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经异常
2.月经异常
1.月经周期异常(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2.月经量异常(经量过多、经量过少)。
3.经前紧张症候群。
4.痛经、闭经、倒经。
5.功能性子宫出血。
6.更年期综合征前期。
主要症状
1.关元。 2.三阴交。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关元穴深部为膀胱及子宫位置,宜先行排尿后再开始进行指压。如果为闭经,指压力道不可过重,应优先考虑子宫内膜积血情况,要特别注意。
2. 三阴交穴虽然古医书曾记载妊娠妇女不宜,但本病是在月经异常时期,尚未怀孕,因此无流产之顾虑。
注意事项
◎关元

【取穴法】:在肚脐正下方3寸(四指横宽)位置,即是该穴。
◎三阴交

【取穴法】: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四指横宽)位置,左右脚各一穴。
1.专业指压可增加水泉、地机、血海、交信、归来。
2. 本病病因与脑下垂体前叶病变和卵巢分泌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传统医学认为是冲脉、任脉失调、且和肝、脾、肾三阴经经气亏损有关,故其治疗方式以调和冲任,补脾益肾,疏肝解郁为主。
3. 关元穴属任脉,与足三阴、阳明经相会,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又名“关元”。具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对妇科诸病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赤白
附记
1.关元:在肚脐正下方3寸的位置。
2.三阴交:脚内踝直线上方3寸位置。
临床取穴带下、阴挺崩漏、恶露不尽、胎衣不下有主治功效。
4. 三阴交穴意为足三阴(脾、肝、肾)交会之意,对足三阴经具有调和作用。《针灸大成》谓:“脾胃虚弱……妇女临经行房,瘕,漏血不止,月水不止,妊娠胎横生,产后恶露不行,血崩晕……三阴交主之。”
5. 取关元和三阴交相配,可以调和冲任,冲任调和,经血自能按时来潮,且两穴自古即为治疗妇科综合要穴,对各种月经异常的治疗,具有实质意义。
6. 临床医学所见,功能性子宫出血,可选择地机、神阙,闭经症可选择神阙,倒经(逆经)可选择鸠尾,带下病可选择三阴交、曲骨、环跳。
参考文献
1.《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论》晋朝皇甫谧著。
2.《中国针灸独穴疗法》陈德成、王庆文主编。
3.《临床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潘隆森医师著。
4.《针灸学》杨甲三教授主编。
5.《江苏中医杂志》1981年(2):56,黄定泰:脾经郩穴(地机)埋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6.《上海针灸杂志》1986年(2):28,何友信:鸠尾穴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