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胃炎

1.慢性胃炎

1.胃部有持续性或阵发性的疼痛。

2.轻微恶心感及食欲不振。

3.食后上腹部有微痛感或呕吐现象。

4.有时没有症状,有时痛彻背部但会缓解。

最有疗效的穴道

1.合谷。 2.中脘。

最有疗效的穴道

注意事项

1. 孕妇最好改用足三里穴取代合谷穴。古医书记载合谷穴配三阴交穴可引发流产,所以孕妇应注意。

2. 中脘穴位置正好在胃部表面,饭后或饱食不宜指压,易导致食物逆流或呕吐。

临床取穴

1.合谷:手拇指、示指合拢时,在肌肉隆起的最高处。

2. 中脘:脐上4寸或取胸骨剑突与脐的中间点。

主要症状

◎合谷

img30

【取穴法】手拇指、示指合拢,在肌肉隆起的最高处。

◎中脘

img31

【取穴法】取胸骨剑突与脐的中间点。

附记

1.专业指压可增加足三里、胃俞、涌泉、印堂等穴。

2. 本病一般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三种,各有其症状特点,以胃镜检查最能作出正确判别。致病因素有自体免疫异常、药物伤害、暴饮暴食、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功能老化及急性胃炎等。

3. 合谷穴为大肠经之原穴,能调理胃酸分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临床医学报告指出,刺激合谷穴可以提升人体干扰素,而干扰素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萎缩的胃黏膜细胞组织有再生作用。因此,选择本穴对缓和慢性胃炎症状有积极作用。

4. 中脘穴是“八会穴”中的要穴之一,又称“腑会中脘”。腑就是胃腑,历代中医古籍均记载本穴主治诸胃疾。现代医学也证明刺激本穴对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5. 按《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记载,中脘穴主治“内伤脾胃、心脾痛、痞满、翻胃”,这些症状都是慢性胃炎的特征。中脘穴实为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要穴。

参考文献

1.《内科护理新论》卢秀美编著。

2.《胃炎、十二指肠炎》李长安医师著。

3.《医宗金鉴·刺灸心法》清朝吴谦编著。

4.《针灸科学》黄维三著。

5.《中国针灸》1985年(2):11,邓莫华等:指压合谷穴止恶心反应的临床观察。

6.《四川中医》1990年(4):50 ,施勇前:指刺合谷穴治腹痛。

7.《针灸杂志》1996年(2):17,针刺中脘穴治疗上吐下泻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