡贤,名实尤难相副。地方官往往奉行不善,致滋訾议。嗣后,督、抚题报到日,该部务确核事迹。倘名实不能相副,即秉公指驳,将详报不实之地方官照例题参。
乾隆二十年奉上谕:直省建立名宦乡贤祠,即古者瞽宗④之祀,所以崇德尚贤。与斯祀者,必其人实可当之无愧,方足以光俎豆而式乡闾。其典綦⑤重!昨于暇,恭读皇考世宗宪皇帝上谕,有江西抚臣谢,以原任学道高璜崇祀名宦,降旨训饬。并询问江西通省绅士,应否崇祀。令其据实陈奏。皇考于崇祀一事,加意慎重如此!所以为世道人心计者,具有苦心。朕不胜钦感!即位以来,各省督、抚题请崇祀之人渐多。该部或驳或准,不过如所议行。今见此旨,因忆近时大臣中,曾有以祖父得祀乡贤,具折谢恩者。召见九卿,论及此事,则即尚书王安国、左都御史杨锡绂之父。其同时题请部驳者,曰徐景京。则其子固非身列显要者也。设亦九卿,祖父则该部亦必议准矣。可见该抚之所请,原在可驳、可准之列。而部臣之所议,亦寓高下其手之心。⑥
夫大臣身居九卿,部臣、督、抚谊属同官,彼此瞻徇,势所不免。即使采访悉为公当,而悠悠之口,难保其必无遗议,又况名实未必尽孚者乎?且入祠既多朝贵先人,则潜德韬光之正士,必且耻与为伍。崇祀大典,将不以为荣,而以为辱。至实在政迹茂著、德望俱隆者,或子孙不能自振,必转致湮没无传矣。当其具呈公举,虽托之舆论,而主持为首者,仍以姻族衿士,贡谀征贿,何所不有。风励激劝之谓何?不亦渎典章而亵名器乎?朕亦非谓大臣祖父,必不可入祀也。果使政事、人品足为矜式,自必久而益彰,何妨待之十数年!而必及其子之备位大僚,亟亟题请,以至公之举而冒至私之名乎?其入祠年岁已久者,姑免追究所有。王安国、杨锡绂之父,礼部行文各该省,即为撤出。从前具题之督、抚,及复准之该部堂官,俱著交部查明,严加议处。嗣后,子孙现任九卿者,其祖父概不得题请入祀。其身后乡评允当者,听著为令。
乾隆四十年议复护理⑦江西巡抚题请已故原任工部尚书裘曰修入祀乡贤一疏:查各省题报乡贤,向由该督、抚取具册结,送部复核。如果名实相副,照例题准入祀。俾潜德幽光,不致湮没。以昭令典。今该护抚以已故尚书裘曰修题请从祀。查裘曰修仕跻通显,久依禁近。非如乡里潜修、名位未达者可比。且其生前既深荷洪慈,身后复倍邀异数,赐恤与谥,恩施优渥。其才具品行,与服官事迹,均在圣明洞鉴之中。应否准其入祀乡贤之处,理合具奏。
奉旨:准入乡贤祠。
注释:
①致仕,旧谓交还官职,即辞官。《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何休注:“致仕,还禄位于君。”《新唐书·白居易传》:“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
②革除,原文为“革徐”,误,径改。
③幕宾,原文为“慕宾”,误,径改。《晋书·郗超传》:“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桓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后因称幕友为“幕宾”。
④瞽宗,殷代乐人之宗庙和学校。
⑤綦,极,甚。如:言之綦详;望之綦切。
⑥因原文过长,本处据文意分段。
⑦护理,清制,省级长官出缺,未能及时派员接替,即以次级官暂代其职务,称为护理。例如总督、巡抚多由布政使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