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管炎
10.胆囊炎、胆管炎
1.右上腹部出现钝痛感、发热。
2.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白细胞增加现象。
3. 多食高脂食物或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时疼痛及恶心感会 增加,压迫右上腹部,其疼痛感也会有所加剧。
主要症状
1.神阙 。 2.阳陵泉。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神阙穴正是肚脐点,其穴下的腹壁下有动、静脉及第十
肋间神经分支,古医书皆言禁针,如使用灸法和指压按
摩则不受限制。指压本穴宜空腹时进行并用纱布盖穴。2.阳陵泉穴,指压力道以酸麻感为度,中度刺激即可。
注意事项
1.神阙:仰卧,在脐正中取穴。
2.阳陵泉:a.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凹陷中取穴。b. 小腿前后摆动,摸到腓骨头(圆型骨隆起)与膝盖交接凹陷处。
临床取穴
◎神阙

【取穴法】肚脐。
◎阳陵泉

【取穴法】在膝关节外侧下方的凸出骨头,其前方有个凹陷处,即是该穴。左右脚各一穴。
附记
1.专业指压可增加胆俞、日月、丘墟、中渎。
2. 本病一般由急性细菌感染而引起,其中以大肠杆菌感染最多,但与结石有密切关系。因胰管与胆管通到肠的出口是相同的,胆道病变多易造成胰脏功能障碍,所以应注意胰脏炎与胆道疾病出现并发的状况,本病患者宜先到医院检查确认,不宜自行诊疗。
3. 神阙属任脉,又为冲脉循行之地,兼与督脉为表里,具有疏通三脉经气、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之功能,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胆囊炎及胆道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
4. 根据1989年《湖南中医杂志》报道,用灸疗法刺激神阙穴,治疗慢性胆囊炎及胆结石症,数分钟后疼痛会得到缓解,10分钟后疼痛消失,随后一年未见复发。(注:但指压效力却不及艾灸效力。)
5. 古医书《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记载:“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补之,喉中介介然,数唾,在足少阳(胆)之末……其寒热者,取阳陵泉。”又《杂病穴法歌》亦云:“疼只须阳陵泉”,其他尚有更多的古医书都记载阳陵泉有主治胆道疾病的功效。
6. 据1990年《针灸学报》报道,应用针刺疗法,刺激阳陵泉穴,治疗胆绞痛,结果针后分钟内,疼痛明显缓解或疼痛完全消失,并能自由活动者达63.6%,效果令人十分满意。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灵枢》古代群医著。
2.《针灸甲乙经》晋朝皇甫谧著。
3.《胆结石与胆囊炎》龟田治男著。
4.《胆疾病100问》陈定信著。
5.《针灸学报》1990(1):14,陆茂忠:针灸阳陵泉为主治疗胆绞痛11例。
6.《湖南中医杂志》1989(6):34,喻峰等:灸神阙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腹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