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 暑

8.中 暑

1. 在高温环境下,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心悸,四肢无力,恶心口渴、大汗、体温升高或正常,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短时内可恢复正常,此期间称为“先兆中暑”。

2. 如情况持续,体温升高、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微细,或脸色转为苍白、大汗淋漓等,进入“轻度中暑”期。

3.“重度中暑”者,出现高热、痉挛、昏迷、惊厥等。

主要症状

1.大椎。 2.内关。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先将毛巾浸冷水或冰水,放置于大椎穴上,再进行指压。每3分钟换一次毛巾,让毛巾保持一定的冷却度。

2. 内关穴指压力道以适中为宜,得穴后出现酸麻胀痛感,两手两穴可同时进行指压,其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

◎大椎

img197

【取穴法】在背部正中线上,当第一胸椎棘突与第七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内关

img198

【取穴法】手腕横纹的中心点,往手臂上2寸(三横指宽)的位置,其穴在两筋之间,两手各有一穴。

1.为加速急救功效,可增加百会、涌泉、合谷、足三里。

2. 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工作的劳动者,最易中暑。如出现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时,先将病人移开高温环境,移至阴凉之处,保持空气流通,并解开衣扣。在前额及人中处涂擦清凉油或冷敷,补充水分等必要护理工作,再进

附记

1. 大椎:头微向前低头,头部凸出之高点为第七颈椎,其下凹处,即是该穴。

2. 内关:手掌下2寸二筋间,即手腕横纹内侧中心点,往手臂上2寸的位置。

临床取穴行指压辅疗。一般中暑衰竭如能及时适当处理,均可恢复正常。

3. 内关穴除对心跳率有“双向调节”作用外,对恶心、呕吐、痉挛、昏厥也有缓和作用。前者可以增强心跳及升高血压、改善循环衰竭,提升心肺功能;后者可以减缓中暑不适症状,因此选择内关穴。

4. 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汇穴,可谓“诸阳皆聚”之穴,能通达周身阳经。热属阳,阳属表,刺激本穴可以宣畅诸阳,使阳热自体表散去,高热可以获得缓解。现代医学研究亦证明,刺激大椎穴具有退热、消炎和提高免疫力功能,临床上常取本穴作为治疗高热的穴道。

5. 根据《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的临床报告,应用针刺疗法刺激大椎穴治疗发热病188例疗效观察,结果病人体温一般于针后1小时开始下降,6~15小时内降至正常。这显示大椎穴有明显散热作用,以大椎穴为治疗中暑的首选穴道。

参考文献

1.《针灸大成》明朝杨继洲著。

2.《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陈贵廷、杨思澍主编。

3.《针灸学》杨三甲教授主编。

4.《浙江中医杂志》1964.(3).17~18,盛燦若:大椎穴退热作用的初步介绍。

5.《浙江中医杂志》1988.(11).511,韩祖康:针刺内关穴治疗昏厥33例。