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一 贵州学额

卷六十一 贵州学额

贵阳府学,额进二十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贵筑县学,额进二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定番州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贵定县学、修文县学,各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广顺州学、开州学,各额进八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龙里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三年一贡。

安顺府学,额进二十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普定县学、清镇县学、安平县学,各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镇宁州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永宁州学,额进八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

南笼府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一年一贡。永丰州学,额进四名,廪生二名,增生二名,四年一贡。普安州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普安县学、安南县学,各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平越府学,额进二十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平越县学、余庆县学,各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黄平州学,额进十五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img475安县学、湄潭县学,各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都匀府学,额进十八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都匀县学、清平县学,各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独山州学、麻哈州学,各额进八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荔波县学,额进四名,廪生二名,增生二名,四年一贡。

镇远府学,额进二十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镇远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施秉县学、天柱县学,各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思南府学,额进二十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安化县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印江县学、婺川县学,各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思州府学,额进十六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玉屏县学、青溪县学,各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石阡府学,额进十七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龙泉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铜仁府学,额进十二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铜仁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黎平府学,额进二十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开泰县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锦屏县学、永从县学,各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大定府学,额进二十三名(内水城厅额进五名。),廪、增各四十六名(内水城厅额定廪、增各六名。),一年一贡。威宁州学,额进二十名,廪、增各三十名,三年两贡。黔西州学,额进十五名,廪、增各三十名,三年两贡。平远州学,额进十二名,廪、增各二十四名,三年两贡。毕节县学,额进十五名,廪、增各二十名,二年一贡。

自大定府以上十二府,知府均有亲辖地方,不属州、县。岁、科两考,即将所亲辖地方童生录送学政,拔入府学充附,不于州、县拨取。

遵义府学,额进十八名,廪、增各三十六名,一年一贡。遵义县学,额进十五名,廪、增各二十名,二年一贡。正安州学,额进十二名,廪、增各三十名,三年两贡。绥阳县学,额进十二名,廪、增各二十名。桐梓县学,额进八名,廪、增各二十名。仁怀县学,额进六名,廪、增各十六名。均二年一贡。仁怀厅学,额进四名,廪、增各八名,四年一贡。

顺治十六年题准:贵州省属大学,取进苗生五名。中学三名,小学二名。均附各学肄业。廪额大学二名,中、小学一名。至出贡,原照州学,三年贡二人。但现在苗生新进尚少,暂令附大学者三年一贡,附中、小学者五年一贡。俟入学人多,另照州学例。

康熙二十二年题准:贵州土官族属子弟及土人应试,附于贵阳等府,三年一次。共考取二十五名,附于各府学册后,解部察核。

康熙二十八年议准:贵州贵筑县,系两卫归并之县。人文渐盛,照小学例,取进童生八名。儒学事务,即令新贵学教官兼摄。其廪、增及出贡,俱照县学之例。至永宁、独山、麻哈、普定、平越、都匀、镇远、安化、龙泉、铜仁、永从十一州县,向未设学。应试之人,于附近州、县考试。入学额数,仍于各原额内考取,册内注明系何州、县人报部。

康熙三十一年议准:贵州安化县,系思南府首邑。照贵筑县例,取进文、武童生各八名。儒学事务,即令府学教官兼摄。其廪、增及出贡,俱照县学例。

康熙四十四年议准:贵州苗民,照湖广例,即以民籍应试,进额不必加增。

康熙五十四年议准:贵州安顺府南笼厅,照湖广镇溪所例,设立学校。取进文、武童生各八名,分普安县训导专司学务。

康熙五十九年议准:贵州平越府属之黄平州,向与兴隆卫为两中学。因裁卫学,归并黄平为一中学。今应试人多,将黄平改为大学,取进童生十五名。

雍正二年遵旨题准:贵州之贵阳、威宁二府学,向各止取十五名。镇远府学,向止取十六名。今均准如各府学额,各取进童生二十名。贵筑县,照府学额,取二十名。毕节县,改照大学,十五名。贵定、清镇、普定、img476安、安化五县,改为中学,各十二名。

