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肩关节周围炎)

1.五十肩(肩关节周围炎)

1.初起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及僵硬感,日轻夜重,得热则缓。

2. 后来整个肩关节及肩周边组织持续疼痛,肩关节活动出现障碍,情况日益加重,严重时疼痛可放射至颈部或肘部,且有明显压痛点。

3. 在一定时间后,症状会自动缓解,关节活动恢复后,不再复发。(期间大约半年至两年时间)

4. 本病多发生在50岁以上患者,睡卧露肩,风寒入侵,致肩部功能受限,形同冻结,故俗称“五十肩”、“肩周炎”。

主要症状

1.肩髃。 2.手三里。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肩髃穴在肩部最高点,其穴位较深,一般针刺可深入2寸,指压本穴,手指力道宜重,让其痛感直入肩关节内部。

2. 手三里穴位不深,指压力道以患者可忍受为度,不可强压,否则易造成手桡骨神经受伤,应特别注意。

注意事项

◎肩髃

img169

【取穴法】以手平 举,举臂向上,肩部出现凹陷处即是该穴。左右两肩,各有一穴。

◎手三里

img170

【取穴法】手掌向内,屈肘,肘横纹外端凹陷处是曲池穴,在曲池穴下方2寸(三指横宽)即是该穴,左右两手,各有一穴。

1.专业指压可增加中渚、合谷、肩贞、臂臑、条口、承山。

2. 本病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或“漏肩风”。其致病病因以年长功能退化及外伤诱发为主,晚期因肩关节周围组织广泛黏连,常有肩峰突起,手臂无法外展上举、不能梳头脱衣、摸背抓痒,生活品质较为恶劣。

附记

1. 肩髃:以手平举,举臂时肩部有凹陷处,肩端两骨间,肩尖下寸许即是该穴。

2. 手三里:在曲池下2寸(四指横宽),即是该穴。(曲池:以

手拱胸,取肘窝横纹尖上即是曲池穴,按之有酸麻痛感

传入手臂)。手三里穴对痛感极为敏感,应特别注意。

临床取穴

3. 肩髃穴,古今都用来主治肩关节炎,其疗效成果令人满意。根据1989年《中级医刊》报道,应用针刺疗法,刺激肩髃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70例,结果痊愈54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8%。《旧唐书·甄权传》记载:“隋鲁州刺史库狄嵚苦风患,手不得引弓,诸医莫能疗……权针其肩髃一穴,应时即射。”本穴治疗肩周炎有明显疗效。

4. 据广州中医学院陈那苏医生的临床报告,肩周炎患者的手三里穴处会有明显的压痛点,且按揉此压痛点后,患者的肩部疼痛亦会减轻,而现代实验亦证明手三里穴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治疗肩关节炎极有帮助。所以选择本穴作为辅疗。

5. 本病配合肩部功能锻炼,如爬墙运动、外旋运动、擦背运动、热敷……对肩功能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千金翼方》唐朝孙思邈著。

2.《临床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潘隆森医师著。

3.《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陈贵廷、杨思澍主编。

4.《新中医》1982年第10期,陈那苏:针灸手三里穴为主治疗肩关节炎80例。

5.《五十肩中医针灸与保健》杨丽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