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八 广东学额
卷五十八 广东学额
广州府学,额进三十六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南海县学、番禺县学、东莞县学、顺德县学、香山县学,各额进二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新会县学、增城县学、三水县学,各额进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新宁县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龙门县学、从化县学、新安县学、清远县学,各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花县学,额进七名,廪生十五名,增生十五名,二年一贡。
韶州府学,额进二十一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曲江县学、英德县学,各额进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乐昌县学、仁化县学、乳源县学、翁源县学,各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南雄府学,额进二十二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保昌县学,额进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始兴县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惠州府学,额进二十七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归善县学、博罗县学、龙川县学,各额进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河源县学、和平县学、永安县学,各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连平州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三年两贡。海丰县学、陆丰县学,各额进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长宁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潮州府学,额进二十五名(内南澳同知①录送拨入一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海阳县学,额进十六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潮阳县学、揭阳县学,各额进十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澄海县学,额进二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饶平县学,额进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大埔县学、惠来县学,各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普宁县学,额进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丰顺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肇庆府学,额进二十八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高要县学、阳江县学,各额进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恩平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阳春县学、四会县学、新兴县学、高明县学,各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开平县学,额进九名,廪生十五名,增生十五名,二年一贡。广宁县学,额进八名,廪生十五名,增生十五名,二年一贡。德庆州学,额进八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封川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十四名,二年一贡。开建县学、鹤山县学,各额进八名,廪生十五名,增生十五名,二年一贡。
高州府学,额进二十三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茂名县学,额进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电白县学、吴川县学,各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化州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信宜县学,额进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石城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雷州府学,额进二十一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海康县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遂溪县学、徐闻县学,各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廉州府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三十一名,增生二十一名②,三年两贡。合浦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十三名,二年一贡。钦州学,额进八名,廪生九名,增生十八名,四年一贡。灵山县学,额进八名,廪生十三名,增生十三名,二年一贡。
