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重听、耳聋

3.听力障碍、重听、耳聋

1.轻度:远距离听话,或听近距离低声讲话,感到困难。

2.中度:近距离听话,感到困难。

3.重度:仅听见在耳边喊叫的高声,对低声完全听不到。

4.全聋:完全听不到声音。

5. 常伴有耳胀、耳鸣、耳阻塞感或耳流脓等,都属传音性耳聋。如属感音性耳聋者,较为复杂,如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眩晕、头痛、失眠、口面或四肢麻木、药物中毒、噪声伤耳后遗症、恶性肿瘤、老年性及突发性耳聋等。

6. 如属混和性耳聋者,可同时并有传言性及感音性耳聋并发症。

主要症状

1.耳门。 2.翳风。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指压耳门穴时,应两边耳门穴同时进行,这样做对耳内神经传导,及内耳微血管循环,具有平衡作用,本穴可用角孙穴代替。

注意事项

◎耳门

img135

【取穴法】在耳前,耳珠的上方,与目外眦平行线交接点,听宫上方。

◎翳风

img136

【取穴法】在耳垂后方小凹陷中,即是该穴,按之有酸、麻、胀、痛感,传入口腔及颌部。

2. 指压翳风穴时,不可转头,须面对正前方,以防头颈肌受伤,两耳翳风穴同时进行指压,效果较佳。

1. 耳门:在耳前,耳珠上方与目外眦平行线交接点,开口有凹陷感,听宫上方。

2. 翳风:正坐,将耳垂贴于面,耳垂正后方,张口有凹陷处,按之有酸、麻、胀、痛感传入耳中。

临床取穴

附记

1. 专业指压可增加听会、听宫、角孙、肾俞、外关、完骨。

2. 耳聋是各种听力障碍症状的总称,临床上重听与耳聋之间,难以明确区分,称为耳聋。其致病因素大致有病毒性、噪声性、药物中毒性、老年性及突发性等。尤其突发性耳聋个案有所增加。但根据临床医师报告,如病患年轻,只要及时治疗,多半都能恢复听力。

3. 耳门穴具有消肿聪耳作用,对耳鸣、耳聋、中耳炎及耳中诸病有主治功效。《针灸大成》谓:“耳门主耳鸣蝉声,聤耳(中耳炎)脓汁出,耳生疮,重听无所闻”。临床上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都同时指压,功效明显。

4. 有临床医学报告指出,刺激风市穴治疗耳聋,其疗效成果令人满意,古典医籍对风市穴全无记载,对耳聋的疗效,何以有此功效?可能跟少阳胆经之循行有关,患者可不妨一试。

5.翳风之介绍,请参考前节中耳炎内容,不再详述。

参考文献

1.《针灸大成》明朝杨继洲编著。

2.《耳鼻喉医学新知》李宪彦著。

3.《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学》陈贵延、杨思澍主编。

4.《听力不见了?突发性耳聋多半能治疗》杨士维著。

5.《中医杂志》1963年(5):30,陈仁:针治风市穴治愈耳聋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