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痛 风

2.痛 风

注意事项

1.有时没有症状,但检查发现有高尿酸血症。

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红肿疼痛,痛时如刀割般或撕裂啃咬般剧烈,以大脚趾关节为多数患者第一次发作部位。其次为足背、踝、膝、指、腕、肘关节等。因其发病快速如风,常见午夜足痛惊醒,所以又称痛风。

3. 急性期后,病程进入间歇期,历时数月、数年而复发。如果未经有效控制,症状会反复地出现,终恶化成关节畸形及多发性关节炎。

4. 最后,出现痛风的特征性病变—痛风石及肾脏病变并发症。

主要症状

1.肾俞 。 2.阿是穴。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肾俞在背部命门穴旁,指压力道中度即可,以酸麻感为度。不可重力强压,其穴位深部为肾脏,宜注意。

注意事项

◎肾俞

img91

【取穴法】:脊椎中心线与肚脐环平衡线交会点即是命门穴,在命门穴左右旁开1.5寸(二指横宽)即是该穴,共有两穴。

◎阿是穴

img92

【取穴法】:压痛点即是该穴,俗称“天应穴”对痛风发作部位,不建议进行指压,应取病灶区之上下两个阿是穴。

附记

临床取穴

1. 肾俞:肚脐的相对背部为命门穴(属督脉),在此穴旁开1.5寸处,即是该穴。

2.阿是穴:压痛点即是该穴,俗称“天应穴”。

1.专业指压可增加水泉、太冲、三阴交、中封。

2. 本病是由于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肾功能减退,尿酸排泄受阻,导致过多的尿酸盐沉积于血液和组织中(以关节

2. 阿是穴即压痛点穴,取发病部位之上下两个阿是穴,重力指压,使其酸麻感传至病位。处最多),而引起关节肿痛的病症。中国古代医书有记载贼风、痹证、历节黄汗、白虎历节风等诸病,其症状表现与痛风性关节炎相吻合,故知此病在千年前即有之。

3. 尿酸主要由嘌呤分解而来,而嘌呤来自食物和体内的自行合成,尤其蛋白质(肉类、鱼虾)摄取过多时,嘌呤的合成量会增加,因此防治痛风的第一要项是饮食控制。不仅鱼肉类要控制,部分蔬果如竹笋、香菇、芦笋也要控管,在《台湾药用蔬果的疗效与禁忌》一书中,有详细记载,患者不妨参考。

4. 改善肾功能减退,对增加尿酸的排泄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肾俞具有益肾助阳,纳气利水功效,除可增强肾的排泄作用外,对人体体液还具有调节作用,能有效降低血中尿酸浓度。

5. 根据《针灸临床经验辑要》记载,取肾俞或阳陵泉为主穴,配合他穴,治疗下肢部关节病变,能使症状消失或减轻,疗效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金匮要略》东汉张仲景著。

2.《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林孝义著。

3.《国产食物中核酸含量及其碱基组成的研究》何威德教授著。

4.《针灸学》杨甲三教授主编。

5.《针灸科学》黄维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