琼州府学,额进二十四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琼山县学,额进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儋州学,额进十五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崖州学、万州学,各额进十二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澄迈县学、临高县学、文昌县学、定安县学、会同县学、乐会县学,各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陵水县学、昌化县学、感恩县学,各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连州学,额进十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阳山县学、连山县学,各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嘉应州学,额进二十四名(内二名在四县凭文酌拨。),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兴宁县学,额进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长乐县学,额进十六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平远县学、镇平县学,各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罗定州学、东安县学,各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西宁县学,额进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康熙五十五年议准:广东各卫、所,照各省卫学例,将广州、前右、南海、清远、肇庆、惠州、碣石、潮州八卫及南雄、龙川二所,各取进童生二名。其余三十六卫、所,各取进一名。不必设学设官,拨入各府,学官督率其廪、增及出贡。即附入各府学额内。
雍正二年遵旨题准:广东之南海、番禺、东莞、顺德、新会、香山、海丰、海阳、潮阳、揭阳、澄海十一县,照府学额,各取进童生二十名。儋州及三水、增城、保昌、英德、兴宁、长乐、龙州、程乡、饶平十县,改为大学,各十五名。新宁、和平、永安、大埔、惠来、平远、镇平、开平、吴川、东安、西宁十一县,改为中学,各十二名。
雍正九年议准:广东新会、开平二县界,分设鹤山一县。于新会县原取进童生二十名内,分拨五名;开平县学原取进童生十二名内,分拨三名,共八名,归鹤山县取进。
雍正十三年议准:粤省各卫、所、屯军籍童生,额多人少,且军民两籍混冒,控讦不已。应照直隶河间等卫裁并归县之例,将粤省各卫、所、屯童生,一并归入现在住居办粮之州、县民籍内应试。所遗各军籍,拨入各该府学文、武童生额数,悉由各该属州、县民籍内一体凭文拨取。
乾隆元年议准:广东嘉应州属之兴宁、长乐二县,前隶惠州府;平远、镇平二县,前隶潮州府,皆有拨府之入学童生。今四县属嘉应州,应将惠州府学减三名,归兴宁、长乐二县;潮州府学减二名,归平远、镇平二县。凭文考取,拨入州学。其嘉应州武童,原额止十二名,原未加增,亦应于潮州府学武童内再减二名,拨归嘉应州学。又连州前属广州府,虽拨府甚少,而近来文风日盛,又改为直隶州,应于广州府学减一名,归连州学。
又议准:广东普宁县,取进童生八名。自雍正十年,将潮阳县之水③、全都、洋乌、贵山等处,割附普宁。应于潮阳额进文童二十名内酌拨二名,武童十五名内酌拨一名,归普宁县。文童岁、科两考,各取进十名。武童岁考,取进九名。
乾隆三年议准:广东设嘉应州以来,入学额数已照大学例,取进二十名。廪、增尚仍旧,额二十名。该州人文日盛,应加廪、增各十名,以符州学之数。
乾隆五年议准:广东新设之封顺县,照小学例,取进童生八名。于海阳县学额进之文童二十名、武童十五名内,各减四名;揭阳县之文二十名、武十五名,嘉应州之文二十名、武十二名内,各减二名,归丰顺县取进。至海阳县原额文童,既拨出四名,应额进十六名;武童拨出四名,应额进十一名。嘉应州、揭阳县文童,既各拨出二名,应各额进十八名。其武童,嘉应州既拨出二名,应额进十名;揭阳县拨出二名,应额进十三名。再丰顺县学,照例设廪、增各二十名。其由嘉应州,海阳、揭阳、大埔三县④,随地拨归丰顺县学之实廪,照例食饩。候廪照考案新旧间补。至出贡年期,应将改拨之旧廪,按年先准出贡。其新补廪生,俟十二年后,准三年一贡。
又议准:广东鹤山县,设学有年,应设廪、增额数。但该学生员,现在不满八十名。内尚有新、开二县⑤拨入旧廪四名、旧增五名。若遽准额设廪、增各十五名,未免太优。应照新设小学之例,设廪、增各十名,先尽新、开二县原拨之旧廪四名、旧增五名补实。余以考列优等者序补。至出贡,亦将旧廪四名,按其补廪年分,应出贡者先尽挨次出贡。其新补廪生,照新设小学例,俟十年后,三年一贡。将来人文加盛,题增额廪之日,再照县学例,二年一贡。遇拔贡之年,照例一体选拔。
乾隆十五年议准:广东廉州府学,廪生三十一名,一年一贡。罗定州学,廪生二十名;钦州学,廪生九名,皆三年两贡。与定例未协。嗣后,廉州府学,三年两贡。罗定州学,两年一贡。钦州学,四年一贡。
又议准:鹤山县学,加设廪、增各五名,共设廪、增各十五名。俟补足廪额后,照县学例,二年一贡。
乾隆二十年议准:广东鹤山县,自雍正十年新设,其时有广州府民人一百五户,愿捐修城工。经部议,给还捐项,以为垦荒筑室工本,许其子弟入籍应试。但事关户籍,必须地方官确查办理。应令广东巡抚转饬确查。此百五户民人,曾经筑垦,现居鹤山者,仍准应试。其余户丁,必俟其筑室住耕呈明地方官,给有门牌,列入烟册,方准应试。仍移知原籍,不得两处重考。其本籍现有庐墓田粮,不愿徙居鹤山者,令即在本籍应试。
乾隆二十四年议准:广东嘉应州,原额取进文童十九名,又于所属之兴宁、长乐二县取拨三名,平远、镇平二县取拨二名,统于州学,共二十四名。该州人文益盛,而州属之兴、平、长、镇四县童生,不及该州之半,文平人少。嗣后,该州岁、科两试,将县属所拨州学之五名,酌减三名,添补州学。其余二名,仍合四县凭文酌拨。
注释:
①南澳同知,按,据《清史稿·志四十七·地理十九》中“南澳厅”条载:“本南澳镇地。分四澳。云、青二澳隶闽之诏安,隆、深二澳隶粤之饶平。雍正十年置海防同知,为南澳厅治,深澳来属。”
②“廪生三十一名,增生二十一名”,原文如此。本条内以下还有两处廪、增名额明显不一情况。
③水,
,音蓄,水流貌。原文中将“
”字偏旁“戍”误为“戌”,《康熙字典》无此字。
④“其由嘉应州,海阳、揭阳、大埔三县”,据《清史稿·志四十七·地理十九》载,海阳、揭阳、大埔三县均属潮州府。
⑤新、开二县,即本卷前“雍正九年议准”条中所载“新会、开平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