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五 湖南学额
卷五十五 湖南学额
长沙府学,额进二十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长沙县学、善化县学、益阳县学、攸县学、湘潭县学,各额进二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湘阴县学、宁乡县学、湘乡县学,各额进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浏阳县学、醴陵县学、安化县学,各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茶陵州学,额进二十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
岳州府学,额进十五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巴陵县学、华容县学,各额进二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临湘县学,额进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平江县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衡州府学,额进十七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衡阳县学、清泉县学,各额进十名,廪生十名,增生十名,二年两县轮流一贡。耒阳县学、衡山县学,各额进二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常宁县学,额进十五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安仁县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酃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永州府学,额进二十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零陵县学、祁阳县学,各额进二十名,外各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东安县学,额进十二名,外额进新童一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道州学,额进十五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宁远县学,额进十二名,外额进新童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永明县学,额进十二名,外额进新童一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江华县学,额进八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增各二十名,二年一贡。新田县学,额进八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增各二十名,二年一贡。
宝庆府学,额进二十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邵阳县学,额进二十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武冈州学,额进二十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新化县学,额进二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新宁县学,额进十二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城步县学,额进八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辰州府学,额进十八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沅陵县学,额进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泸溪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辰溪县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溆浦县学,额进十五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凤凰厅学,额进八名,廪生六名,增生六名,二年一贡。乾州厅学、永绥厅学,各额进八名,廪生四名,增生四名,二年一贡。(永绥厅于乾隆三十八年起设廪、增。应再俟十年,始照例出贡。)
