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区别流品
卷三十一 区别流品
顺治九年题准:童生入学,乃进身之始,不可不严为之防。或系娼、优、隶、卒之家,及曾经问革,变易姓名,侥幸出身,访出,严行究问黜革。若教官纳贿容隐,生员扶同保结者,一体究革治罪。
顺治十六年题准:各省生员,间有身列黉宫,现充书吏①者,又有原系积年衙蠹经犯罪名,蒙混入学者,皆应斥革,严究治罪。至现在衙门应役之人,冒应童试,严查重治。廪生、教官扶同保结者,并行议处。
雍正十三年奉上谕:文、武生员,不准入伍食粮,乃历来定例。今朕闻陕甘提镇所属兵丁内,有文、武生员现充营伍。而延绥一镇,竟至六十余名之多。在文、武生员,名列胶庠,各应专心举业,娴习技艺,以图上进,岂可又挂名营伍!若已经入伍之兵,如有粗知文义,愿应考试者,原有准入武场一体乡试之例,不必又附名学校。若以一身而兼顾两途,必且互相牵制,转至两误。著署陕督刘于义,通行各提镇,将各兵内之文、武生员查明革粮,令其归学。如有情愿革去生员,当兵食粮者,即行知该学政除名,准其留营差操。并饬行各营将弁,嗣后文、武生员,一概不许滥收入伍。如故违成例,一经察出,即将该管将弁及该学教官一并题参议处。
乾隆二十七年议准:士子身列胶庠,自应各尊所业。一切公私杂役,不得预名顶充。而浙省士子,窜身经商②里役者,名色甚繁。一则曰庄书③,系管田粮底册推收过户等事。一则曰圩长,或曰④长、塘长,系管水田圩岸修葺堵御等事。考之各省如此类者,皆乡民公推老成明白者,经理其事。生、监业在闭户,自不应搀越管理。地保亦不得一概报充。乃不肖者或借名世业,或谋充居奇,播弄乡愚,兴构词讼,均未可定。嗣后,应一概禁止。违者,该管官申请治罪。一则曰埠头,一则曰牙行。其埠头开设水次,写船揽载。牙行笼置百货,安集商贾。此二项江、浙等处,多有祖、父相传世业。若生、监之家,概令不得充当,殊非恤养之道。查开设牙、埠,原以司帖为凭。其果系世业,现在父兄子弟均系生、监,则令另报无顶带之人充当。即以的名给帖。其一家之中不皆生、监,则令其无顶带者报名,给予司帖。如有隐匿混冒者,查出革退行业,不许复充。如此,则生监既不得滥充,抗追、抗比⑤之弊可杜,而世业之家亦不至失业矣。至社长一役,专司社仓出纳,应以殷实农民承充。其生、监中之殷实者,本非所愿,地方官自不应强令充当。生、监中之无赖者,意在侵渔,地方官更不应冒昧假手。嗣后,请敕令各省督、抚通饬各属,务遵例令农民充当。不得滥报生、监,致使良法滋弊。违者,州、县参处,生、监惩斥。
乾隆三十年议准:社长一项,与杂役迥不相同。职司仓粮,稽核借放,自宜责之殷实端谨之人。倘农民中无可推择,而贡、监生又因拘于成例,不复充当,于公务、民生,均有窒碍。嗣后,直省选充社长、社副,准于该乡不应考试之贡、监生及愿谨农民中,择其殷实可任者,一体选充。其应考之生员,仍停其充补。
乾隆三十一年议准:定制,生、监不许充当杂役。今浙江宁波等县保长,有以监生滥充者。查保长专司拘摄罪人,及应有司传唤之事,行同隶役。更非该省庄书、圩长可比。应严行饬禁。至庄首、乡长一项,查系催纳钱粮,与社长、社副事同一例。倘农民中无可推择,而贡、监生又拘于成例,不复充当,于公事转有窒碍。嗣后,浙省庄首、乡长,除生员及应试贡、监生不许勒派充当外,其不应试之贡、监,准与殷实愿谨农民一体选充。
乾隆三十五年复准:查娼、优、隶、卒,专以本身嫡派为断。本身既经充当贱役,所生子孙,例应永远不准收考。其子孙虽经出继为人后者,终系下贱嫡裔,未便混行收考,致启隐匿冒考等弊。
乾隆三十六年议准:由陕之乐户⑥,江浙之丐户,虽编籍由来,无可确据;而其相仍托业,实属卑污。雍正元年,因御史年熙、噶尔泰先后条奏,准令除籍改业,得为良民。正所以杜其邪僻之路,非即许其厕身衣冠之林也。嗣后应酌定限制,以清冒滥。如削籍之乐户、丐户,原系改业为良,报官存案,祓⑦濯旧污,阅时久远,为里党所共知者,自不便阻其向上之路。应以报官改业之人为始,下逮四世,本族亲支,皆系清白自守,方准报捐、应试。该管州、县,取具亲党、里邻甘结,听其自便。不许无赖之徒,藉端攻讦。若系本身脱籍,或仅一二世,及亲伯叔姑姊尚习猥业者,一概不许侥出身。其广东之蛋户⑧,浙江之九姓渔父,及各省凡有似此者,悉令该地方官照此办理。所有从前冒滥报捐各生,均行斥革。再此等甫经改业之户,惟不准遽行报捐、应试,至于耕读工商,业已为良,应悉从其便。如有势豪土棍,藉端欺压讹诈者,该地方官仍严行查禁惩治,以儆刁风。
