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 折

1.骨 折

1. 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的皮肤或黏膜破裂,或骨折处与外界相通。

2.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3. 两者的共同特征是,剧烈疼痛、肿胀淤血或出血,伴有发热、昏迷、呕吐及有各部位受伤不同的个别特征。

4. 本病为干骨股骨(大骨)骨折时,可能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严重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而猝死。

主要症状

1.悬钟(绝骨)。 2.关元。

最有疗效的穴道

1.悬钟穴别名绝骨(《千金方》)。本穴无特殊注意事项。

2. 关元之深部为膀胱及子宫位置,指压前宜先行排尿,并注意患者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积血、卵巢囊肿及妊娠。

注意事项

◎悬钟

img121

【取穴法】取足外踝为中心点,直线向上3寸(四指横宽)位置,在腓骨后缘处,即是该穴。

◎关元

img122

【取穴法】在肚脐正下方3寸(四指横宽)位置,即是该穴。

1.专业指压可增加大杼、肾俞、膻中、太渊、合谷。

2. 骨折症,除外科手术和固定处理外,麻醉止痛仍不可缺少,但如能有一种方法可以促进骨质细胞增生,加强伤口愈合,缩短恢复期,这正是骨伤科学追求的目标。可惜目前在这方面的文献论述极少,我们仅能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加以寻找。

附记

1. 悬钟:取足外踝为中心点,直线向上3寸的位置,在腓骨后缘处。

2.关元:在肚脐正下方3寸的位置。

临床取穴

3. 依中医理论,肾主藏精而精能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亦说:“其充在骨”故知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

4. 悬钟穴,具有疏肝益肾功能,尤其对生髓的生理功能古医书有明确记载,如《难经·四十五难》所言:“八会穴者,腑会中脘,脏会章门……髓会绝骨(悬钟)。”明白指出悬钟穴可促进骨髓的生成,故选择悬钟为辅助骨折的首要穴道。

5. 关元穴为人身元阳元阴关藏之处,具有培补元气,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对骨折病人之虚劳疲倦、四肢冰冷、血液循环不良及胃肠障碍有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素问》古代群医著。

2.《难经本义》元朝滑伯仁著。

3.《实用中医骨伤科手册》石印玉医师主编。

4.《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清朝吴谦编著。

5.《临床骨科检查》刘华昌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