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泌尿系统结石

4.泌尿系统结石

1. 随结石所在位置,产生剧烈的绞痛,冷汗直流、呕吐,症状时有缓和,片刻又起。但有部分结石并无疼痛症状。

2.常伴有尿血、发热、尿路阻塞及组织感染。

3. 严重者整个泌尿系的通路完全阻塞,导致肾脏肿大,造成急性肾衰竭而亡。

主要症状

1.秩边。 2.太溪(又名吕细)。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秩边穴在臀部肌肉厚重1/2之处,指压力道宜重,使其酸麻痛感传入小腹部。也可用中极穴代替。

2. 太溪(大溪)穴,在足内踝后方,穴位甚浅,轻按即有酸麻痛感,以患者能忍受为限。如过度使劲,怕造成踝骨骨膜炎,应小心留意。

注意事项

1.秩边:a.伏而取之,第21椎下,腰俞旁开3寸位置。

b. 肾俞穴直下7寸为白环俞穴,在此穴向外1.5寸位置,正好是臀部挺立的最高点。

2. 太溪:在足内踝后0.5寸位置,有胫后动脉应手,正好与

昆仑穴(外踝后0.5寸处)内外相对。

临床取穴

◎秩边

img151

【取穴法】身体立正挺立,臀部向上提升,在臀部最高点即是该穴,左右两边,各有一穴。

◎太溪

img152

【取穴法】在足内踝后方0.5寸(半个拇指横宽)位置,有动脉应手,左右双脚,各有一穴。

附记

1.专业指压可增加照海、肾俞、关元、中封、水泉。

2. 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的原因很多,其中有3个因素最为主

要,第一为尿成分中难溶物质的浓度增加;第二是体穴生理及化学的变化;第三是肾组织病变或感染发炎。传统医学认为是热盛伤络、湿热蕴积、肾阴亏损所导致的泌尿系统结石病变,称之为“血淋”或“石淋”。

3. 秩边穴属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排尿困难、淋证、膀胱炎、尿道炎等。根据1990年《针灸学报》的医学报道,应用针刺疗法,刺激秩边穴治疗淋证286例,结果显示,其中血淋21例,石淋1例,疗效成果令人满意。又1981年《中国针灸》亦报道深刺秩边穴治疗膀胱及尿道炎,均获得良好疗效。

4. 太溪穴(古名吕细)为肾经原穴,具有益肾纳气、培土生金作用。据1984年《中国针灸》的报道,太溪穴应用于临床的体会,该篇报告指出,针刺太溪穴治疗一个输尿管结石4年的病例,成果令人满意。还有更多临床报告都指出太溪穴对泌尿系统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5. 预防泌尿结石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足够的尿量(2000ml/ d)而多喝水是使尿量充足的唯一方法。民间流传服用“化石草”及大量喝啤酒,其疗效尚未获得医界证实。

参考文献

1.《针灸大成》明朝杨继洲著。

2.《谈泌尿系统结石症》许德金著。

3.《尿路结石治疗的新趋势》陈淳著。

4.《针灸学报》1990(1):12,任留江:针刺秩边穴治疗淋证286例临床观察。

5.《中国针灸》1984(1):4,张士杰:太溪穴用于临床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