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青光眼
2.青光眼
1.初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
2. 继则出现轻微眼胀痛,视力模糊,虹视,同侧偏头痛,鼻跟与眼眶酸痛。
3.伴有恶心、呕吐,可能会有体温升高及心跳加速的情形。
4. 如果不能及时降低眼压,将导致视神经全面萎缩坏死,数日之内完全失明。
主要症状
1.瞳子髎。 2.太冲(也可用行间穴)。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瞳子髎穴在眼尾部,指压时宜先清洁手部,修剪指甲,用乙醇消毒手指,以防刺伤眼睛或病菌感染。指压时患者宜闭目,指压力道不宜过重,待手指离开穴道后,张开双目。两穴同时进行指压,疗效更佳。
2.太冲穴,无特别禁忌。如以行间穴代替,效果也很好。
注意事项
1. 瞳子髎:在目外眦(眼尾部)约0.5寸(半个拇指宽)的
临床取穴位置,有明显凹陷处,其中央点即是该穴,按之有酸麻痛感传入眼中。左右两眼各有一穴。
2. 太冲穴:在足第一趾及第二趾间为行间穴,此穴往足背上行1.5寸位置即是该穴,按之有酸麻痛感。
◎瞳子髎

【取穴法】在眼角尾部约0.5寸(半个拇指横宽)位置有个凹陷,其中央点即是该穴,左右两眼,各有一穴。
◎太冲

【取穴法】脚背足第一趾与第二趾的趾缝,往上1.5寸(二指横宽)位置。左右脚各一穴。
1.专业指压可增加印堂、睛明、承泣、合谷、攒竹。
2. 眼球为保有其正常的形状及功能,必须由睫状体分泌一种叫房水的液体,来维持适当的眼压,如房水分泌过多,或排水系统阻塞,则压力升高,造成眼压过高,眼压过高将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功能受损,进而使视力受损。
3. 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和肝经有绝对关系,如肝经风热、肝
附记阳上亢、肝肾阴虚等都足以造成青光眼。临床所见本病好发于情志不舒,暴怒之后,或劳累疲倦,久视目困而后诱发。
4. 瞳子髎穴属足少阳胆经,具有平肝熄风、明目退翳的作用,对屈光不正、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病变、角膜炎、结膜炎、青光眼等眼科诸疾,都有一定的主治功效。《铜人》曰:“瞳子主治青盲无所见,远视、白膜、头痛、目外眦赤痛……”即是此意。
5. 太冲穴为肝经原穴,对肝气之输注有调节作用。指压本穴对原发性隅角闭锁性、开放性之青光眼,有降低眼压的功效,但对有遗传性之先天性青光眼可能无效。
6. 眼药水成分中,如含有类固醇,临床上常易引起青光眼并发症,应特别注意。
7. 预防青光眼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接受眼压测量或接受眼科医师检查,不宜自行诊治,若延误治疗,恐造成永久失明。
参考文献
1.《针灸大成》明朝杨继洲著。
2.《眼睛小百科——你的眼科朋友》张朝凯编著。
3.《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陈贵廷、杨思澍主编。
4.《经穴指压对症疗法》星虎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