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临文恭避

卷十八 临文恭避

雍正三年奉上谕:古有讳名之礼,所以昭诚、敬致、尊崇也。朕临御以来,恐臣民过于拘谨,屡降谕旨:凡与御名声音相同字样,不必回避。近见各省地名,以音同而改易者颇多。朕为天下主而四海臣民竭诚、尽敬如此!况孔子道高千古,德冠百王。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受师资之益。而直省郡邑之名,如商丘、章丘之类,今古相沿未改。朕心深为不安。自今凡直省地名,有同圣讳者,或改读某音,或另易他字,其于常用之际,作何回避?著九卿会议具奏。

遵旨议准:嗣后惟祭天于圜丘丘字,不用回避外,若府、州、县地名相犯者,由内阁拟字更易。山川市镇,由该省督、抚稽考更易报部。至姓氏相同者,按《通考》云:太公望之后,食采于谢邱子孙应得姓丘氏。今拟加阝旁作邱。常用之际,书从古体写作其字。

又奉上谕:今文出于古文,若书从古体,是仍未尝回避也。此字本有“期”音。毛诗及古文作“期”音者甚多。嗣后,除五经四子书外,凡遇此字,并加阝为邱。地名亦不必改,但加阝旁,读作“期”音,庶乎允协,足副朕尊崇先师至圣之意。

乾隆二十八年议准:查乡、会试卷定例,责令士子敬避庙讳、御名,以昭敬谨。其生、童试卷,自应一体敬避书写。臣等恭检旧例,圣祖仁皇帝圣讳,上一字写元字,下一字写img277字。世宗宪皇帝圣讳,上一字写允字,下一字写正字。至本字谨避书写,科场久已著为定例。惟是坊本经书,尚仍全刻本字。应仿照唐石经、宋监本之例,凡遇庙讳,俱行刊去末一笔。再圣祖仁皇帝圣讳,上一字,加有偏旁之字在武英殿官韵,业经一体缺笔。而坊刻经书,亦未刊缺。臣等恭拟圣祖仁皇帝圣讳上一字,如偏旁加有弓、金等字,并缺一点,以昭敬谨。至于圣祖仁皇帝圣讳下一字,并世宗宪皇帝圣讳,查检字书,原无加有偏旁之字,毋庸另为改正。伏惟皇上御名,于雍正十三年恭奉谕旨,上一字减一点,下一字中纘字写作林字。而武英殿所刊官韵暨各经书内,于御名本字,尚系全书。而加有偏旁之字,亦俱未行缺笔,殊非敬谨之道。自应钦遵从前谕旨:御名上一字,少一点。下一字中纘字作林字。至御名上一字,如偏旁加有水系等字,并行缺一点,著为程式。所有经、史等书,悉依此改正。其宗室王公及大臣等名内,有与御名上一字相同,在雍正十三年以前者,久经遵照从前谕旨缺笔书写,毋庸改易外,若乾隆元年以后,自宗室王公等外,断无敢以御名命名之理。至科场文字,及一切文移书奏,凡遇应用御名上一字者,臣等敬拟俱写宏字;应用御名下一字者,俱写0字,庶臣子之心稍安,而于音义亦协。如有误书者,依不谙禁例处分。行文各省,一体敬谨遵奉,并令各学政转饬各该管教官,刻成式样,晓谕士子。俾考试皆得有所遵循。仍转饬书坊人等,将经籍旧存之板详校更正,毋致贻误。

乾隆二十九年武英殿修书处奏准:敬避缺笔字样,圣祖仁皇帝庙讳,上一字本字敬缺末笔。至加偏旁之字,如铉、炫、泫、img278、弦、img279、眩、img280、舷、img281img282各等字,及字中笔画全书者,如img283img284img285img286、率、img287img288img289、摔、img290img291img292各等字,俱于本字敬缺一笔。圣祖仁皇帝庙讳,下一字本字敬缺末笔,查经、史等书内无加偏旁之字。世宗宪皇帝庙讳,上一字本字敬缺末笔,至加偏旁之字,如img293字亦敬缺末笔。世宗宪皇帝庙讳,下一字本字敬缺末笔,查经、史等书内无加偏旁之字。皇上御名,上一字本字敬缺末笔,至加偏旁之字,如泓、img294img295img296img297img298各等字,及字中笔画全书者,如img299img300img301img302各等字,俱于本字敬缺一笔。皇上御名下一字,本字中间img303敬写作林,查经、史等书内无偏旁之字。

乾隆三十年奉上谕:前据福建学政纪昀条奏敬避庙讳、御名一折,经大学士等会同礼部议复,请将偏旁各字缺笔书写。原属臣子敬谨之意。嗣经武英殿校改书版,推广字类,如率、等字亦俱一律缺笔。朕思庙讳、御名,偏旁字画,前代如石经刊本,俱系缺笔,自应仿照通行。但只可令现在临文缮写及此后续刊书版知所敬避。若将从前久经刊藏之书一概追改,未免事涉纷扰。至上中嵌写之字,与本字全无关涉,更可无庸回避。嗣后如遇庙讳、御名,应行敬避缺笔之处,仍照旧遵行外,所有武英殿颁行字样,及纪昀所请改刊经书之处,俱不必行。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乾隆三十四年奉上谕:本日内阁进呈河南巡抚题本一件,票签内于宏字缺写一点,甚属无谓。避名之说,朕向不以为然。是以即位之初,即降旨于御名上一字只img304须少写一点,不必回避。后因臣僚中有命名相同,心窃不安,屡行陈请者,始许其易写宏字。其实临文之体,原可不必。故于前代年号地名凡有引用之处,概令从旧,不准改易。至于臣子尊奉君上,惟在殚心宣力,为国为民,方为克尽诚敬,岂在字画末节,拘拘于小廉曲谨哉!且宏字已属避写,即于本字无涉。若因字异音同亦行缺笔,辗转相似,必至入img305等字。概从此例,势将无所底止,复成何事体耶!此签即著补点。嗣后俱照此写。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注释:

①按,此为北宋哲学家张载著名语录,全句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②圜丘,古时祭天之坛。《周礼·春官·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贾公彦疏:“土之高者曰丘,取自然之丘圜者,象天圜也。”

③《通考》,即元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

④圣祖仁皇帝圣讳,即(爱新觉罗)玄烨,圣祖为其庙号,仁皇帝为其尊谥之简称,全称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康熙则是其年号。

⑤世宗宪皇帝圣讳,即(爱新觉罗)胤img306,世宗为其庙号,宪皇帝为其尊谥之简称,全称为“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雍正则是其年号。

⑥石经,刻于石上之儒家经典。汉以后,有石经多种,迄今有文字可考者计七种。唐开成石经是其中之一。唐文宗开成二年刻成,故名。有《易》、《书》、《诗》、《仪礼》、《周礼》、《礼记》、《左传》、《公羊传》、《img307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十二种。

⑦监本,历代国子监刻印之书本。监本始于五代后唐,宰相冯道命判国子监事田敏等校定九经,刻版印售。宋代仍之。以后国子监所刻印图书,以经、史为主。

⑧庙讳,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之名讳。《魏书·崔玄伯传》:“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名犯高祖庙讳。”《旧唐书·韦贯之传》:“韦贯之本名纯,以宪宗(李纯)庙讳,遂以字称。”此指清圣祖及世宗名讳。

⑨皇上御名,此指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则是其年号。

img308,原文此字缺末笔。

img309img310原文此两处加偏旁之字于本字“弘”均缺末笔。

img311只,原文为“img312”,疑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