常德府学,额进二十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武陵县学、桃源县学,各额进二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龙阳县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沅江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沅州府学,额进十五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芷江县学,额进十五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黔阳县学,额进十二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麻阳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永顺府学,额进十二名,廪生十名,增生十名,二年一贡。永顺县学、保靖县学、龙山县学、桑植县学,各额进八名,廪生六名,增生六名,三年一贡。郴州学,额进二十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①,三年两贡。永兴县学,额进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宜章县学、桂阳县学,各额进十五名,外各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兴宁县学,额进十二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桂东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靖州学,额进二十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绥宁县学,额进十五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会同县学,额进二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通道县学,额进八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丰州学,额进二十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安乡县学,额进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石门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慈利县学,额进八名,廪生十四名,增生十四名,二年一贡。安福县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永定县学,额进八名,廪生十二名,增生十二名,二年一贡。又拨岳州府学额进五名,归于澧州及所属,凭文取进。
桂阳州学,额进十五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临武县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蓝山县学,额进十二名,外额进新童三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嘉禾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又拨衡州府学额进三名,归于桂阳州及所属,凭文取进。
凡湖南苗民、民②应考为新童,虽立进额,凭文录取,宁缺毋滥。
顺治十六年题准:湖南辰州五寨,照例设学,令辰州府训导分摄。取进童生七名,设廪膳生六名,增广生八名,二年贡一人。
康熙三十二年议准:湖广五开卫,照中学例,取进童生十二名。即令靖州学教官兼摄。其廪、增及出贡,俱照中学例。
康熙四十三年议准:湖南各府、州、县,熟苗童生许同民籍应试。其取进名数,即入该学定额。
康熙四十四年题准:湖广桂阳县,改复中学,照例考取。
康熙五十三年议准:湖广辰州府属之乾州镇溪所修建学宫,照五寨司例,取进童生八名,以泸溪县训导就近兼摄。
康熙五十四年题准:湖南衡、永、宝、辰、郴、靖六府州属苗、,另编字号,于正额外量取一二名。
康熙五十五年议准:湖广岳州府湖西六属,限隔洞庭。嗣后,于澧州另建考棚。其原拨府学文、武旧生,令府学教官清查,分造二册。将府学训导改驻澧州。考试时,湖东四属,令教授造册送考。西六属,令训导造册送考。文、武童生,照直隶州例,令澧州知州考送。学臣拨进府童,即于本地发案。廪、增额数,各分一半。出贡亦各轮贡一年。
雍正二年遵旨题准:湖南之茶陵、武冈、澧、郴、靖五州,长沙、善化、湘潭、攸、益阳、衡阳、衡山、耒阳、零陵、祁阳、邵阳、新化、巴陵、华容、武陵、桃源、会同十七县,照府学额,各取进童生二十名。湘乡、宁乡、常宁、安乡、溆浦、永兴、桂阳七县,改为大学,各十五名。辰溪县改为中学,取十二名。
雍正三年议准:湖南衡、永、宝、辰、郴、靖六府州所属苗、,向例取一二名。嗣后岁、科考试,增取三名。
雍正四年议准:湖广辰州府属之镇溪所,自康熙五十四年设学,取进童生八名。今应酌设廪、增各四名。俟补廪十年后,照例两年一贡。
雍正七年议准:湖南九溪、永定二卫,原均系小学。今既合为一县,照大学例,取进童生十五名。
又议准:湖南镇溪所,应试土童无几,不便取足八名额数。应于考试时,择文理通顺者,酌量取进。俟人文日盛,取足八名。
雍正十年议准:湖南九溪、永定二卫,归并安福县学。因二卫文、武旧生散在澧州等处,前经议准,附近新县者拨归新县,远在各属者拨归各属。但永顺、桑植二县,尚未设有学校,其拨归永顺之生员四十名,无学可归。应令其暂附安福县学,与本学生员一体考试,分别等第。仍将拨归之生,另造清册,送部查核。其拨归永顺之廪生,照旧注册。应出贡者,准其一体出贡。其增、附生,有考居前列者,与本学生员照考案先后,挨次间补。
