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骨质疏松症

2.骨质疏松症

1.早期没有任何症状。

2. 常见有腰酸背痛,腰膝酸软,慢慢变成驼背或造成体形的改变(畸形)。

3. 最后因轻微的撞击或跌倒而产生了骨折,其好发部位为髋骨(股骨)、脊椎及手腕部。

4. 本病如发生于髋部,约有5%~20%的老年病人可能在一年内死亡,约有50%存活下来的病人将终身卧床。其并发症甚为严重,不可忽略。

主要症状

1.肾俞。 2.三阴交。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肾俞穴在脊椎两旁,指压时应注意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病情状况,如严重者只宜轻压,用轻刺激即可,不宜过重,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肾炎病史。

2.三阴交无特别禁忌。孕妇不宜,改以足三里代替。

注意事项

◎肾俞

img123

【取穴法】脊椎中心线与肚脐环平衡线交会点即是命门穴,在命门穴左右旁开1.5寸(二指横宽)即是本穴,共有两穴。

◎三阴交

img124

【取穴法】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四指横宽)位置,左右脚各一穴。

1.专业指压可增加涌泉、悬钟、气海、阳陵泉、太冲。

2. 本病一般为,骨质密度太低及骨组织微细结构受到破坏,造成骨头脆弱,容易引起骨折的现象。目前没有方法可以使疏松的骨质恢复原状,仅能做一些预防及保护措施,停经妇女及老年人应特别注意保养。

附记

1. 肾俞:肚脐的相对背部为命门穴(属督脉),在此穴两边旁开1.5寸处,即是该穴。

2. 三阴交:取足内踝为中心点,直线向上3寸的位置,即是该穴,按之有酸、麻、胀、痛感。

临床取穴

3. 如何减少骨折发生?首先要增强骨质,包括保健运动,注意钙与营养的摄取,药物治疗及戒烟,不酗酒等改变生活习惯;其次是预防跌倒,如肌力平衡训练及改善居家环境或使用保护器具等。经穴指压也是一个良好的保养方法。

4. 依中医理论,骨骼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黄帝内经·素问》有言:“肾生骨髓……其充在骨”,故知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了骨骼的生长。肾俞穴具有益肾助阳作用,因此刺激肾俞穴,可以增强肾脏的生理功能,对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所导致的骨质脆弱与骨折,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5. 本病属于一种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其牵涉范围较广,包括肝、脾、肾3个脏腑,而三阴交穴的作用刚好涵盖了这3个脏腑的生理功能,所以选择了三阴交作为本病的辅助疗穴。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素问》古代群医著。

2.《实用中医骨伤科手册》石印玉医师主编。

3.《骨质疏松症骨折的防治》杨荣森著。

4.《健康保健手册》台北医院健康开发中心编著。

5.Kanis JA et al: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J Bone Min Res.9(8):137-1141,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