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儿童视力保健
5.儿童视力保健
1. 在正常身体状况下,儿童裸眼视力低于0.8,视物不清、常揉眼眯目。读书写作须俯视,近距离视物清晰,远距离则不明,眼睛呈现疲劳现象。
2.常伴有眼眶红、头痛、焦虑、易怒、睡眠不安等。
3. 严重者可能出现斜视、弱视、散光、远视、青光眼及其他眼科疾病。
主要症状
1.攒竹。 2.瞳子髎 。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攒竹与瞳子髎两穴均在眼睛周围,指压时,须先修剪指甲,用乙醇消毒手指,被指压者须闭目,直到指压完成,才能睁眼。指甲油不宜使用辛、凉、热、辣性质,以免刺激眼睛流泪或造成不便。
2. 本病患者都是儿童,其神经反应甚为敏感,因此指压力道不宜过重,应采轻揉快压的方式。
注意事项
◎攒竹

【取穴法】在两个眉毛的头部,左右双眉,各有一穴。
◎瞳子髎

【取穴法】在眼角尾部约0.5寸(半个拇指横宽)位置,有凹陷外,其中央点即是该穴,左右两眼,各有一穴。
1. 攒竹:在两眉毛的头部,左右双眉各有一穴,共计两穴,可用示指、中指同时进行指压。
2. 瞳子髎:在眼角外约0.5寸的位置,有明显凹陷处,其中央点即是该穴,按之有酸、麻、胀、痛感传入眼中。
附记
1.专业指压可增加鱼腰、丝竹空、承泣、合谷、太冲。
2. 儿童四到六岁期间,其视力逐渐发展至成人阶段,到了八九岁视力已完成发育,此时刚好进入小学,开始读书写字,也正是儿童视力保健的起跑点。
3.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眼睛的结构与功能,和五脏的生成盛衰有密切的关系,据《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记载:“五轮之病,五脏主之,其寒热虚实当随所现之证而分之。”
临床取穴
4. 所谓“五轮”即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各属眼胞,内外眦、白睛、黑睛、瞳人等眼睛结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等。因此五脏脏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到眼睛功能的好坏,所以古人的视力保健,都着重于五脏脏气的培养与调摄。时下流行服用明目地黄丸、保眼丸等,其医疗理论基础即在于此。
5. 攒竹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别名“始光、夜光”,具有清热明目、散风镇痉作用。临床上本穴对因屈光不正所致如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等有一定的功效,且穴位易寻,最适合用来作为儿童视力保健的指压用穴。
6. 瞳子髎穴在眼睛尾端,详见本篇第十二章斜弱视节。
7. 现代医学对儿童视力保健方法有:营养要均衡,睡眠要充足,要多运动,远眺青山,灯光要充足,不可卧读,避免阅读字体太小的书刊,距离电视要3m以上、不可趴着看电视、眼睛与书面保持30cm距离、注意洗手、定期去眼科检查等等。
参考文献
1.《医宗金鉴·眼科心法》清朝吴谦编著。
2.《针灸大成》明朝杨继洲著。
3.《眼睛小百科——你的眼科朋友》张朝凯著。
4.《眼睛保健的方法》陈秀明眼科诊所。
5.《儿童视力保健10大守则》CK网路眼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