又议准:湖南澧州改为直隶州,应将澧州六属前后拨入③。岳州府学各生,按其籍贯,令州籍者归州学,县籍者归县学。其廪、增,改为候廪、候增,与本州、县学生员,照考案先后,挨次序补。较其食饩年分,一体出贡。其岳州府学,原分廪、增出贡,一半额数应仍归岳州府学。又九溪、永定二卫,归并安福县。应将二卫原额廪、增各二十名,尽先补者。每卫存实廪、实增各十名,以符县学二十名之数,余俱改为候廪、候增。其廪生,照县学二年一贡之例,挨次轮贡。其二卫旧生,散在澧州等处者,照依户口田粮,附近新县者拨归新县,远在各属者拨归各属。
雍正十三年议准:湖南岳州府学,原额二十名内减去五名,归于澧州属。衡州府学,原额二十名内减去三名,归于桂阳州属。
又议准:湖南永顺府,自设府分县以来,文风渐盛。应于永顺府城内建立考棚一所,府学添设教授一员。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四县,各添设训导一员。府学取进童生十二名,于所属各县内取拨。其所属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四县,各取进八名。该学政于按试时,凭文取进,宁缺毋滥。至府县廪、增额数,以及出贡年分,俟人文充盛之日,题请再议。又永顺县有永定卫归并户口,桑植县有慈利县归并户口,均有生童,现附澧州考试。今永顺府既设考棚,应令各归本籍考试。即于永顺、桑植额设各八名内,将归并户口各取进二名。其余各六名,于两县土民内取进。其永、慈童生,不准顶冒。
乾隆三年议准:湖广永定县设廪生六名。其慈利县拨归之生,既改为候廪,则永定县生员考居优等者,未免人多额少,难于帮补。且两学旧管生员,既属相等,其廪额亦应酌量均平。应将慈利县学额设廪生二十名内拨出空廪六名,归永定县学。又永定县学未设增生,应将慈利县学拨出空增六名,归永定县学。嗣后,慈利县学设廪、增各十四名,永定县学设廪、增各十二名。两学均准于本届科案廪、增补足时,下次岁考后,两年一贡。
又议准:湖南沅州升府,设立附郭一县,分拨黔、麻二县。府学取进童生,应照沅州原额取进十五名。又沅州府所属止三县,廪、增额数,照府学例减十名,各设三十名。俟十二年后,廪额补足时,照州学例,三年两贡。又从前沅州黔阳、麻阳拨入府学之廪增附生、武生均归沅州府学。新设附府之芷江县,取进童生十五名,苗童三名,设廪、增各二十名。将州学原设廪、增各三十名内酌留二十名于芷江县学,余十名归沅州府学,两年一贡。如遇拔贡之年,沅州府学选拔二名,芷江县学一名。又辰州府学既拨去沅州及黔阳、麻阳二县,止存沅陵、泸溪等四县、二厅,酌减入学童生二名,存十八名。
乾隆五年议准:城步县文、武生童,向在宝庆府棚内考试。今既改隶靖州,自应改附靖州棚。其原拨入宝庆府学实廪一名,候廪一名,增生二名,附生二十名,武生五名,均准拨归该县,就近约束应试。现在拨归之廪、增,改作候廪、候增,仍与该县学生员照考案挨次间补。其廪生,通较食饩年分,一体出贡。
乾隆七年议准:宝庆府属之城步县,拨归靖州管辖之后,文、武生童改附靖棚考试。今城步县既仍归宝庆府管辖,除从前自宝庆府学拨归该县之文、武生员,毋庸复归府学外,准于本届岁考为始,城步生童仍改就宝庆府考试。一切报部册案就入宝庆府属文、武新生,仍照例凭文拨取府学数名。
乾隆十三年议准:湖南永顺府,自雍正十二年设学以来,缘系新辟苗疆,文风究未能与中州相侔。且合计五学文童,仅三百五十余名。分隶府、县,为数无多。应照小学例,设廪、增各十名。所属之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四县,各设廪、增各六名,俟人文充盛,再议加增。新设廪生,俟十二年后,府学二年一贡,县学三年一贡。
乾隆二十一年议准:湖南所属苗、土人应试,均著改为新童。
又议准:湖南衡阳县学,原额取进童生二十名。今分设清泉县,应照原额各分一半,衡阳取进十名,清泉取进十名。原额廪、增各二十名,亦应各半分隶。仍令二年一贡,通较食饩深浅,两县轮流间出。衡阳县训导,改为清泉县训导。
乾隆二十四年议准:湖南绥宁县,取进新生送部册内,注明原系苗籍、籍字样,以符分额取进之例。
乾隆二十五年议准:湖南辰州府属之乾州、凤凰、永绥三厅,皆新辟苗疆。乾、凤二厅,已于雍正十年间设学取士。惟永绥未经设学,应照乾、凤二厅之例,设学取进童生八名,宁缺毋滥。设廪、增各四名,俟十年后,准其食饩补廪。再十年后,照例题请出贡。将辰溪县训导裁汰,改设永绥厅儒学训导。
乾隆二十九年复准:湖南永顺府,于雍正十二年建立考棚,迄今已历三十年。业经添设廪、增,并节次考取恩、岁贡。本年正届选拔之期,应将永顺府学及所属永、保、龙、桑四县学廪、增、附生,准其一体选拔。
又复准:湖南衡州府属之衡阳县,于乾隆二十一年,分设清泉县。将衡阳原定学额,分拨两县各取进童生十名。查雍正四年,江南苏、松、常三府新分元和等十三县,原系长洲等旧县分设,学额俱未加增。而每逢拔贡之期,各县均得酌取一名。今衡阳分设清泉一县,正与江省之例相符。嗣后,拔贡应于衡、清两县内凭文酌取一名。
乾隆三十六年议准:湖南衡、永、宝、辰、郴、靖等府州,所属童,向例另编字号,于正额外各量取一二名。嗣于雍正三年,因额少人多,定议增为三名。今永州府属之东安、永明二县,每试
童不过数人,而宁远县则有百余名不等,多寡悬殊。均属取进三名,未免无所区别。应将东安、永明
童进额,各减二名,定为一名。如无佳卷,仍照宁缺毋滥之例办理。至宁远县,应试
童既多,应于东安、永明二县所减四名内,酌拨二名,作为定额五名。
注释:
①增生三十名,原文为“增生二十名”,误。依其体制,州学廪、增生应各为三十名,径改。
②民,按,本卷内原文诸“
”字“缶”旁均缺一撇。
③应将澧州六属前后拨入,按,据《清史稿·志四十三·地理十五》中“岳州府”条载:“初沿明制,领州一,县七。雍正七年,澧升直隶州,石门、安乡、慈利割隶。”又“澧州直隶州”条下载:“旧为岳属州,雍正七年升,割石门、安乡、慈利来隶,并置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