雍正三年议准:贵州南笼厅,设学已经十年,人文繁盛。照例设廪额二十名。

又议准:贵州苗童应试,准于各府、州、县定额外,加取一名。

雍正九年议准:贵州大定府,原系州学,额取童生十五名。威宁州,原系府学,额取童生二十名。今大定改州为府,照府学例,取进二十名。威宁虽改府为州,然读书向学者多,仍旧考取,免其减额。

雍正十年议准:开泰、天柱二县,向隶湖南,苗童定额取进三名。今二县改隶贵州,应试仅八九人,取进三名,额多人少。应酌量取进,宁缺无滥。

雍正十二年议准:贵州南笼府属永丰一州,虽属苗疆,归化已久。其子弟从师义学者,亦多俊颖。顶冈、长坝、泽亨、罗解等处,学习《诗》、《书》者均出应考。应将永丰州照荔波县设学之例,取进童生四名。如文理未顺,宁缺无滥。又黎平府所属之古州,虽未设学,然地方辽阔,田土殷饶,苗民繁庶,子弟皆喜向学。亦应照天柱、开泰两县从前增设苗童考取之例,择文理通顺者,酌取一二名,附入府学苗童之后,以示鼓励。

乾隆三年议准:贵州南笼改厅为府,应照中学例,取进童生十二名。廪、增照州学例,各设三十名。

乾隆四年议准:凡贵州归化未久之苗,有能读书赴考者,准照加额取进。其归化虽经百年,近始知读书者,亦准与归化未久之苗童报名应试,于加额内取进。其余归化年久,在未经题请加增苗额之先,已同汉童考试者,仍与汉童同照原额取进。

乾隆七年议准:贵州南笼府属之永丰州,自雍正十二年建学,至今未设廪、增。应准其各设二名。其初补之廪,俟十年后,准四年一贡。

乾隆十六年议准:贵州各属苗民,岁、科两试,仍与汉童一体合考。不必分立新童,加额取进。

乾隆二十七年议准:贵州荔波县,于雍正十年由广西拨入黔省,原额取进文童四名。向未设有廪、增。应照永丰州之例,自乾隆二十八年为始,准其开设廪、增各二名。其初补之廪,俟食饩十年后,方准其出贡。以后四年一贡。

乾隆三十年议准:贵州遵义府,额进二十名,俱系所属五州县内分派拨入。向来附府之遵义县,拨取十名;正安州、绥阳县各拨三名;桐梓县、仁怀县各拨二名。原非定例,现在文风,或有此优彼绌。该学政当一秉至公,不必拘某学应拨几名之例,惟择其文佳者拨取。如无佳文,宁缺无滥。

乾隆四十一年议准:仁怀改设直隶,同知专设学校。其入学额数,于遵义府、仁怀县两学进额内各拨二名,定为厅学四名。并将遵义府、仁怀县额设廪、增缺内各拨四名,定为厅学廪生八名、增生八名。所有从前实系厅籍取入遵义府并仁怀县学各生,均查明拨归厅学专管,与此后取进之生,统归该训导董率训迪。其拨归生员内,原系廪、增,即作为该厅实廪、实增。除拨归廪、增外,所余额数,以考列优等之生挨补。如拨归廪、增各生已浮于八名之数,仍以八名定为实廪、实增。其余帮补在后者,作为候廪、候增。俟有缺出,与新案相间挨补。至出贡年分,应于廪额补足时,照永丰州等学之例,四年挨贡一名。俟十二年后选拔之期,拔取一名。如无文行兼优之士,照例宁缺无滥。

又议准:平远州所辖之时丰、岁稔、崇信三里,准其拨归水城通判管辖。该厅旧辖二里,额定进学二名,附入大定府学。平远州旧辖九里,额进十五名。今以三里裁归厅辖,亦应裁去州额三名,即于该厅所辖五里内,定为额进五名,附入府学。

乾隆四十二年议准:平远州廪、增,各拨六名作为水城厅额缺,归入大定府学。

注释:

①分派,原文为“ü”,误。按,据《康熙字典》:“ü,《字汇补》:与‘img477’同。”“img478,《玉篇》:古文‘流’字。”

②三里,“里”,旧时县以下基层行政单位。唐以百户为一里,置里正一人。明以一百十户为一里,设里长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