又议准:马兵如果技艺素优,当令就试武童。取进者,准其乡试。若不能取进武生,仍在营差操,不准乡试。
乾隆三十七年复准:定例,娼、优、隶、卒之家,不准考试。其皂隶、马快、小马⑨、禁卒之子孙,有朦混捐纳者,俱照例斥革。至门子、长随,现据湖南学政查明,该省有滥行报捐者,均予斥革。历来办理有案,俱无庸置议。惟查民壮一项,户部于雍正年间先后议准,各省民壮,原为捍御城署、仓库而设,应停其承缉盗犯,癩令学习武艺。其中有技艺可观者,准挑入营伍,渐次考拔。是民壮既与兵丁一律拔补,自非贱役可比,应不便阻其进身之阶。但各省多有皂、快、民壮三班随时改拨者,应令地方官查明。除未经改拨之民壮子孙,准其报捐应试外,其由民壮改充皂、快,及其先曾充当皂、快者,仍不准报捐、应试,以杜冒滥。
又奏准:马兵取进武生,与武生冒滥充伍者不同。应仍留原粮,与马兵一体差操。不得因系武生,稍存优异。
乾隆三十八年议准:湖南省库子⑩、斗级,据该抚查明,系选择质朴、殷实农民承充,与皂隶、马快、禁卒、门子等役不同。其子孙应照民壮之例,一体报捐、应试。如有先后改充皂、快、禁卒、门子等役者,应仍照例不准报捐、应试。
又奉旨:马、步兵均属行伍。马兵考取武生,既准其仍留原粮;则步守兵丁,原可无庸歧视。至向例,武生不准入伍食粮,必须注销武生,方准充补。不过以武生名列胶庠,稍存优异,甚属无谓。此乃沿袭明季陋习,亦如从前武职小衔之兼大衔,骛虚名而鲜实济。何如一举而剔除之乎?况武生乡、会试中式后,其所得官职,亦不过绿营弁员。则以武生在营学习当差,尤属有益。且其充伍食粮,出自本人心愿,并非强令从事。若充补名粮以后,或恃符贻误营伍差操,或托故不服教职管束,则各有应得处分,亦悉由其自取,又何必因此鳃鳃
过计乎?嗣后,如武生有情愿入伍食粮者,准其呈报学政,即令兼充,毋庸将武生注销,著为令。
注释:
①书吏,清制,内外各官署之吏员皆称书吏。为雇员性质,承办例行公事。
②经商,原文作经,误,详参前卷三十之注⑧。
③此句结尾二字,与下句开头一字,均模糊不清,经与本卷下文“乾隆三十一年议准”条参照,补出为“庄书,系”三字。
④,音珍,指圩岸内成片水田。明归有光《乞休申文》:“乡民谓田连顷者谓之
,犹苏州之谓圩。”
⑤抗追、抗比,旧时地方官吏催逼百姓,限期交税、交差,逾期受杖责,叫“追比”。《聊斋志异·促织》:“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⑥由陕之乐户,由,来由;乐户,封建时代供统治阶级取乐人户,被认为身份低贱,不属于良民。据《辞海》所引《清文献通考》卷十九:“雍正元年令……山西等省有乐户一项,其先世因明建文末不附燕王被害,编为乐籍,世世不得自拔为良民。至是令各属禁革,俾改业为良……与编氓同列。”
⑦祓濯,祓,音福,古代习俗,为除灾去邪所举行之专门仪式,尤以阴历三月上巳日在水边祓除为最流行。祓濯,意为清除。按,原文为“苰濯”,误,径改。苰,音福,义为蔽膝。据《辞海》所引《方言》第四:“蔽膝,江淮之间谓之,或谓之苰。”
⑧蛋户,即蛋人,旧指南方沿海从事渔业之水上居民。蛋,同“譙”。譙,音诞,旧时南方之水上居民。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譙蛮》:“以舟为室,视水为陆,浮生江海者,譙也。”
⑨小马,清代衙署中一种执役人员。《清史稿·食货志一》:“凡衙署应役之皂隶、马快、步快、小马、禁卒、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营番役,皆为贱役。”
⑩库子,明代时经常性差役(常役)名目之一。属均徭类。亦指服此役者。明范濂《云间据目抄·记赋役》:“吾松之重役有五:一曰库子……库子有各库不同,而惟县堂为最。盖一县杂费,与迎送上官,种种不经,俱责成于库子。”
斗级,旧指主管官仓、务场、局院之役吏。斗谓斗子,级谓节级。《明会典·仓庾一》:“景泰三年,令各仓斗级、库子,开写年甲、乡贯、住址,编造文册,候巡视官员点闸。”
绿营,绿,音路。清代兵制,除原有八旗兵外,又另募汉人编成军队,用绿旗,称为绿旗兵或绿营兵。
鳃鳃,鳃,同“葸”,恐惧,畏难。鳃鳃,恐惧貌。《汉书·刑法志》:“(秦)故虽地广兵强,鳃鳃常恐天下之一合而共轧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