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胆结石
11.胆结石
1. 急性发作时,在右上腹部或心窝部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有时会扩散到右肩、右手臂、右背部,病人身体呈“弓”字如虾状。
2.伴有强烈恶心、呕吐及发热。
3. 严重时吐出黄色胆汁,且冒冷汗、发抖,如果未作紧急处理,会导致昏迷、休克、死亡。
主要症状
1.胆俞。 2.太冲。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胆俞穴位不深,约0.8寸,所以指压力道不宜过猛,避免伤及脊椎骨膜,造成骨膜炎。
2.太冲穴,以酸麻感为度,中度指压力即可。
注意事项
1.胆俞:第10胸椎下,督脉中枢穴旁开1.5寸位置。
2.太冲:a.在足背第一、二趾关节后方凹陷中取穴。b.在足背第一、二趾缝后方约1.5寸位置。
临床取穴
◎胆俞

【取穴法】第10胸椎下,左右旁开1.5寸(二指横宽)位置,脊椎中心线左右各一穴。
◎太冲

【取穴法】脚背大拇趾与第二趾的趾缝,往上1.5寸(二指横宽)位置,左右脚各一穴。
附记
1.专业指压可增加中渎、日月、阳陵泉、神阙、期门。
2. 胆结石的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色素结石两种,但临床症状表现都一样。现代医学治疗胆结石是对大颗粒胆石采用外科疗法,而对细粒胆石或静态胆石如未发生感染或临床症状,则采用定期追踪检查即可。
3. 胆俞具有清热化湿,利胆止痛功效,对胆道疾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临床医学报告指出,应用激光照射法,刺激胆俞治疗胆结石症,平均疗程5天,结果症状和体征消失,胆石排出者占80%,疗效显著。
4. 在《台湾药用蔬果的疗效与禁忌》一书中详细载明,大量服食苹果一个疗程7天后,胆结石会被苹果酸融解或松化,最后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经大肠排出体外。如果想进行尝试,应先请教医生再使用。
5.《针灸甲乙经》记载:“胸满呕所无出,口苦舌干,饮食不下,胆俞主之。”《千金方》亦言:“胆俞,主痛不得卧,胸满呕无所出”,此为胆俞主治胆道疾病也。
6. 根据1982年《江苏中医杂志》报道,应用针刺疗法,刺激太冲穴治疗胆绞痛的个案,结果证明太冲穴止痛效果显著。而本穴为肝经原穴,据《黄帝内经·灵枢》所言,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且肝胆互为表里,现代医学证明胆汁乃由肝脏所分泌,因此肝胆之间有密切关系,所以取太冲穴治疗胆石症,有“肝胆同治”的双重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灵枢》古代群医著。
2.《针灸甲乙经》晋朝皇甫谧著。
3.《胆结石与胆囊炎》龟田治男著。
4.《中医杂志》1980〈11〉:52,汤华等: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胆结石症50例疗效观察。
5.《江苏中医杂志》1982年(6):14,蒋彩方:针刺太冲治疗胆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