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原名应试

卷三十四 原名应试

顺治九年题准:黜退生员,如不系行劣者,提调官准与童生一体收考。若曾经犯罪问革,变易姓名,侥img388出身,访出严行究革。教官纳贿容隐,生员扶同保结者,一体治罪。

雍正八年议准:已经问革生员,应令提调官严查。或罪止褫革,或本案情罪尚有可原,及革后能改过自新者,取具教官、廪保印甘各结,详明察核,准其以原名考试。童生如情罪可恶,并不改过自新,变名混考入学者,除将本生严究黜革外,其提调、教职均照徇庇例议处,廪保即行黜革。

乾隆五年奏准:缘事黜革生员,除包揽词讼,武断乡曲,及一切实系本身重犯,于律无可贷者,仍永行禁革外,其有因人波累,与本身事犯情有可原,及罪在杖一百以内,革后能改过自新者,俱准以原名考试。童生、监生,亦许以原名捐复。其举人、贡生,有愿考试者,亦照例准其一体应童子试,以图上进。俱令取具里邻确实甘结,报明该地方官及教官,查明加结。系应童试者,申送提学。系捐复监生者,申送抚藩。各加核实准行。如有隐匿重情,朦混滥邀者,仍应斥退。其应行收考、收复者,毋许地方士庶挟嫌告讦。违者以诬告治罪。

乾隆二十八年复准:匿丧考试,事干不孝,与寻常缘事斥革,罪在杖一百以内者不同。所有匿丧取进之人,斥革后,应不准其考试。

乾隆三十五年议准:定例,举、贡、生监,罪在杖一百以内,革后能改过自新者,该地方官查明,取具里邻确实甘结申送,方准以原名应试。若于结案时即声明办理,无论现在斥革,骤予上进之阶,觉于情理未协。且甫经审结,其能改过自新与否,尚未可知。倘img389邀名器之人,其中或有怙过不悛情事,更无以示惩创。嗣后,如系举人斥革,愿以原名应试者,由该督、抚核明咨部,饬取审结全案,按例定议。其贡、监、生员,斥革后,呈请原名应试,应照例令邻里出具甘结,由教官牒送该州、县官。查系合例,将审结全案,一并申送提调官,严加复核,详报学政收考。如有率行申详等情,该学政即行据案驳查,以杜冒滥。

注释:

①悛,音圈,改过,悔改。如:怙恶不悛。《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